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前,這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水務公司。 如今,他已和GE、西門子兩大外資企業共同分享國內市場。
作為北京中關村高新科技園區內企業,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碧水源)已走過8年風雨歷程,從市場拓展到技術開發,從融資到準備上市,碧水源更被坊間傳為創業板的第一股。
創業板上市猜想
該公司常務副總裁何願平告訴記者,早在監管部門出臺創業板有關規則之前,碧水源一直在為其IPO做準備。 「兩年來,我們一直在準備中小企業板上市。 」他說。 而除了碧水源,中關村高新科技園應該會有一批企業希望第一批登陸創業板。
經過了一系列的包括過會、審核和回饋等,某券商人士稱:「碧水源已經初步符合相關資質和準備條件。 」
「實際上,我們公司成為快速成長的企業和風險投資是有著直接關係的。 」何願平也向記者坦言,從2006年初開始,IDG、高盛在內的20多家風險投資商都向碧水源伸出過橄欖枝,最終碧水源接受了上海鑫聯創業投資管理公司和雲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共計4000萬元的投資。 由此,從公司架構到資訊披露,碧水源的運作一直也是按上市公司規制來執行。
作為深交所重點調研單位,碧水源為登陸資本市場做了充分準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據瞭解,碧水源2007年6月已經完成股改,其股權由7大股東持有,除上述的鑫聯創業、雲南信託兩家風投各持7.5%的股權外,其他均被包括文劍平、何願平等在內的5位高管持有。
何願平表示,通過上市,會給碧水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未來在品牌提升、人才吸納、公司規範運作以及增強與對手競爭的能力上帶來諸多實實在在的好處,當然也包括融資。
據悉,經過此前中小板、三板市場的上市準備,創業板相關條件出臺後,預計中關村至少有2000家合規企業。 而在此之前,中關村科技園區有100多家上市公司,上市地基本都在海外而不是國內市場。
中國的創新看北京,北京的創新看中關村,後者占北京GDP 20%以上。 所以創業板的推出,大家很高興。 「十年了,創業板讓大家等待太久了。 」何願平不無感慨地說。
專心做好「膜」技術
一方面是上市在即,另一方面,碧水源也在全力開拓公司業務並投下重金聘用高新技術人才發展核心技術。
據瞭解,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在澳洲期間所學專業是市政工程水資源管理。 恰逢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當時作為志願者的他,在參與的過程中被悉尼奧運會當時採用的MBR污水處理技術所啟發。 2001年,他自澳大利亞學成歸國後發起創立了碧水源。
公司業務從無到有,從公司業務不為大家所熟識,到有需求的客戶主動上門,碧水源在自我成長的同時,更見證了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
公司業務涉及城市污水及工業廢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給水、城市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等領域的技術與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和設備製造。 幾年打拼下來,企業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領域目前已處於世界前三強、國內第一的水準,成為中國污水資源化技術的開拓者和領先者。
「開始幾年很辛苦,都是將研發成果給客戶試用。 」何願平回憶說,早期,公司每年只有幾百萬的定單。 對比之下,2008年,碧水源就已經有了淨利潤500萬元的驕人業績。 這也是在全球經濟危機下,為數不多的、受影響微小的公司。
據悉,幾年下來,碧水源拿到了這個市場最大的份額。 如目前世界上正在運行的最大MBR廢水資源化工程——北京密雲再生水4.5萬噸/天回用工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MBR工程——北京奧運配套工程溫榆河水資源10萬噸/天利用工程、懷柔再生水3.5噸/天回用工程、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龍形水系自然水景工程、中國國家大劇院水處理工程等。 公司的MBR成套設備已銷往澳大利亞、英國等發達國家。 公司還透露,下一個膜基地將建在無錫,因為該地區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有提高治汙標準的需要。
據介紹,目前碧水源國內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是GE和西門子,因為它們自己生產膜。 2008年11月22日,碧水源投資3億在北京懷柔雁棲開發區建設的亞洲最大的膜組器生產基地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