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受到移動互聯網、OTT、智慧終端機等多方面衝擊,一向處在產業鏈核心的電信運營商的穩固位置開始搖搖欲墜,話音業務、短信等傳統的電信業務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萎縮。 這種威脅對於國外電信運營商而言更是有增無減,不過這也為雲計算應用於電信業開啟了市場契機。
相比于國內運營商的雲計算之路,海外運營商的經驗更顯豐富,在經歷了初期的「資源租賃」和「服務託管」後,目前很多國外電信運營商都已經對公有雲和混合雲實施進一步的探索,同時對於各垂直的市場細分領域, 一些國外運營商也試圖通過收購的方式補齊自身技術能力,從而提供更加定制化的雲服務。
at&t:以專網服務增強「公有雲」安全特性
一直以來,公有雲的安全性為業界所擔心,而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在2013年初推出的新型公有雲服務為這一難題提出了新的思路。
據悉,目前at&t通過與IBM合作推出了業界首個「網路驅動」的雲服務,即利用私人網路絡而非傳統的公共互聯網平臺提供公有雲服務,從而有效避免了將企業關鍵資料暴露于公共網路環境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
實施這項新服務後,當客戶在at&t的虛擬私人網路絡上連接IBM雲計算資源時,兩家公司的安全保護措施高度整合,企業自身的資料中心(私有雲)可以在這項全新公有雲服務之間快速、可靠的轉換資料及應用。 例如,金融服務公司在實施該服務後,可以在其資料中心與IBM的雲資料中心之間移動和管理關鍵客戶資料,而這些資料始終都處於虛擬私人網路的安全保護之下。
除了以「網路驅動」推動公有雲服務外,at&t也實現了很多突破性技術。 這些突破性技術可以將網路資源動態分配給計算資源,使通常需要人工執行的功能實現自動化。 該技術還實現了網路和計算資源快速的串聯式擴展和收縮,從而更好地滿足系統的需求波動。
Verizon:借收購實現「everytime everywhere」雲目標
作為美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Verizon在雲計算領域也是早有佈局,早在2009年,該運營商就推出了雲端計算服務(Cloud Computing),該服務能夠讓大型企業按月使用Verizon的計算和存儲資源, 免去了企業自身資料中心的成本與運營負擔。
儘管這種雲端計算的方式革命性地改變了計算管理資源的購買和使用方式,但這一市場在當時已經滿是競爭者。 據悉,IBM、HP以及美國當地的其他運營商都已經具備向使用者提供資料中心服務甚至是雲服務的能力,Verizon意識到想在雲計算這一新興市場領域站穩腳跟,必須要對已經成形的服務模式再度創新。
在今年初舉行的2013年CES上,Verizon無線首席執行官洛威爾·麥克亞當公開表示:「雲計算是數位革命的第三波浪潮,Verizon通過收購Terremark進入了雲計算市場,但目前雲服務仍在初級階段, 機器對機器(machine-to-machine)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個理念。 」不過,威爾·麥克亞當對於未來科技的發展很有信心,他預測:平板電腦在今年的銷量將超過傳統PC;到2015年,10%的數位世界將通過雲計算託管;到2020年,有300億件物品將通過物聯網連接起來。
據悉,Verizon將以每股19美元的價格收購IT及雲計算服務公司Terremark Worldwide。 收購後,Terremark將作為Verizon的子公司來運營,成為Verizon雲計算戰略的關鍵一環,説明Verizon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設備向客戶提供企業智慧化和協作工具的目標。
BT:針對垂直市場實施定制化雲方案
雖然2012年以來雲計算已經開始真正在全球落地,但是雲計算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人們過多地關注雲計算技術本身,而忽略了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以至於某些業務缺乏市場賣點。
BT環球服務部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總裁與環球物流總裁Kevin Taylor告訴記者:「事實上,雲計算固然是一項新興技術,然而要拉動客戶需求並吸引使用者使用,雲計算服務提供者就不能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而是應該跳出IaaS、 PaaS、SaaS以及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的概念探討和爭論,站在使用者角度深入研究其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雲計算技術,面向不同使用者推出差異化解決方案。 」
Kevin Taylor表示,這些雲服務可能不會刻意突出技術的創新性,但是使用者看得懂,也比較有意向去使用。 據悉,借助豐富的網路和IT基礎設施,英國電信近年來發力雲計算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電信非常重視對垂直領域的佈局。
例如,目前英國電信已經針對金融、證券、物流、醫藥等領域推出了雲計算方案。 其中,在物流方面,英國電信推出了基於雲的BT Trace供應鏈解決方案,該方案能夠近乎即時地將複雜供應鏈視圖單一化和準確化,使客戶認識到在何地方進行了何種修改,進而提高客戶運營效率,説明企業更好管理日益複雜的全球供應鏈。
目前BT Trace已經通過全球最大的快遞公司之一TNT快遞的試用和測試,經測試,TNT快遞的運營效率提高了17%,客戶滿意度提高了16%。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