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C依然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們用PC處理文檔、存儲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U盤與他人分享資訊。 但如果PC硬碟壞了,我們會因資料丟失而束手無策。
在雲時代,全球產業界的行業界限被打破,整個產業自然地分成了基礎硬體生產商、平臺服務供應商和軟體服務供應商三大主體,新的產業分工方式的出現也會顛覆原有的產業價值分配體系。 可預見的是,在新的產業價值體系下單一硬體製造商的產業地位將迅速衰落,其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也日漸式微。 那麼,北京企商線上作為國內傳統的民營IDC服務運營商,在鋪天蓋地的「雲」勢力衝擊下將做出怎樣的抉擇,下一步又何去何從?
根據IDC最新發佈的報告預測,全球用於雲計算服務上的支出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可能出現3倍的增長,其增長速度將是傳統IT行業增長率的6倍。 到2012年,雲計算將達到42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佔據IT支出增長總量中25%的份額。 自2009年底至2013年底,雲計算能為中國帶來超過1.1萬億元的淨業務收入。
在2011年6月30日,剛剛結束的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2011版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研究所所長安暉博士發表了《認清問題優化環境促進雲計算應用發展》的主題演講。 《白皮書》指出中國雲計算產業分為準備期(2007-2010)、起飛期(2010-2015)和成熟期(2015-),很顯然當前雲計算正處於起飛階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等人早在1995年就發表了相關的研究成果—雲模型,但直到最近,雲計算才真正開始走向應用:亞馬遜、戴爾、Sun、IBM、Google、雅虎和微軟等紛紛宣佈了自己的雲計算計畫。
雲計算需求增長空間來自于傳統IT架構的改造和轉型、移動互聯網爆發性需求、傳統工業的資訊化普及與升級的持續增量需求,雲計算的實現依賴于能夠實現虛擬化、自動負載平衡、隨需應變的軟硬體平臺,所以, 本土的系統集成商和本土雲計算平臺供應商等領域面臨巨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從國內來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供應商主要是傳統上領先的軟硬體生產商,如浪潮資訊、華勝天成、華為、中興通訊、聯想、方正科技、長城電腦、綜藝股份等。
然而,在IDC行業裡開發雲計算平臺的運營商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實力雄厚的骨幹運營商。 除此之外,北京世紀互聯、北京企商線上等多家類似的專業IDC運營商也在不斷的推出適合企業使用者和企業應用的雲平臺服務。
那麼用雲伺服器替代物理伺服器的雲計算方式具體優勢有哪些? 簡單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降低硬體維護和整體的運維成本。
•公司轉型靈活,在需要過多的計算能力時,可以立即停止租用雲伺服器。 節省硬體成本,避免購買大量的伺服器等硬體設備。
•可根據不同伺服器應用的不同,分配不同配置的雲伺服器指標。 做到物理資源合理分配,提高利用率。
•物理伺服器與現網路中的各個區域實現物理連接,可以在宿主機內分配不同區域的雲伺服器。
•可方便對雲伺服器檔進行備份,雲伺服器出現故障時遷移也很方便,故障幾分鐘即快速恢復。
•將宿主機主要檔採用異地備份,確保宿主機故障快速恢復。
•低能耗,綠色環保。 單物理伺服器上運行多個雲伺服器,降低了物理伺服器的使用數量,伺服器能耗降低、製冷能耗降低,既綠色環保,又符合當前提倡的低碳經濟。
「雲」勢力已經不可抵擋的襲來,但美好前景的背後也存在安全性與穩定性的隱患,發展的路還很漫長。 究竟「雲」會給IT行業帶來什麼或者湮沒什麼? 類似世紀互聯、網宿科技、企商線上等這類的基於IDC發展起來的「IDC雲」又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我們擦亮眼睛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