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獲取資料和存儲資料方式。 比如我們正在使用的Google搜索、icloud、和各種網盤服務。 使用者最終見到的是操作介面,實際的使用體驗--速度快、操作便捷、人性化設計,是使用者最關心的問題。
雲計算如何改變使用者體驗? 從雲的來歷講起。
傳統的解釋會先從雲的結構開始講起:SaaS、PaaS、IaaS,看到這裡,可能大部分非專業IT從業的使用者已經開始切網頁了。
其實雲沒有那麼晦澀高深,雲的雛形是google的工程師當年為了節約成本同時提高電腦的計算速度,用PC機和超市買來的伺服器攢出來的。
打個簡單的比方,一個計算任務,拿計算機摁,可能要100天。 但如果把任務分成100份,有100個計算機分別摁,算完之後再把結果綜合起來,一天就可以完成。 於是雲計算就誕生了。 只不過放在伺服器和互聯網上面的時候,這些分塊和運算會由軟體演算法自動完成。
體現在使用者體驗上,搜索、上傳下載檔案、雲端存儲速度都會更快。 使用者每在google的搜尋引擎搜索一個關鍵字,都需幾千台伺服器進行上百萬次甚至上億次的運算,之後向使用者呈現所需的資訊。 如果沒有雲計算,大家見到的搜尋引擎可能不會是今天的樣子。
用一個計算機執行任務,如果不小心電池沒電或者宕掉的話,任務就無法繼續進行。 但如果你有100個計算機,當某些計算機出現問題,它的任務可以交給其他計算機繼續。 計算能力的靈活調用可以保證遊戲廠家或者電商宕掉幾台機器的時候,網游、網上購物照樣能繼續玩。
這麼多計算機,雲計算如何説明企業節約IT成本?
簡單說,雲計算可以讓輕資產的公司不必費大力氣購買伺服器、雇傭運維人員,通過網路租賃雲服務就可以。 一般物理伺服器記憶體使用率只有20%-25%,70%以上的計算能力大部分時間閒置,使用雲服務按照實際使用量(有可能是時間、流量、頻寬綜合計費方式)付費,用多少就付多少錢。 硬體成本和人力支出都大大降低。
從使用者角度,世紀互聯李志霄博士認為雲可以分為生活雲和工作雲兩大類。 拿現在大家都知道的IT巨頭舉例,蘋果是典型的生活雲,使用者可以通過終端把影音資料、通訊錄等備份到icloud,再通過任意蘋果設備隨時同步、隨時取用。 我們現在用到的很多地圖服務和生活搜索服務背後都是雲在支撐。 工作雲比如微軟正在發展的office365,完全雲化的理想狀態可以實現在家裡PC上寫個Word文檔,存到雲端然後到公司用筆記本電腦打開在雲端繼續操作,回家路上用智慧手機打開檢查文檔有沒有錯別字。
無限同步和備份,這就是雲給使用者帶來的收益。
世紀互聯李志霄博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專訪時,對雲計算的"普適時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未來的終端會越來越瘦,顯示幕加高速小核處理器,連入互聯網就可以使用。 當終端和雲足夠便宜和簡單到大眾可以接受的程度,雲計算的"普適時代"才會真正到來。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