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消息,日前,美國科技博客讀寫網撰稿人丹·羅文斯基(Dan Rowenski)發表署名文章表示,蘋果和谷兩家公司雖然是競爭對手,但兩家企業所採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戰略。
雲服務對於兩家巨頭企業的意義各有不同,對於蘋果來說,雲服務能夠助其設備銷售一臂之力;而對谷歌而言,人工智慧等都是以雲服務為基礎。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終於,我賣掉了那台老舊的iPad 2,購買了一台全新的iPad Air。 我本來不想的,但是,擁有每個主要平臺的最新硬體產品是我職業操守的一部分。 雖然有點多餘,但我還有點擔心iOS 8測試版無法再iPad 2運行。
我本來想要購買16GB制式的,但在選購期間,蘋果零售店的員工推薦我購買32GB iPad Air,「大多數人都發現,16GB容量不夠。 」他說道。
這讓我跟吃驚。 這三年來,我一直使用的是16GB iPad 2,並且從來也沒有出現記憶體不夠的情況。 我的音樂全部(通過Spotify)存儲在雲端,我的電影和書籍通過Netflix、HBO Go或者亞馬遜等存儲在雲端。 我不會用iPad拍很多照片,大部分圖片都只是截圖。 我安裝了很多應用,但大部分都不會占很多空間。
總之,我沒有必要購買一台32GB iPad。 我的東西都來自雲端,並沒有存在我的裝置上。 有人將之稱為環境智慧,我把這叫便利。
上周,蘋果在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佈的全新OS X和iOS 8作業系統,並對其中的雲服務盡心了大幅改進,而我則被此所吸引。 最後,我在想,蘋果是清楚的,要讓計算存在於雲端,而非設備本身。
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蘋果此次發佈的產品,並且研究一下其中的運行原理,你會發現,雲服務並非iOS或者 Mac OS X的主要特性。 對於蘋果來說,雲服務是達成目標的一種途徑,而這個目標是為了讓你使用並購買新款Mac、iPhone及iPad等產品。 具體原因我無法完全說出,但是,在本次WWDC大會上,蘋果推出的雲計算相關服務,讓我略微覺得有些不對勁,讓我很難一下正確指出其中關鍵。
我一直在通過查看其他人對蘋果iCloud新服務的看法,來努力找出切實原因。 但卻沒人說到點子上,直當我看到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分析師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對此所發表的觀點,我瞬間恍然大悟。
埃文斯說道,「這明顯是一場與谷歌的競爭。 谷歌所採取的是與蘋果截然不同的做法。 對於谷歌而言,設備是啞玻璃製品,而智慧在於雲端。 但是對蘋果來說,雲端只是亞存儲,設備才是智慧所在。 」
iPhone vs. Android: 真正的關鍵點不同
當我寫道移動計算的潛力或者嘗試向朋友解釋這個話題時,我通常會將其細分成為一些跟基本但很有利的事實依據。
- 智慧手機存在於人們口袋裡的是強力電腦,其強大程度超過幾年前的筆記本電腦產品。
- 智慧手機是通向資訊世界的窗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説明人們執行任務。
- 這些無處不在的電腦,在我們的口袋中,與全世界的資訊相連,而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所有業務,交流等)都將受到其影響。
這些是定義移動計算的基本事實。 除此之外,就要歸結到個人需求和客觀品牌喜好等。 有人喜歡Android,有人喜歡iOS,有人喜歡Windows Phone等。 但是,如果從谷歌Android和蘋果iPhone對戰的角度來看,顯然有更深層的含義。
對於菜鳥來說,這個觀點雖然很奇怪但卻是判斷其重要性的證據。 Android是一個平臺,而iPhone是一款產品。 沒錯,Android陣營裡確實有一些打牌值得一提,比如三星,但是這並不是設備廠商之間戰爭。 我們現在所說的是一場圍繞作業系統所展開的「競爭」,不受到任何具體設備和標誌性產品的限制。
這場競爭展示出了關於電腦以及其如何最好地服務使用者等方面的一些非常不同的觀點。 首先是蘋果,一家產品無人能敵的電腦廠商,蘋果所開發的所有東西都是為其產品所服務。 互聯網? 當然,互聯網能夠説明蘋果銷售電腦產品。 雲端? 能夠説明蘋果銷售電腦產品。 拍照? 電話? 短信? 應用? 開發人員? 所有這些都能夠説明蘋果出售電腦產品。 所以,讓這些電腦盡可能吸引人並具有高效率,這最符合蘋果的利益,而不僅僅是「啞玻璃製品」。
相比之下,谷歌的興趣不是賣電腦,至少不再是。 谷歌對電腦技術有著濃厚興趣,因為,電腦技術和使用那些電腦的人所創建出的東西,對谷歌而言高於一切,那就是資訊。 至於Android,谷歌對該平臺的目標是,確保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擁有一部能夠連入互聯網的電腦。 更對的電腦就意味著更多人在計算,也就是更多的人在創造資訊。 然後,谷歌便能夠讓那個啞玻璃製品成為一扇通向資訊世界的視窗,然後出售廣告。
埃文斯表示,「我以前曾經說過這個問題,蘋果的創新是圍繞軟硬體整合,而這是谷歌難以複製的。 谷歌的創新是圍繞以雲技術為基礎的人工智慧及機械習得服務,而這是蘋果難以做到的。 這並不是那種‘嚇掉所有人大牙’的方法,其反映出的是這兩家公司的基本特質。 谷歌想要通過減少頁面載入時間來提升使用者體驗,而蘋果而想要通過簡化頁面滾動方式來提升使用者體驗。 」
思考一會兒後我發現,iOS 8和 Mac OS X Yosemite中雲服務最讓我感到困惑的是,蘋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一直購買蘋果的電腦並使用蘋果的平臺。 對於蘋果來說,雲端並不是能夠隨時隨地為你提供環境智慧的完美產物,其只是一個啞存儲,一種為設備間提供連續性的構造。 如果環境智慧是雲服務的副產品,那麼,如果這能夠説明蘋果銷售更多的電腦產品,這也不錯。
對資訊如癡如醉的谷歌也在為自己的目的服務。 不過「基於雲端的人工智慧和機器習得服務」這個概念,比起只研發越來越好的iPhone,更能夠有效推動電腦技術革命。
由雲端所提供無處不在的智慧也意味著,我不需要為了蘋果的獲利率而卻購買一台既貴有完全沒必要的32GB iPad Air。 我要的是一台剛好運行蘋果作業系統,並且能夠作為世界資訊之窗的16GB制式啞玻璃及金屬製品就好。
(責任編輯:mengyi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