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T巨頭搶灘雲計算市場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巨頭
「雲技術」正悄然興起。 微軟公司首席運營官凱文·特納預測,「雲」的出現將使全球迎來第三次IT浪潮。 傳統設備商是否能借「雲技術」成功轉變發展模式,仍需靜觀後市 ■本報記者 易淩珊 如今,微軟、惠普等大型跨國公司正蓄勢待發,準備借「雲」之機,樹立行業霸主地位。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我國通訊設備製造業巨頭華為公司也高調宣佈進軍「雲計算」產業,華為總裁任正非宣稱,在雲平臺上,要在不太長的時間裡趕上並超越思科,在雲業務上要追趕谷歌」。 巨頭公司搶佔「雲」先機 微軟首席運營官凱文·特納近日宣稱,「雲技術」的出現,使全球迎來第三次IT浪潮。 而作為世界領先的軟體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微軟早已全力投入「雲計算」,擁抱「雲」市場變化。 他還透露,微軟公司計畫將每年超過95億美元研發經費中的大部分投入到「雲技術」的研發和相關工作上,而這個比例預計將達到90%。 面對微軟的來勢洶洶,惠普也不甘示弱。 據媒體報導,惠普將于下月推出一項面向企業的雲計算服務,該服務由惠普位於美國塔爾薩和位於英國溫亞的資料中心提供,惠普公司還承諾伺服器99.9%的開機時間。 雲計算是電腦技術和網路技術相融合產生的全新IT服務模式。 雲計算把設備商、運營商、軟體供應商、互聯網平臺等綁到了一起,它的興起對於這四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難得的發展機遇,甚至有人指出,抓住了「雲」就等於拿到了未來20年在IT行業「呼風喚雨」的王牌。 同樣在近日,我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也發佈了自己的雲計算戰略及解決方案,平時一向低調的華為總裁任正非壯志滿懷,宣稱華為在雲平臺上要在不太長的時間裡趕上、超越思科,在雲業務上要追趕谷歌。 而中興通訊也「盯上了」雲技術。 中興通訊業務研究院院長陸平透露,中興通訊早在2003年就開始涉足雲計算模式的研究和探討,並將有望憑藉先天的電信業優勢在未來的雲計算技術中繼續領先。 該公司還牽頭髮起了雲計算的非正式興趣組,成為首家在IETF標準組織成立雲計算標準工作組的廠商。 設備商緣何著迷雲技術 「雲計算」概念,意指一種全新的計算模式和網路應用模式,旨在通過網路把一系列成本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運行能力的完美系統,其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處理能力,來讓使用者最終實現按需享用「雲 」最簡便的操控服務。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成熟,雲計算業務將快速普及,政府和企業的資訊化將由「無紙辦公」階段向「無IT基礎設施」的更高階段邁進。 雲計算明顯降低了政府、企業和個人獲得IT資源的成本,為使用者獲得IT資源和服務提供了便利,使運作效率大大提高;對中小企業來說更是意義非凡,以前無法獲得的專業IT服務隨著雲技術的應用都將得到普及,大大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對於設備商來說,發展雲技術意味著將獲得更多的機遇和更豐厚的利潤。 中興通訊首席架構師羅聖美就曾表示,對於設備製造商而言,雲計算帶來的機遇是競爭能力的提高。 過去電信行業的IT建設成本非常高,雲計算的出現使設備商可以用租賃的方式解決這一難題;而採用利潤分成的方式設備商還能服務更多的使用者,以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雲計算普及後,對設備商來說,企業網這塊「蛋糕」可比電信網大得多。 這點從思科的營收上不難看出,該公司2009財年的營收額高達361億美元,高於大多數的電信設備商,且其中大部分營收都來自于企業網而不是電信網。 而在中國,隨著中國政府在電力、鐵路、醫療等行業中進行大規模的投資,這些行業對資訊化的需求將呈爆炸性增長,市場規模更是在千億以上。 IT巨頭和設備商紛紛投鉅資發展雲技術也就不足為奇。 雲計算或改變設備商發展模式 在傳統的資訊產業鏈中,設備商往往屬於上游產業,以提供設備和終端產品見長。 而隨著雲時代的到來,資訊產業鏈將組成,利益將重新分配。 目前,部分設備商正潛心研究「雲計算」,欲轉型成為雲產業鏈中的主角。 就在去年5月,華為與安富利簽署了基礎設施產品分銷協定,開始了從運營商市場的直銷向企業網市場的管道銷售的逐漸探索。 華為多年來的宗旨是做管道、硬體,提供基站設備、路由器、交換器等,現在把「雲」放到和管道同樣的位置,足見雲計算戰略在華為未來戰略中的重要性。 然而「管道工」轉行搞起雲技術並非易事。 雲計算所帶來的變革是巨大的,作為設備商,真正的理解雲服務商和雲使用者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關鍵。 特別是當前雲服務商發展態勢良好,設備商必須要要在可擴充性、性能、成本等方面充分的考慮雲服務商的業務發展。 就設備商來說,雲服務一旦進入企業業務市場,他們更多的將是直面消費者,對與華為而言,這絕不僅僅只是業務類型的調整,更是思維方式的挑戰。 華為副總裁丁耘在微博上表示:「微博實名以來的三五天感受,更多的是一種不熟悉、不適應的IT力量。 華為走向ICT最大的挑戰也許不是技術和產品,而是我們這些曾經‘成功’的腦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