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攜手雲計算揚帆智慧環保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物聯網 環保 污染 雲計算

我國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0993.html">環境監測工作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 1971年,北京市「三廢」治理辦公室新增業務:組織相關部門對大氣、水、雜訊、土壤等環境要素及污染源進行監測,標誌著我國環境檢測工作的正式啟動。 因為起步晚,與歐洲一些國家相比,中國的環保系統管理監控手段長期處於滯後狀態。 「管理靠經驗、污染靠眼看、收費靠估算」生動描述了環境保護監控和治理上的尷尬現狀。 為改變這種落後狀況,通過自動化、資訊化等技術手段加強現場環境執法,從2007年開始,中國投資7.45億元、地方配套90多億元啟動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

近期,隨著我國空氣污染情況不斷加劇,我國大部分城市的PM2.5的污染尤為嚴重。 2013年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稱,中國500個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標準,P M 2.5嚴重超標是造成我國空氣嚴重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據統計,目前我國有56個城市已經具備對PM2.5的監測條件,已有PM2.5監測點600余個。 經初步測算,在「十二五」期間,我國要建設1500多個監測點位,前期需要的投入將超過20億元,每年新增的費用也將超過1億元。

2012年2月29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發佈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部署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工作。 新標準增加了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時濃度限值監測指標。 會議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與臭氧等專案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然而,傳統的監測設備監測間隔時間長、設備費用昂貴、監測點少資料不全面,無法即時反映某區域如全市、全省的PM2.5監測結果,無法滿足我國大規模的監測部署。 如何智慧化的對PM2.5進行監控,一直是環保部門想要解決的難題。

隨著IT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和雲計算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的重大戰略新興產業,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通訊」等公共管理建設領域,成功解決了傳統資訊化設備的資料存儲量小、採集困難、即時性差、成本高、 運維管理繁瑣等缺點。 例如,近期南京雲創存儲推出的集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為一體的可大規模部署的PM2.5監測、存儲與處理平臺。 該平臺本專案基於物聯網技術,通過採集部署于大規模價格低廉的感知傳感監測點(可部署于路燈、電線杆上)即時資料,架構雲計算海量資料處理平臺,對環境監測資料入庫和關聯查詢秒級回應,支援自動容錯和動態擴展,可向手機、 電腦等終端即時發佈資料及演化過程,為環境監測、環保執法等提供科學技術依據,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品質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責任編輯:呂光)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