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 謝謝主辦方能夠邀請我們,下面向大家彙報一下IBM對於雲計算的理解。 剛才倪院士也講了很多有關雲計算的東西,我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把IBM對雲計算的理解拿出來,也感謝張市長,我的題目叫「智慧的雲計算」。
IBM講智慧的地球,剛才倪院士也講了雲計算是第三次IT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從大型機到PC機的發展,第二是從孤立到連通,互聯網的成長。 剛才倪院士的講話,其實雲計算是從互聯網開始的,所以第三塊浪潮是從複雜到簡單,所以雲計算被認為是第三次的IT浪潮。
雲計算是什麼東西呢? 我們認為雲是一個IT消費跟交付模式的轉變。 目標是簡化的方式更有效地管理新複雜性。 它是一種全新的交付模式,降低成本,可擴展,不用買很多電腦,不用很多電腦,把計算資源在網路上共用。 還有是可擴充性,雲計算的核心就是自助,同時帶來便捷性。 現在看雲計算的標準有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不同的層次,像PaaS,SaaS,IaaS。 其實雲計算是物聯網的發展基石,物聯網要把所有物理的東西連起來,連起來其實是要靠計算。 物聯網實現是靠傳感設備,加上傳感網與傳輸網,加上網資料處理的平臺,物理連起來目的是應用。 上面才有智慧的醫療,水資源,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所以說雲計算是發展的基石。
現在很多城市都在講雲計算,包括北京的「祥雲」,上海的「雲海」,廣東的雲計算,武漢的雲計算,今天包括張市長也在強調秦皇島整個產業的轉型,政府是什麼樣的角色,經濟開發區的雲計算是什麼樣的角色。 改革開放30年,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政府的角色是什麼? 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 大家知道大連是做軟體外包的龍頭城市,做得非常好,無錫現在做物聯網非常成功,在新的起跑線上,下一步希望做雲計算和物聯網。
雲計算其實面臨著很多挑戰跟問題,倪院士也講了很多,其實雲計算的核心是創造業務價值綜合能力,之前沒有雲計算,用了雲計算有什麼好處? 如果用了雲計算反過來效率降低,那就不用雲計算了。 之前楊部長講如果大家都要上雲計算,但是上了雲計算之後效率沒有提高,這就是沒有價值,所以不能人雲皆雲。 包括創新,包括合作,包括功效,包括能力,所以IT作為創造價值的驅動力,其實雲計算是技術和市場的驅動,沒有市場驅動就沒有雲計算,沒有技術就不會有今天的第三次浪潮,這是第一個面臨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雲計算到底怎麼做? 我看很多合作夥伴都來了,國內很多雲計算的服務商,雲端產品的供應商,做雲服務的,這個趨勢非常好。 但是怎麼樣去做雲計算? 沒有標準,你要做雲計算首先要瞭解IT策略,第二是業務流程跟應用,第三是應用雲的交互模式,第四是商業價值,最後是要投入,實現真正的雲方案。 第一個挑戰是要有商業價值,不能說功能更慢,如果要上雲計算怎麼做? 今天這個高峰論壇的題目非常好,就是雲計算、雲服務,怎麼來做雲計算的演進?
IBM今年6月16號整整一百年了,IBM現在有硬體,有軟體,IBM雲計算的核心還是硬體、軟體加服務,我們説明客戶從基礎架構開始到最終的應用創新平臺,説明使用者實現行業交互的商業模式。 很多廠商都在做雲計算,但是我覺得IBM拿出來了完整的方案,包括標準化,自動化,剛才倪院士也講了可控的雲計算,包括計算資源彈性共用,創新的雲計算平臺,這是IBM要做的。
其實IBM有雲計算技術,有軟體產品,今天很多雲服務的合作夥伴也來了,關鍵是怎麼和合作夥伴連起來,IBM不是一家的,怎麼樣利用IBM的軟體和硬體去服務,給大家做雲的環境。
這是雲計算典型的應用場景。 我們2007年提出第一個雲的商業模式,IBM過去四年中,在雲計算中已經做了很多實踐經驗,包括測試中心,雲計算的業務環境,包括基礎架構雲,包括平臺雲,還有IDC雲,我們正在跟河北潤澤也在談,包括資料分析雲,物聯網雲, 我們在跟大連、無錫正在做物聯網雲,還有資產管理的服務雲,還有桌面雲。 我們去年跟國家專利局,大家知道專利局有2000多名服務人員,怎麼把計算人員共用,所以有桌面雲,完全是在辦公應用的。 這是IBM過去在雲計算典型的業務應用場景,這是IBM過去在國內的最佳實踐經驗。
開放性是IBM基礎架構的角色,IBM過去也有失敗的地方,IBM現在所有的策略都是走開放性,所以IBM雲的架構要開放。 我們會跟所有的合作夥伴,包括Windows,Linux等等做虛擬化軟體的,包括我們合作夥伴微軟,IBM整個基礎架構雲是開放性的結構,這樣才能包容過去的投資,才能引領將來的相容性,開放性是IBM今後發展基礎架構的重要角色。
在真正實現雲的方面要強調怎麼落地,IBM有什麼特殊之處? IBM有明確的經濟價值。 IBM在各行各業做了很多,包括銀行、電信、政府、製造業、流通性、中小企業,説明這些中小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我們今天看到的蘇甯電器,蘇甯電器我們看多在過去幾年在中國開了很多店,物流、供貨都是由IBM幫他們做的,所以IBM可以應用雲計算提高商業價值。
第二是用集成開放平臺,這是IBM長項。
IBM有很多的經驗,可以快速的積累,快速的面市。
最後是全球化的經驗。 IBM現在在全世界172個國家中有分公司,怎麼利用IBM在全世界各行各業的雲計算的體驗拿出來,在實現雲計算方面IBM有特殊之處。
IBM雲計算的解決方案是完整的,是開放的,標準化的,成熟的解決方案。 三個層次的雲計算相輔相成,過去很多人都在講雲計算,怎麼去結合? 我們在三個層次上,包括服務創新,孵化環境,雲的服務管理等,這是一個角度。 IBM會有深度的行業知識跟實踐經驗,為各行各業的客戶提供端到端完整的雲計算方案。 剛才看了很多應用,包括銀行的雲,電子商務,開發測試,醫療,電子商務,物聯網,六加一的解決方案,這是IBM過去四年中我們雲計算大中華團隊把很多國外的經驗拿過來在中國落地。
其實經驗最重要,你做雲計算,有沒有做過雲計算,這個很重要,IBM認為做雲計算關鍵是經驗,IBM跟其他地方不一樣,雲計算落地的最佳實踐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裡面會有很多過去的IT設備,過去的應用,過去的軟體, 這裡要有規劃和準備。 首先在前端要有規劃雲計算裝置的路線圖,首先要給客戶做規劃和準備,路線圖在哪裡? 雲計算不是一年就可以做完的,是分期的,一期、二期、三期,怎麼樣把以前的設備包容進來? 第二是要做試點跟佈局,如果不做試點很難成功,直接上線,把以前的應用就全部破壞掉了,這是IBM過去四年的最佳實踐經驗。 我今天拿出來希望雲服務的合作夥伴來看,試點跟部署非常重要。 然後才去拓展跟創新,在企業內部傳播雲計算的能力,包括概念的東西,傳統的應用怎麼放到雲計算,添加到新的參與者,怎麼和公有雲聯合起來,這是IBM的最佳實踐經驗。
IBM把雲計算看為在全世界中最重要的發展戰略,我們一年的收入990億美金在美國,去年IBM每股收利是11塊5角2分,我們也宣佈了IBM的「十二五」規劃,我們希望2015年做到每股20美金的收益,要翻倍。 要翻倍的話,我們去年5月份在紐約正式宣佈2015年計畫,翻倍的話增長的發動機在哪兒? 雲計算就是四個發動機之一,雲計算是「十二五」發展的重要方向。 把雲計算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是雲計算市場的領導,我們在全世界有14個雲計算中心,會跟您共用,您可以把技術放進來做測試,我們希望跟客戶相輔相成,因為這個產業是大家的,不是IBM一個廠家的,所以IBM視雲計算為重要的發展概念。
剛才倪院士也講了1981年第一台PC機,今年IBM一百年了,IT才六十多年,今天的IBM我給大家簡單彙報一下,第一,IBM每股連續八年兩位數的增長,IBM昨天的股票是182美金,去年還是130多呢。
第二是品牌,品牌非常重要,這家企業掙不掙錢,有沒有價值,IBM是第二,我們跟第三、第四差得很遠,IBM為什麼可以做到連續八年呢?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創新動力呢? 有兩個最大的核心點,第一個就是IBM全世界142萬名員工,這麼大的集團軍領導力非常重要。 過去的GE,IBM在2008-2010年獲得了全球最佳領導力公司,因為領導力最重要。 第二,IBM為什麼有創新? 「智慧的地球」,這些新的概念,1997年電子商務就提出來了,IBM每年有60億美金的研發經費,IBM連續18年是全世界專利第一,IBM去年一年在美國的專利是5896項專利,中國有多少專利? IBM這個企業每年都有很多新的東西,因為背後有很多創新,連續18年專利第一,在美國的專利。 這樣才有很多新的東西出來,像「智慧的地球」。
大家看一下這個圖片。 think是IBM的一個標誌,沒有丟掉思考。 怎麼構造智慧園區? 現在很多城市都在講,北京是「智慧北京」。 我們在南京也開了長江論壇,都談到了「智慧寧波」,廣東佛山也提「智慧佛山」。 怎麼去做? 説明中國兩化融合,促進轉型升級。 這是我簡單給大家介紹的IBM的現狀。
這張片子是「智慧的城市」,結合我們今天的題目雲計算和物聯網,怎麼利用雲計算跟物聯網的核心基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這是一個方向,也是最佳實踐經驗。 智慧醫療,水資源管理,IBM過去花了三年時間在全世界2000多個智慧城市的案例中找最佳的實踐軟體產品,然後做一個中介軟體。
包括配合「十二五」規劃,IBM能做什麼? 今天的雲服務高峰論壇,第一,我們希望能夠説明企業轉型,新興產業的扶植,我們連續13年專利第一,不光是IT的專利,還有很多基礎科學的專利,這個專利是企業的專利,更重要的是實用性,因為IBM是一家企業, 它出來的專利都是創新型專利。
IBM現在99%是中國人,有23000名員工,我們希望成為「十二五」轉型中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IBM在秦皇島的合作是很好的,包括跟廊坊的合作。 我們的優勢很簡單,希望能夠提供端到端,個人化,最佳實踐經驗,過去的經驗很重要,軟體、硬體和服務,並且實施成功落地,這就是IBM過去的經驗。
再次感謝大家,預祝「2011中國雲計算與雲服務高峰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杜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