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媒體最近撰文,盛讚IBM由硬體成功轉型,成為又一家百年企業,並提及IBM延續百年的秘訣在於其對市場的快速適應。 以下是文章全文:
提到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以下皆簡稱IBM),你也許還是會想到電腦。 不過,現如今這家曾經全靠硬體起家的公司已經轉型,如今它靠的是比硬體無形的技術。
隨著其百年誕辰的臨近,IBM向世人展現了自己是如何加速創新的,以及要行動多快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這家被稱作「藍色巨人」(Big Blue)的公司曾是早期商業計算領域的主導力量。 當卡車車隊將IBM的大型電腦運抵時,IT經理們常會說「沒人會因為買IBM的機器而被炒魷魚」。
不過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作為博物館館長,我覺得1992年是IBM的拐點,要描述IBM那個時期在做什麼非常非常困難,」特裡·莫爾杜(Terry Muldoon)表示道。 特裡·莫爾杜是一名工程師,曾在IBM英國研究中心工作了30多年,現在他運營著一家記錄IBM歷史的小博物館。
首台個人電腦
故事的開始要追溯到計算機、工廠時鐘和稱肉秤,生產這三種商品的四家公司在1911年合併成了IBM。 之後,IBM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進入了創新爆發期,推出了磁片磁碟機、軟碟、條碼以及每張信用卡上都要用到的磁條等產品。
而在只有超大型集團或如NASA太空計畫這樣的公共專案才能用到電腦的年代裡,IBM更是取得了極大繁榮。 當時的大型電腦主機都是IBM製造的,用的是IBM的微處理器和軟體。
不過在電腦個人化以後,IBM的日子就難過了。
IBM在1981年造出了第一台個人電腦。 致命的是,IBM將作業系統和微處理器分別交給了微軟和英特爾打理。 由此「Wintel」(微軟英特爾)——而非IBM——成了家庭計算領域的主導力量。 即便如此,再此以後數年內,IBM仍然繼續創新,出售了數以百萬計的電腦。
赫斯利研究中心(Hursley research centre)的博物館就藏有第一台個人電腦IBM 5100,誰要是想把它放到膝上,那非得被壓得彎腰不可。
軟體和服務
最終,IBM還是在2004年甩掉了個人電腦業務,將其出售給了聯想集團。
特裡·莫爾杜表示:「一直以來,在產品還沒有成為大眾商品時,商家就可以收取溢價。 而一旦商品大眾化之後,中國就成了世界製造業中心。 」
如今,IBM在軟體和服務上獲得了巨額利潤。
我們在安迪·斯坦佛-克拉克博士(Dr Andy Stanford-Clark)的帶領下游覽了擁有約1500名員工的赫斯利研究中心。 數年前,電腦硬體所有突破性的進展都是在此地得出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維氏航空(Vickers Aviation)曾在此處製造飛機。 而如今,這裡的氣氛更像是大學校園而非工業場所,主要是作為軟體發展實驗室而存在。
當我們離開斯坦福·克拉克博士的辦公室時,他門上的LED銘牌顯示了克拉克已外出的文字,因為銘牌檢測到克拉克的手機離開了辦公室。
這屬於卡拉克一個同事的研究專案,而這個研究專案則隸屬于一個更大範圍的研究計畫,該計畫主要是探索使用感應器在設備之間分享資訊的方法。
在赫斯利研究中心,有許多房間被用來向遊客展示IBM的創新,從可以通過遙控器來改變電子紙上價格的類比超市,到能通過手機來控制家用電器和監控能源使用方式的客廳。
雲計算
不過展示用到的大部分硬體乃至軟體都不是IBM開發的。 IBM的科學家們視自己的技能為將最好的技術融和在一起,從而為客戶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20年前,IBM會開發一些自己認為是市場所需要的技術,然後再出售,」安迪·斯坦佛-克拉克說道:「不過現在我們是由客戶驅動的,客戶跟我們說自己需要什麼,我們再提供解決方案,而非製造特定的產品來滿足客戶需求。 」
IBM還在大力推動雲計算技術,開發軟體來説明大企業客戶轉到雲上去,並在為託管雲而建造大型資料中心。 其還在尋求讓技術在醫療領域大放異彩的方法,通過感應器對病人實施遠端監控。
不過這些都是高度競爭領域,IBM要像以前一樣在大型電腦市場中那樣佔據主導地位將十分困難。 儘管如此,就IBM發展方向上所出現的變化而言,特裡·莫爾杜倒是看到了創新傳統的延續。
他指出,帶領IBM發展壯大的湯姆·沃森(Tom Watson)當初所採用的戰略依舊在運行。 「當湯姆·沃森在1914年成為IBM總經理時,他認識到有許多沒有得到應用的好產品,於是他投入鉅資用於研發以提升產品,並向客戶展示使用這些產品所得到的好處。 這種研發精神還在,並在100年以後仍被IBM用來解決問題。 」
不過要再延續100年,也就意味著要更快地適應變化的市場。 而隨著技術變得越來越無形,描述IBM的業務也將越發困難。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