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沙漠之南京:為何沒人願意創業?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南京 人才 這個 覺得

自2011年開始,就頻繁問起:南京的創業氛圍如何? 直到現在2014,氛圍應該是比起從前好了很多,但也許是印象中的偏見或什麼,依然會覺得南京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934.html">互聯網創業氛圍很一般。

其實這是個挺奇怪的現象,按說南京不缺人才,地理位置也得天獨厚,南北通達交通方便,政府為了打造軟體名城給出的支援力度也相當的大。 可創業公司數來數去就那麼幾家,每次召開什麼分享沙龍或會議,遇到的也都是些熟面孔。

人才——技術人才大把抓,沒幾個願出來創業

作為一個高等院校雲集的省會城市,南京真的不缺人才,尤其是技術人才。 南理工、南大、東南、河海、南郵...... 小小的南京城聚集著59所高等院校,每個學校都設有電腦系,更別說北大青鳥這些專修學校也都有設點了。

雖然現在總說大學好像學不到什麼專業的知識,但在龐大的基數下,總有那麼一些新鮮優秀的血液會源源不斷的輸送至人才市場。

再來看成熟人才,中興、華為、摩托羅拉等世界級的公司都在南京設置了研發中心,軟體大道上隨處可見各種高大上的科技公司,每個公司都儲備了相當水準的技術力量。

在軟體大道上班那陣子,每天在烏泱泱的技術宅男人群中出地鐵站,沒一會他們便分散在各個寫字樓中,整條大街便又空了下來。

小夥伴們私底下也討論過許多次這個問題,人才挺多的,怎麼都願在大公司呆著高強度工作,就沒幾個願意出來折騰一把的。

這個問題要從這座城市的生活環境擴散開了。 簡單說:南京是一座挺安逸的城市,節奏慢,城市面積小。 在華為中興這樣的公司,應屆畢業生大約也有小10萬的收入,熬上兩三年年入2、30萬也不奇怪。

這樣的收入在南京算不錯,如果不考慮買房,可以活的很體面。 如果想買房,省個幾年也湊個首付也是可以做到的。 不像北京,動輒數百萬上千萬一套房,隨便打個車四五十,吃頓像樣的人均兩百多,年入二三十萬,最多就是貧困線附近徘徊。

如果是南京本地人,大多比較安于平淡,沒什麼大野心,拿這樣的薪水已經算中上水準,大把好姑娘找一個結婚成家生子過日子。

嗯,PO主是地道南京人,身邊許多土生土長的小夥伴,願折騰的沒幾個,大多小富即安,開著小車泡泡酒吧咖啡館,偶爾出去旅旅行。

反正誰家都有個一兩套房,基本沒什麼經濟壓力。 更追求生活的舒適度,夢想是好好生活。

(就不再贅述為什麼南京是這樣一座城市了,否則就刹不住要寫長篇大論了)

如果不是本地人,也會有為了在這座城市安家立業的壓力,免不了的買房娶媳婦兒。 到了經濟基礎OK了,人又已經步入中年,被身邊的環境磨了激情。 這環境不僅是工作環境,更多的是生活環境。 那真的是一個非常安逸的城市。

所謂環境造就人,這種生活的氛圍太濃重,競爭和激情雖然也在小圈子裡有所體現,但還是反飭不了大勢。

交通——南北通達,這是雙刃劍

一小時到上海杭州城市圈,四小時就到資源中心北京,處於南北交界處的南京自從高鐵開通以來,算是四通八達非常方便。

按說這是很贊的一件事兒,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它提高了溝通的效率,但也大大的降低了人才流動的成本。 近處蘇錫常的經濟發展都比南京快,上海更是機會無數不斷吸引人才流入。

所以會發現,但凡有點兒想法的,在南京呆上一兩年都跑了。 算是一個惡性循環吧,氛圍不好留不住合適的人,沒有合適的人進一步惡化這個氛圍。

扶持——拿政府的錢不容易

321工程投入挺大的,每年都散出去很多錢。 很多人問我:你們公司怎麼不拿?

那個這個有點兒煩,所以就沒折騰這事兒。

321都成產業了,曾經接到過電話來說:幫你們搞定321,搞定後55分成...

記得去年,朋友帶了政府人才引進處的人來pause跟一群南京還算不錯的互聯網圈兒人free talk.當晚氣氛異常詭異,此人力挽狂瀾用強大的邏輯和匪夷所思的閉環節奏驚呆了我們所有人。

關於這個邏輯,舉個栗子:

大家提起人人網。

此人接茬說:說起人人網,我想到了馬雲。

&......%¥¥&#

大概就是這個節奏當晚我坐在這位公務人員的左邊,聽了一晚沒說話,直到他說:

「我覺得吧,南京沒什麼人才。 」

「那你覺得什麼樣的人叫人才? 」有人問

「我覺得吧,南京很少能找到可以跟我交流的人才」

「噗,能跟您交流的人才確實挺少見的。 」沉默了一晚上的我,又淘氣了

政府對人才的定義條條框框多的很,國外留學背景,211學院碩士博士,大公司高管經驗...... 不否認這些的確都是人才,但互聯網的創業人才用這標準一篩,大約能入圍的寥寥無幾了。

求穩,不求快

有天偶遇一位投資人,他納悶的問我:你們南京的創業公司是不是都不加班啊?

我想了想說:好像是不怎麼加班

他說最近在看一個南京的專案,去的時候發現到了六點大家都自覺主動的下班回家了。

問老闆,老闆說:我們不怎麼加班的。

於是又回到了第一個話題,我說過了,這是一座很生活化的城市。 下了班回家抱媳婦兒或泡泡咖啡店酒吧,約三五好友一起洗個腳按按摩。 曾經我也這樣,下了班去咖啡店報導,看看書聊聊天,基本腦子處於不接受工作狀態。

到了北京後發現,節奏變得好快,這裡的人這裡的團隊都跟豺狼虎豹似的,搶資源搶時間搶著反覆運算搶視窗期。 當融入這個氛圍,不覺得非工作時間工作叫加班,因為你身邊的人都很努力,不自覺的也進入了一個快速運轉的節奏中。

當然,我依然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們南京的創業公司基礎都很好,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但無法忽略的是這個高速發展的行業環境制定的規則,很可能當你數月磨一劍出了一個覺得很完美的產品時,別家同類型的產品已經反覆運算數個版本,早就將使用者先行導入再慢慢培養習慣,那除非產品真的好到讓人尖叫才有一線生機, 否則搶使用者的成本真心巨大。

與技術實力匹配的其他職能人才匱乏

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朋友問:有沒有靠譜的運營人才推薦,有沒有合適的商務管道推薦。 基本我在腦中過一遍,只能無奈的回復:我覺得靠譜的大約都挖不動。 自己培養比較靠譜。

拋開途牛易購這樣的不說,創業公司裡我能想的到的靠譜商務或運營不過那麼幾個,資深的有萬年曆的朱曉鳴,愛摜蛋的馮元君,後起的隨手優惠的陳英(很自豪很驕傲這是我閨蜜我帶她入的行現在她可比我厲害多了),呵~~ 其他的一時半會真想不出來了,當然這很主觀,我只想到了跟我關係不錯的那幾個,還有一些靠譜的社會化行銷都自己在做公司... 這些人真的很難挖啊很難挖。

常常我會反問一個問題:什麼叫好的運營,好的商務?

(關於這個話題,我覺得可以另外開個文章再寫,如果你願意給我提供一些素材和想法,直接回復或加我個人號gracetiantang 探討一下)

接下來,整個行業都在呼喊的——產品經理。 這個不多說了,似乎全國各地都很缺好的產品經理。

具備領袖氣質的人也很少見,很多實力是足夠了,但說故事的能力稍欠缺一些,聽過一些沙龍演講,多數太平淡沒有感染力,比較工程師思維。 做事情很穩,責任感強,有野心但沒魄力,膽子不夠大顧慮的特別多。

一個創始人的感染力(或者說忽悠的能力)直接決定了人才會不會加入,資本能不能青睞。 我見過許多挺好的創始人,但總覺得缺了些什麼。 如果一定要說,大概是氣場吧。

誰讓咱舊都人民夠實在呢。

最後

拋開我所說的種種問題所在,至少這三年,南京的互聯網創業氛圍是在向一個好的方向去發展的。

去年騰訊微博來做沙龍,事後和志斌吃飯閒聊時他說:2010年我來南京說移動互聯網,只有數的過來的幾個人來見我。 過了一年多再來,我的時間從早晨到晚上都被約滿了。 現在我們可以在南京做開發者沙龍,現場來了一百多個人。 我能感覺的到南京在發展,氛圍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前陣子小米也來南京做開發者沙龍,看起來人也不少。 奇思匯每週四的分享已經走上正軌,堅持了很久。 36氪也有被政府忽悠來設了點。 然後我們也有了途牛這樣的上市公司,算是一個標杆吧;易購的日益壯大也會為這座城市注入一些新鮮的元素。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評估,南京都是一個不可豁缺的地方,未來會有越來越多機構帶著新鮮的思路來這裡佈道和交流。 相信我的家鄉,會越來越好。

至於為什麼我這麼熱愛我的家鄉,卻還是離開了她。

回答是:南京混不下去了,沒有公司要我...

(責任編輯:lvguang)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