在我們看來,IT正在走向滅亡。 這可以說並不是什麼新觀點了。 這一觀點在2003年就曾被提出,並在當時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當時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在哈佛商業評論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IT已不再重要》的文章。
卡爾的觀點是:IT 已經成為一種像水和電一樣的日用商品。 我們已經沒有必要把 IT 當作一個單獨的概念來看待。 舉例說,在聽某家企業總結成功經驗時,你什麼時候聽到他們會把成功歸因於「更好的電力供應」?。
卡爾認為,IT 管理正逐漸變成一種簡單的風險管理學科以及成本優化手段。 IT管理者不應再為如何交付讓企業效率更高的先進解決方案而擔憂——他們所要做的只是選擇更加成熟的服務外包商,並堅持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及運營風險。 換句話說,IT的作用與清潔服務處於同一個層次上——只需要做好必須的維護工作,不需要進行創新。
卡爾的預測十分具有預見性,但是他的文章在當時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另一方面,外包、託管及雲服務的增長似乎表明卡爾的觀點是正確的。 目前已經有90%以上的IT企業正在使用著某種形式的管理、託管或雲服務。
不過卡爾也有失誤的地方。 是的,IT——這個名詞被我們熟知大約已經有 25 年時間了——確實已開始發生轉型。 但要把 IT 視為一種日用商品似乎還為時過早,技術正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企業、學校乃至政府機關都迫切需要精通技術的管理者,這類人才強大的創新能力、高效的執行力為所在機構的競爭力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換句話說,IT正在被ET(企業技術)所取代:技術不再僅僅服務于辦公室與辦公室員工之間,而是擴展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
簡而言之,ET就是將嵌入式、網路化以及智慧化等技術進行整合。 其中包括無線/移動技術(從智慧手機到無線傳感網路)、顯示技術與外形技術(有機發光二極體、設備小型化以及增強型電池技術)、下一代計算技術(如量子計算)和大資料。 大資料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技術人員挖掘資料和分析資料的能力,使得企業能夠迅速並有效地通過對即時資料的匯總及分析,篩選出能夠指導業務順利發展的關鍵性資訊。
由 MIS(資訊管理服務)到IT和ET
站在歷史角度上:電腦第一次進入企業應用領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令後端辦公發生了革命。 通過自動化重複處理,電腦主機(以及隨其一同發展壯大起來的軟體生態系統)為數據的調整處理帶來了可能性;這種前所未見的新興工作方式為我們指出了一片光明的天地。 在各類業務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財務與員工發薪部門,其中發生的變化絕對是革命性的。 資訊管理服務(MIS)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專注于處理這樣幾項內容: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可擴充性以及穩定性。
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當時MIS帶來的顛覆性變化。 那些率先實現「電腦」化的公司在資訊處理的深度與廣度上壓倒了競爭者。 與此同時,後勤辦公隊伍在規模上大幅縮減,整個業務處理流程也得到了精簡。
儘管MIS雖然是變革,但影響卻十分有限。 「電腦」——當初特指大型機以及以大型機為基礎的應用程式——只能解決問題的某個特定方面,尤其是在易於分批次處理的物件。 不過,它們並不擅長資訊共用或是提供即時回應。
接下來簡直就是《創新者困境》劇本(1997 年由資深顧問 Clayton Christensen 教授撰寫的前瞻性著作)的翻版:MIS管理者能夠越來越得心應手地管理他們的系統。 但是他們忽視了隨之而來的技術改革。 尤其是,小型機乃至個人電腦已經開始進入市場,而企業仍然死抱著大型機不放。
後來——正如所有顛覆性的技術一樣——雖然這些個頭小巧的新產品在誕生之初速度慢而且不夠穩定,但它們的成長速度相當驚人,並最終徹底奪走了原先那些「正牌」計算裝置的地位。 由於使用者急切需要一套不必由專業人員接手且成本較低的方案,PC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成為為企業提供計算服務的最佳選擇。 接著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掌故了:網路時代拉開帷幕,最初的局域網時代以及後來的互聯網時代成為了我們工作的全部。
桌上型電腦計算與網路的結合帶來了爆炸性效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這場革命徹底改變了上班族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與辦公方式——消費者不再僅限於財務與薪資支付部門這類後勤辦公人員(他們提前一步享受到了革命果實), 而是廣泛涵蓋了如今俗稱的「知識型員工」階層(有趣的是,這一術語最早是由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1959年提出的)。
這一點值得我們進行詳細的討論。 在五十、六十及七十年代當中,典型的「知識型員工」是這樣的,他們在辦公室中處理業務,桌上一部電話、手邊一排用於存儲資料的檔櫃,以及一位負責處理溝通需求的秘書(當然這只針對那些有一定地位的員工)。 這段時光是專屬於MIS的。 換句話說,儘管企業正在「電腦化」,但是知識型員工們的商務工具往往是由人及物理要素所構成。
「資訊技術」改變了所有的東西。 到上世紀末,典型的知識型員工不再需要檔櫃或者秘書。 他擁有了一台桌上型電腦(也可能是筆記本電腦)。 電話和桌上型電腦也快速成為了選配:隨著互聯網連接與 VoIP 技術的出現,電話和電腦成為了同一件設備。 知識型員工可以隨時隨地的辦公。
情況變成了這樣子:總體上,管理IT事務的人與管理MIS的人不再是同一類人。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樣,就在MIS人士還在專注于改善並優化他們的後勤管理系統時,一種全新的技術職位類型開始出現。 他們就是工作組計算專家、局域網管理員以及後來出現的路由及互聯網專家。
這些人員往往是由營業單位而不是通過MIS管理者直接聘請來的。 他們直接由營業單位管理。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新技術的能力大大超越了後勤部門計算化的能力:在多位員工中快速、高效地進行資訊分發(如電子郵件),以及為計算問題即時提供答案(如Excel)。
換句話說,如果MIS的核心作用在於優化後勤部門的業務功能,IT可讓所有人成為知識型員工。 同時,營業單位希望能夠控制他們何時以何種方式使用這些新技術。 更具體地來講,他們不希望把這些技術交給MIS部門的人來處理這些問題,因為MIS 團隊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
因此實際上營業單位開始運作自己的技術小組,即IT小組。 資訊技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2000年一直保持著繁榮,企業也不再過分擔心有兩個彼此獨立的技術團隊:後勤MIS小組與前臺IT小組。 當時的目的是讓這項新技術以最快的速度被部署,沒有考慮如何對其進行最佳管理。
但隨著泡沫在2001年破滅,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首席資訊官在強大的壓力下開始對許多運作進行整合。 當塵埃落定、鬥爭結束時,IT再次勝出:MIS與IT合併為統一的IT部門(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公司有足夠的實力進行支援,他們仍然會設置多個IT部門)。 不過,MIS不能運營IT,而IT則可以運營MIS。
同樣的事情目前正在重演。 隨著消費化技術的崛起,營業單位(和員工個人)開始引入傳統IT部門職權範圍之外的技術。 設備的日益微型化、顯示功能的不斷增強以及各類無線及移動通信技術正在開始向目前還沒有受到IT影響的人和程式滲透。
在IT將「電腦化」推向所有知識型員工時,ET已經開始將計算與網路推向約60%的員工,這些員工都是非知識型員工,這對於非人工系統(如供電網絡與醫院設備等)同樣重要,因為它們代表著公司的核心業務。
正如IT最終吞併MIS一樣,ET最終也將吞併IT。
審視這一切的另一個角度是其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目前的整個軌跡,它代表著技術從出現到成熟的過程。 在未來十年中,技術革命不僅僅是在使用者群體中發生,而是在整個企業中發生。
這是卡爾在2003年的分析中所沒有提到的:這就是ET的出現。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