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建立于21世紀初的"數碼港",留給香港人的印象,多半是香港特區政府與地產霸權官商勾結,及亂用公共資源的標記。
在2000年,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忽發奇想,大力推行資訊科技工業,政府在未經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把鋼線灣臨海優質地皮免地價批與李澤楷的盈科拓展,意圖發展成類似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中心。 於是便成立一個"數碼港",並吸引國際IT界一級大企業來港成立科技園,但隨著2001年互聯網爆破之後而令整個計畫變質,政府的如意算盤亦應聲被打破。
數碼港的互聯網夢
97回歸不久卻迎來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價大跌,不少港人淪為負資產,消費欲望低迷,香港並開始步入長期的通縮期。 2000年,香港經濟忽然因為互聯網潮似乎"起色"。
1999至2000年的香港確實出現大量互聯網相關企業,部分更成功上市。 "數碼港"發展本是一幅美麗圖畫。 不過,由於部分成功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只為概念股,市盈率被炒得過高,惟盈利能力未達預期,最終互聯網泡沫于2000年前期爆破,互聯網股價大跌。 不少互聯網公司開始裁員減薪,部分被逼結業或被收購。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除了零星關於配套地產專案落成的新聞外,這個承載著香港互聯網夢的"數碼港"似乎慢慢被人遺忘。
創業者的互聯網夢
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大財團們對互聯網不再有信心,無論是私有化退市還是科技業務轉型,資本不再圍著互聯網創業者轉。 10多年來,創業者始終找不到資金髮展,也成了香港互聯網產品發展的死結。
2010年,新的數碼港行政總裁周文耀上任,他希望數碼港的發展,能透過各種計畫扶助創業,提供支援,開拓商機。 並指出:"我不是追求數碼港本身的成就,而是藉它帶動整個行業和社群的發展,讓香港經濟也可以從中獲益。 當然,我們培育的公司,最終能否成功就要看他們自己的造化,正如大學只是提供教育,不能保證畢業生飛黃騰達,但我們會不斷優化裝備提供更好的支援。 "
如今,只需你年滿18歲,有一張香港身份證,以及一個關於互聯網的創意idea,或者打算成立一家互聯網公司,就有機會得到數碼港的資助或者培育。 事實上,數碼港自05年起,開展培育計畫,至今共培育189間公司,資助總額高達8,137萬元。 目前有66間公司接受培育,過去122間完成培育之企業,當中有七成仍在營運。
互聯網夢幾何?
10年前的互聯網泡沫,令香港社會對互聯網帶動經濟不再抱有幻想。 隨後爆發史無前例的"沙氏"疫情,更讓市民消費意欲受嚴重打擊,樓市及旅遊業均受重創。 直到後來推出自由行,才為香港經濟帶來強勁的增長動力,卻也為社會帶來無窮爭議。
香港不再是一個屬於互聯網夢的城市。 但是,互聯網創業的精神卻得以保存。 互聯網創業家們,頂著來自社會的壓力,把甚至公屋、大學課室作為自己的創業起點,試圖在新的互聯網熱潮中闖出一片天地。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香港互聯網創業公司開始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創業社區,天使資本重新開始關注這群帶有互聯網夢的創業家。 同時,一家家數碼港資助培育的互聯網公司也在作為"成功案例"被廣泛分享,並激勵著更多內心身處也有互聯網夢的香港年輕人。
數碼港的互聯網使命
我們不應該將太多偏見賦予數碼港,即使它的建立或許曾經是香港政府一個未經嚴謹規劃的決定。 但是,在我們還有夢想的時候,誰不曾瘋狂過? 真正可怕的,是這個城市有一天失去夢想,停止創新。
既然數碼港在互聯網泡沫中跌倒過一次,讓整個城市的互聯網夢不再。 現在數碼港,更應該扮演一個支援互聯網創業的角色,重新帶動互聯網創業環境,圓創業者的互聯網夢。 我們並不指望僅通過數碼港的資助培育計畫,就能重建香港城市對互聯網的信心。 但是,這將是重要的一步。
從一個城市偉大互聯網夢的破滅,到説明創業者實現自身的互聯網夢想,數碼港見證了十多年來香港互聯網行業的興衰,繼續譜寫著這個獨特的香港式互聯網夢。 通往夢想的路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