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明:創業尋覓夥伴人品好是必要條件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風險投資
創業資訊
挖貝網
兩年前,32歲的黃明明從美國歸來,整天游走在互聯網業界,尋覓著商業機會和創業夥伴。 一開始,他將目光鎖定在一些比較大且已成型的互聯網公司,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黃在北京四合院裡找到他第一個創業夥伴A。 感性與理性的較量 「有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高人,你應該去見見。 」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黃明明在北京南池子附近的一處四合院裡與A「一見鍾情」。 黃回憶,當時的四合院其實就是一個大雜院,進去後找不到一點IT創業者居所的感覺,但是經過一番品茶論道後,黃感覺A是一個非常瞭解本土市場,對中國互聯網草根使用者理解非常深刻的人。 「沒在國外讀過書,甚至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對中國互聯網市場形勢以及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瞭解令我震驚。 」 黃當時的感覺,就像近一個世紀前,海外留學的歸國學子遇到寄居在窯洞裡的毛澤東——事實上是對本土問題瞭解最透徹的人。 那天,他們談得很投緣,用黃自己的話說是,海龜和土鼈產生了化學反應。 於是,又連續約了兩天的徹夜長談,兩人聊到第三天時,A建議黃不用再去已經成型的公司中尋找機會了,並且當場對這類公司的優劣勢作了分析。 黃心動了,決定和A一起創業。 黃明明承認,一般選擇創業夥伴需要花很長時間考察對方,但是他和A只接觸三天就決定了。 對於那一刻的黃來說,感覺比理性判斷更加有參考價值。 他的理由是,一個人身上的個性,只有真正在一起工作後才會發現,不是經過多談幾次或者考察就能夠瞭解,更多品質要在遇到困難和壓力時才能體現出來。 因此,選擇創業夥伴時,有時自己的感覺比理性判斷更加重要。 A的優勢是對本土使用者需求的瞭解,同時,他也需要像黃明明這樣背景的人——能夠和境外投資人溝通,説明公司正規化運營並且做大。 黃明明告訴記者,他和創業夥伴創辦的公司ZCOM,要做數位內容,包括電子雜誌、數位音樂、數位視訊以及遊戲的發行和共用平臺,而電子雜誌是ZCOM的一個切入點。 人品好是必要條件 「要坦誠,要正直,如果創業合作夥伴品質有問題,公司一定走不遠。 」黃明明一再強調。 黃相信最初與A見面的那個四合院是一個福地,因此,他時常約朋友和重要的客人去那裡喝茶。 兩年時間過去了,公司和團隊也不知不覺地壯大起來。 在四合院喝茶時,難免會聊到ZCOM公司的發展方向,如果當時在座的正好有公司需要的某方面人才,黃和他的創業夥伴就會說服其加入公司團隊。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到了一定階段,就會缺某一方面的人才,因此需要越來越多的高手加入。 」黃說,不排除ZCOM發展到下一個階段,還將引入新的合夥人的可能。 公司有開放心態,才能一步一步邁上下一個臺階。 讓黃最欣慰的是,ZCOM四個創業合夥人,至今沒有因為個人利益而出現過爭執。 選擇創業夥伴時,黃與候選人之間的談話範圍很廣,並不局限于具體商業模式的探討,「最好能東拉西扯,在閒聊中會顯現出很多細節,也就是生意之外的價值觀,儘量選擇與自己價值取向吻合的創業夥伴。 」 一位投資銀行人士也同意這樣的觀點,選擇創業夥伴時,首要條件是人品過關,如果這一點不合格,其他方面就是再強,也不能成為創業型企業的創業夥伴。 IDG、凱雷等投資公司內部一些專業人士就此問題總結出:中國90%以上創業型企業的失敗,不是因為商業模式不對,不是因為市場不成熟,而是因為創業合夥人的問題,是因為合夥人之間的矛盾或者合夥人的人品問題。 提示:一個人身上的個性,只有真正在一起工作後才會發現,不是經過多談幾次或者考察就能夠瞭解,更多品質要在遇到困難和壓力時才能體現出來。 因此,選擇創業夥伴時,有時自己的感覺比理性判斷更加重要。 不過,還是要儘量選擇與自己價值取向吻合的創業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