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大門開啟108家企業爭飲「頭啖湯」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券商
創業板
企業上市
保薦機構
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創業板啟動工作邁出關鍵一步,昨日,中國證監會正式開始受理創業板發行申請工作。 據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昨日下午5時,共有38家保薦人,108家企業遞交創業板上市申請。 該負責人指出,證監會將根據申報材料,在5日之內,給予受理、不予受理或補充修正的初步受理意見。 按照企業上市的正常審核速度,一家企業大約需要2-3個月時間,而企業掛牌、上市需要2-3周時間。 所以,預計深交所第一批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需要等到10月末到11月初出現。 創業板青睞六大領域 推出創業板的目的,就是推動創新型企業的快速發展。 因此,為了體現創業板的市場定位和特色,監管部門將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環保節能、現代服務領域的企業,以及成長性特別突出或技術、商業模式創新性強的公司保持關注。 據瞭解,昨日券商申報的專案都集中在上述六大領域,內部排序靠前的專案都是在技術、業務模式上創新性比較強或者市場佔有率較高的企業。 一家保薦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此次推薦的4家公司中,有兩家是新能源企業,一家電子資訊企業,一家環保節能企業。 「手上有著十多個專案,還是選擇了幾家競爭力較強的專案來申請,這樣把握比較大。 誰也不願意在首批申請的企業中,出現申請不利的局面(不受理或者補充修正),一旦出現,對今後開展工作肯定不利。 」 國元證券研究中心投資諮詢總監康洪濤表示,在上述領域中,生物醫藥、新能源更具投資價值。 不過,康洪濤也稱,申報的企業中,前十大股東裡有央企背景的公司更容易獲通過。 「因為在一個國家扶持的背景下,孵化器的作用與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 四大券商瓜分三成份額 記者從券商處瞭解到,這次創業板發行申請,為了平衡各方面的需求,證監會形成了不成文的意見,就是每家券商創業板IPO的首日申請數量是有限制的。 「據我瞭解到的情況,大概每家券商首日申請創業板IPO專案的數量,是該券商所擁有的保薦代表人數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告訴記者。 根據證監會網站7月23日公佈的根據保薦代表人數量排序的保薦機構名單中,國信證券擁有92位保薦代表,排在首位。 分列二、三、四位的是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及平安證券,保薦代表數量分別為65名、57名和51名。 目前68家保薦機構一共擁有保薦代表人千余名,這四家券商已經瓜分了近三成。 按上述不成文的規定,國信、中信、廣發和平安四家申請的上市公司指標將在25家左右。 記者瞭解到,一個創業板專案,保薦機構的承銷費用起碼在1000萬元以上,因此,國信證券如果能成功保薦9家公司上創業板,將給國信證券帶來上億的收入。 中國證監會此前披露的摸底調查結果稱,符合條件並有意向的創業板公司有五十至一百家。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近日也公開表示過,如果宏觀經濟政策不出現太大調整,那麼市場能夠承受的較為理想的創業板公司規模應在100—150家。 本報記者 田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