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王勝航:雲計算帶來商業模式新變革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實現 通過 商業模式

全球諸多創新巨頭的實踐應用,使得雲電腦會與挑戰同時浮現。 中國也不例外。 歷經數年的市場培訓,雲計算進入了真正的實踐階段,正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運營商、電商和醫療、教育、金融、製造業等傳統行業使用者的技術平臺架構與商業模式。

5月9日,剛從戰略合作簽約會現場趕回來接受CSDN獨家專訪的IBM大中華區雲計算事業部總經理王勝航的臉上帶著從容的笑意。

「IBM SmartCloud定位在企業端。 比如我們在北美獲得一個大單,會説明IBM的夥伴實現比亞馬遜AWS覆蓋面更廣的目標;IBM新加坡網站在香港的二級 站會説明更多中小企業利用雲計算服務;今天與某企業簽訂的戰略合作協定更會説明其構建私有雲平臺。 與更多面對個人服務的雲平臺不同,IBM的雲計算始終堅 持面向企業端,堅持為企業提供能夠保資料安全的高可靠性與穩定性的雲計算方案。 我們對個人使用者雲計算的支援是通過這些企業來實現的。 」談到IBM的雲計算 格局,王勝航如此表示。

這是IBM一貫的路線,在雲計算方面也沒有任何改變。

企業:借雲計算實現共贏

從2011年落地專案及應用來看,IBM與國內運營商走的更近,但這並不意味著IBM在雲計算方面更加傾向公有雲。

王勝航表示:「在國內做相關運營服務需要牌照。 這是IBM選擇運營商以及其他有牌照夥伴來合作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通過深入分析,我們發現國內電 信運營商,無論是ICT還是其他業務如網路平臺、通訊平臺等,都易於通過雲計算來實現商業模式的變革,實現最終盈利的目標。 這也是雙方親密合作的基礎之 一。 」

事實上,在他看來,不只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還有區域市場的強勢ISP,已經實現資源積累的運營商們最易向雲計算轉型。

這和商業模式有關,曾在金融領域有很深積累的王勝航認為,雲計算最大的特點,是通過「技術+商業模式」的創新,打造「投入少,產出回報快」的多贏格 局。 具體來看,企業實現最大化盈利只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高利潤,一種是基數大。 前者會造就壟斷,後者則聚沙成搭,集腋成裘。 而現有運營商能夠提供的通用應 用範本和絕大多數企業需要定制化服務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 因為前者希望正常化、標準化,後者需要靈活性和個人化。 而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運營商主動 「後退一步」:構建起可以實現「多對多」服務的雲計算平臺,即通過平臺鼓勵更多企業來此開發應用,然後通過平臺推廣給更多具有同一應用方向的企業使用,從 而實現平臺盈利。

如此分析自然也適用于其他行業,比如醫療和銀行業。

王勝航與CSDN分享了IBM在醫療行業的成功案例。 在他看來,醫療體系應該包含三個階段,首先是病前,如建立基礎檢查健康檔案;其次是病中,包含 檢查、診斷、治療等;第三是康復,複診、觀察、保健養生等。 然而,現在整個產業包含IT應用都僅盯著中間也是最大的一段:醫院。 比如資源互換、協同辦公、 病例共用等,但摸索一段時間後,卻發現舉步維艱。 具體分析有三方面的問題難以解決:法律法規,責任認定和既得利益。 甚至從某個層面來看,單純依靠醫療體系 本身的改革已不足以克服這些問題。 所以,能否由其他行業或企業來挑大樑,從個人角度構建完整的電子檔案? 回答是肯定的。 「相信不久之後大家只需要每月支付 10-20元就能享受醫療建檔、檢查、資訊存儲等諸多新型醫療雲計算服務了。 」

醫療之外,還有金融業。 「縱觀國內銀行業可分為5大國有,17家商業,35家農信和300多家城商行。 大銀行機構一般很難在三線或以下城市開展業 務,因為成本過於高昂,管理也很複雜。 過去的模式往往是將相關服務批發給當地的城商行,再通過地方銀行服務當地使用者。 但是如今完全可以通過構建能夠託管核 心應用雲計算平臺覆蓋當地中小銀行,將其作為銀行的直接管道分支進行管理,最終實現利益共用」。

市場上頻有收穫的雲計算專案為王勝航帶來了「甜蜜」的負擔:「優勢行業實在沒有辦法來回答,因為現在都是齊頭並進、均衡發展,每一方面都有很好的增長和收穫」。

IBM:SmartCloud齊頭並進

齊頭並進、均衡發展,概括了IBM全新智慧雲計算服務——SmartCloud,在國內的落地應用現狀。

事實上,IBM SmartCloud既包含私有雲建設方案組合套件SmartCloud Foundation,也包含專為滿足雲計算環境下開發、部署和管理企業應用需求的PaaS平臺——IBM SmartCloud Application Services,還有以SaaS方式提供行業解決方案的IBM SmartCloud Business and Industry Solutions以及面向IBM合作夥伴和獨立軟體廠商(ISV)的新型服務SmartCloud Ecosystem。

王勝航表示:「SmartCloud是專為對於雲計算有獨特需求的四類企業而打造的雲計算家族。 比如SmartCloud Foundation不僅支援IBM System x 伺服器(也包括其他x86伺服器),還支援Power Systems伺服器,就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對於混合異構環境的需求;IBM SmartCloud Application Services這一Pass平臺可以更好滿足軟體與服務的企業需求;IBM SmartCloud Business and Industry Solutions專為需要整體方案期望迅速步入雲服務商行列的企業而設計。 而針對傳統行業的雲計算轉型,則有SmartCloud Ecosystem。 」

在他看來,制約雲計算發展的因素,頻寬和技術並非最重要。 而安全問題則需要辯證對待。 因為在互聯網上,安全問題是永遠存在的,「有更鋒利的矛就有更 堅固的盾」。 哲學上的辯證也適用于雲計算。 對更多企業而言,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規避風險,尋找安全方面的平衡點,以及判斷最低風險的控制值和可以承 受的安全量級。 正如在災備方案中,系統停機最大忍受時間是多少,是以分鐘為單位還是小時為單位;對於資料傳輸,是只能接受同城的無間斷,還是可以接受千公 裡分鐘級...... 對於安全而言,這些希望通過雲計算實現轉型的企業,更需要考慮的是,在諸如行業條例等各類法規的限制下,哪些應用可以放到雲上,以及企業本身 對資料等安全級別如何界定等。

而在國內,雲計算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王勝航認為是「是成熟商業模式尚未出現」。 或者說,國內的企業尚未看到雲計算所帶來的清晰盈利模式。 相比國外 雲計算平臺已經實現盈利的現狀,國內還沒有典型出現。 「即使部分企業已經推出了相關產品,但如何更好地實現盈利或企業轉型都還在嘗試中」。

顯然,這是雲計算發展的必然階段。 畢竟像網游,這樣從遊戲開發、設計、測試到發佈,再到賣裝備和點卡等服務全部構建在雲計算平臺,天然擁有雲計算 DNA的行業並不多。 即使是國外,亞馬遜最初隻是期望實現將多餘的資源出租實現新盈利的目標,谷歌等企業也只是希望通過整合降低電力、人力等內部運營成本 等目標,而上升到通過雲計算平臺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更是這一兩年才出現。

不過,出現的晚或應用的晚不代表沒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據王勝航介紹,IBM正在和國內某大型製造型企業就構建雲平臺的合作進行商討。 「因設計需要, 該企業所採用的都是非常昂貴的大型設計軟體。 但是即使設計人員每天都在使用,也不過是8小時的工作時間。 其他16小時能否通過雲平臺開放給其產業鏈上下游 的企業,比如零部件設計企業來共用。 畢竟對這些中小企業而言,購買如此的軟體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另一方面,已成功應用雲計算的企業出於對核心技術/平臺以及成功經驗的保密,也使得國內成功案例在宣傳方面比較低調。 據介紹,IBM的一個國際客戶 就通過雲平臺成功實現了全球設計部門的協同。 「通過雲平臺,該企業成功在保密機制下實現了基於雲計算的協同辦公包括位於不同城市的開發設計人員和合作夥 伴,批次處理,圖形渲染、存儲等專業操作,以及在內外實現安全管理和流程把控等目標。 」

如此複雜的商業需求,給雲計算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正如王勝航所說,「SmartCloud在中國的落地專案,無論是行業還是區域上的分佈都很均衡」。

落地:商業模式至關重要

存在即合理。 在王勝航看來,走到今天,雲計算的預熱階段已經結束,現在比拼的是誰能儘快落地,迅速構建起盈利的商業模型,搶佔產業的龍頭地位。 「單 純的技術提升只是雲計算的基礎應用之一,商業模式才是關鍵。 這其中,通過雲計算無論是説明企業節省了內部運營成本,還是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抑或是通過 出租多餘IT資源實現新盈利,都是從本質上認識了雲計算,落地了雲計算,進而體現出雲計算的價值」。

對於IBM SmartCloud在中國的未來,王勝航很有信心,唯一擔心的是:時間不夠用。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