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去泡沫之痛:交投斷檔或成常態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泡沫
創業板
常態
張雲 創業板自首批股票上市已經一年半了。 起起落落之後,一個現實又尷尬的問題擺在投資者面前:連續無量下跌,流動性風險一觸即發。 截至4月27日收盤,創業板綜指創出年內新低,928.13點的收盤指數距離半年前1220.65點的高點下跌了23.51%,相同區間的資料放到上證指數中則為上漲1.72%。 伴隨下跌的往往是成交量的萎縮,創業板目前成交量只是去年11月份峰值的三分之一,部分股票甚至出現了交投斷檔現象。 《第一財經日報》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創業板去年的大漲已經透支了未來數年的漲幅,未來「去泡沫」過程仍將繼續。 「今年創業板依舊是擴容加速的態勢,市盈率不斷下降是預料之中的事。 」廣東達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說。 而一位非陽光私募人士也表示,創業板交投清淡的主要原因是「喪失了稀缺性」。 「現在創業板已經有200家上市公司,中小板500多家,A股一共有2000多家。 而以這種速度擴張,明後兩年預計市場中上市公司數量將擴展至4000家至5000家。 」上述私募表示,「以大型機構為例,頂多隻能覆蓋幾百隻股票,有些股票無人關注是肯定的。 這種情況在香港以及海外創業板中比較普遍。 」 「既然沒有了稀缺性,為什麼我還要去買創業板的股票? 它們有更加優越的成長性嗎? 」上述私募提出質疑,「從年報以及一季報的情況來看,創業板股票並沒有實現預期中的高增長,業績的波動也讓資金對其關注越來越少」,高市盈率問題在失去基本面支撐的創業板中顯得特別刺眼,回歸合理估值已經逐漸成為該板塊股票的大方向。 此外,吳國平認為,「創業板的套現行為也嚇退了不少資金。 」 目前市場上與創業板聯繫最為緊密的詞語無外乎「套現」、「高管離職」以及「業績下降」,吳國平表示:「前兩種行為導致創業板股票有不斷邊緣化的趨勢,加上創業板本身流動性就不好,大資金也不敢進去接盤,因此大機會已經遠離創業板。 」 「明年情況預計更加不容樂觀——大非將解禁(三年期限售股解禁),因此創業板此前的定位已經把未來的漲幅透支掉了。 」上述私募人士這樣認為。 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業績波動、高管套現,三座大山壓得創業板「牛」不起來,未來將有不少創業板公司淡出投資者視線,面臨痛苦的「去泡沫」過程。 吳國平表示:「預計這種擠泡沫將是個長期的過程,個人並不覺得創業板見底了,尤其是退市機制尚未出臺,到底這一方面的風險有多大,也存在不確定性。 」 上述私募人士則認為,交投的冷淡將是創業板未來3~5年內的常態,「去年年底市場已經開始擠泡沫了,但泡沫遠還沒擠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