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標兵:四成破發107億元市值人間蒸發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板
標兵
■新快報記者 張瀟 一年前,28只創業板「標兵」在各路資金的追捧下高調亮相。 在經歷了首日被爆炒、高送配的刺激之後,28只首批創業板個股經歷過上市首日平均106% 的上漲,也不得不面對如今近四成已然破發的現狀。 一年時間,雖然無法足以洗盡這些優選「樣本」身上的鉛華,但洗掉的107億元市值卻足以令投資者警醒。 首日暴漲難逃破發命運 創業板自2009年10月30日開市,首批推出的28只創業板新股當日都取得了暴漲成績,平均漲幅達到106%。 但在一年之後再次回首,首批創業板個股給投資者帶來的卻不只是暴利。 以今年9月20日的收盤價計算,在28只首批上市的創業板個股中,有11只已經跌破發行價,這一數位的占比達到四成。 而如果對比這些個股上市首日的收盤價,結果則更慘不忍睹,28只個股中僅有南風股份的現價高於當日的收盤價。 其中,網宿科技、中元華電和紅日醫藥三隻個股破發最為慘烈,跌幅超過了30%。 跌幅最大的是紅日醫藥,其發行價格為每股60元,而9月20日的收盤價僅為39.01元。 按照其上市首日106.5元的收盤價計算,則股價已經跌去了逾六成。 以9月20日的收盤價計算,這28只個股的總市值約為1292億元,比上市首日的1399億元整整蒸發掉了107億元。 而從市盈率的角度來看,首批上市的28只創業板個股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為56.6倍,雖然低於目前創業板個股總體66.46倍的發行市盈率,但在一年來的資金炒作之下,即便是在四成破發的當下,其平均的動態市盈率依然高達82.7倍。 四分之一個股業績縮水 與股價的頹勢相比,首批28只創業板個股的中期報告也同樣難看,不僅沒有一家公司的業績增長能超過100%,而且還有7家公司出現業績下滑,占比達四分之一。 這也拖累了「標兵」們的整體業績表現,落得個遠遠落後于創業板個股平均表現的下場。 具體來看,除了受原材料價格拖累而導致淨利大幅下降超過八成的寶德股份外,漢威電子、網宿科技、新甯物流、中元華電、特銳德、華誼兄弟等也都榜上有名,業績下滑幅度從49.78%至5.63%不等, 但華誼兄弟與新甯物流兩只個股在上市首日都曾錄得翻倍的漲幅。 以被譽為隱形冠軍的漢威電子為例,其超募資金達1.92億元,今年3月更實施了10轉10派3元的高送轉方案,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差錢」的企業今年中期的淨利潤同比卻幾近腰斬。 其公告顯示,受困于技術門檻低,漢威電子控股的五家子公司中僅有一家實現盈利。 而相關資料更是驚人,近七成的超募資金還只能躺在其銀行帳戶裡吃利息,反觀創業板開板時宣揚的高成長效應,如今才滿周歲,就好似吃養老金,未免讓股民心寒。 高風險PK高增速 誰來盤活526億元 的超募資金? 「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兩年累計淨利潤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 」這曾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揀選標準。 但是面對萬眾期待,頭頂著高增長光環的創業板卻只交出了一份並不怎麼光彩的周年成績單。 據Wind資訊統計,與主機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56.9%、46.8%的業績增長相比,105只擁有可比資料的創業板企業今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30.2%,這個數位只能算是剛剛及格。 更令人尷尬的是,其中還有超過兩成的創業板個股業績「變臉」,同比出現負增長。 當市場的激情退卻之後,撇開了高增長與高盈利的支撐的創業板個股,還能拿什麼支撐目前平均70倍左右的高市盈率? 而120家公司總計525.7億元的超募資金,又能拿什麼來讓這些股民的血汗錢產生「錢生錢」效應? 兩成個股業績下滑 儘管部分創業板個股上市之初,就曾被業界質疑有粉飾業績的嫌疑,但一場中報「潮水」過後,這些個股的業績「變臉」速度還是超過了市場的預期。 根據 Wind資訊統計,105只擁有可比資料的創業板個股在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淨利增幅為30.2%。 其中,有22家公司的半年業績「變臉」,呈現負增長,占比超過兩成。 其中,業績下滑最嚴重的是寶德股份。 根據其招股書中顯示,寶德股份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分別是1044.95萬元、 1553.60萬元和1690.23萬元,2009年全年也淨賺了2683.28萬元。 但相比過去幾年的業績大幅增長,寶德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卻僅錄得約 303萬元,同比下滑超過八成。 在金融危機期間都能保持業績大幅增長的寶德股份,卻在危機後的2010年因「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而業績大幅縮水,不得不令投資者質疑其公司成長性。 而與這22只個股上半年業績平均下滑近28%相比,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有很多個股上市時間還不足半年,例如安諾其、南都電源、華平股份、海默科技、恒信移動、奧克股份、國聯水產、華伍股份和尤洛卡。 資料顯示,上半年淨利潤折半就有華平股份與南都電源兩家,其半年業績分別縮水76.6%和 69.48%,而兩家公司都是在4月才登陸創業板。 對於自身業績的下滑,南都電源的解釋為「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較大」,而同比下降13.38%毛獲利率則也令其未來的競爭力大打折扣。 高增長背後的隱憂 雖然業績平均增幅僅有三成,但創業板個股中也不乏業績「優等生」。 如果以增幅100%為創業板高增長標誌的話,那麼中報顯示還是有7家公司達標,平均業績增幅達到171%。 其中,增長最小的是中瑞思創,上半年的淨利同比增長了105.33%,而增幅超過200%的則有兩家,分別是增長高達293.6% 的超圖軟體和增長207.55%的雙林股份。 不過,如果仔細分析這些「優等生」的成績單就不難發現一絲隱憂。 例如,超圖軟體2010年上半年營收5634萬元,同比增長只有27.97%,但 558萬元的淨利潤卻同比增長293.6%。 不過,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其淨利潤卻僅剩下96.43萬元。 究其原因,支援超圖軟體上半年業績高增長只是 「在報告期內獲得國家863、國際合作研發專項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經費支援」。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台基股份上,其上半年實現淨利潤4149.8萬元,同比幾近翻倍。 雖然上半年其銷售收入及毛利率都有所增長,但最終的業績貢獻依然離不開「上市募集資金到位,存款利息大幅度增加;公司收到省、市政府上市獎勵和補貼資金」等非經常性損益的支援。 此外,對於一些業績資料還算亮眼的個股來說,環比增速的下滑也成為不能忽視的隱憂。 以上半年業績增長了72.69%的華星創業為例,其二季度的利潤增幅環比也下降了14%,不少分析人士對其業績的高位回落提出了警示。 對比上半年淨利增長超過200%的雙林股份來說,其近期發佈的三季度預告就顯示前9個月的業績增幅只有100%至150%,增長幅度明顯收窄。 超募資金成為擺設 業績光環的褪色,並不影響創業板公司的「錢袋子」。 Wind資訊資料統計顯示,120只創業板個股首發超募資金達到525.7億元。 記者統計後發現,幾乎每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的超募資金都超過原先計畫募集數目的兩倍,其中國民技術超募資金最高,達19.65億元,是計畫募集數額的6.86倍。 此外,碧水源、奧克股份、神州泰岳等企業也多拿了超過10億元的資金。 而記者統計發現,120家創業板公司實際募資總額逾800億元。 其中,超募資金總額達到525.7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38億元,整體超募率已高達190%以上,接近200%。 這些超募資金的配置自然成為擺在各家創業板公司面前的一道坎。 從部分公司的募投專案來看,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仍非常低下,這也直接影響著各家公司業績的增長潛力。 相關資料顯示,截至8月中報披露完畢,約有七成多超募資金睡在銀行,幹吃利息。 這種被股民定義為公司管理層無作為的表現,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因為募投專案進展的不符合預期,募集資金有效使用率低,令創業板企業業績變臉。 以一年來淨利潤下滑幅度最大的寶德股份為例,其募集總金額高達2.65億元,但其業績報顯示,其累計投入募集資金總額僅為766.99萬元,募集資金有效投入比重僅為2.89%。 而其曾在招股說明書中表明專案建設預計需要資金1.6億元。 諸如此類的現象在創業板企業中並不鮮見,多數企業的募集資金所投專案未達到預期的效益或者不符合原定進度。 現實總是與制度背道而馳,事實上,深交所早在今年年初就發佈了《創業板資訊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號-超募資金使用》,要求超募資金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不得用於開展證券投資、委託理財、衍生品投資、 創業投資等高風險投資及為他人提供財務資助等。 4月初,深交所又規定「如上市公司確實無法提交超募資金的使用計畫,則應在募集資金到賬後6個月期滿前披露公司就超募資金使用的後續考慮或安排」。 但「不差錢」的創業板如何才能讓超募資金歸途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