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真的更便宜嗎? 」在最近一場活動上,在所有提出的問題中,這個問題最難回答。 前幾天,我在新澤西理工學院主持CloudCamp研討會——一個非正式會議,旨在溝通和普及有關雲計算的各種資訊。 自從四年多前這一系列非傳統會議開辦以來,它的足跡已遍佈全球300多個城市。 期間科技界幾多變遷。 討論的話題已從雲計算的界定,轉為雲計算能用來做些什麼?
我開始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許多我聊過的人將雲的成本描繪成「黑魔法」,這頗令人驚訝。 最通常的回答是「看情況」。 這樣的回答不能讓我感到滿意,我繼續進行探尋。 我開始問盡可能多的人 「雲計算真的更便宜嗎? 」
在我探索答案過程中,有一個類比經常被反復提起,那就是「租車類比」。 微軟的政府技術戰略高級總監艾倫·梅裡休(Alan Merrihew)解釋道:
如果你有客人到訪你所居住的小城,他們在城裡逗留的兩周裡,你會買一輛車給他們使用嗎? 然後讓那輛車一直閒置直到他們下次再來? 不,當然不會! 合乎邏輯的做法是,你會租一輛車供他們在觀光時使用。 實際上,雲服務跟租車服務很像,只不過它所出租的是資訊計算服務(ICT)。 讓我們運用汽車租賃類比再次審視雲服務的五個特徵:
按需自助服務(租一輛車很容易,你可以打電話或上網預訂)
分佈廣泛的接入網路(汽車租賃機構的網路遍佈世界各地,你可以隨處獲得租車服務)
資源聚集(汽車租賃公司在其業務覆蓋範圍內的任一城市都擁有大量汽車以滿足租賃需求。 你不必為此擔心。 如果一家機構無車可提供,他們往往會向你推薦其他機構説明你租到汽車。 )
快速的調整能力(當汽車租賃公司知道某處有一個大型活動,租車需求會很大時,就會把車都投放到那裡。 他們會調整規模以適應需求變化。 )
計費服務(你只為使用汽車的時間付費。 一旦將車歸還,你的義務就結束了。 不需再付保養、保險、燃油和輪胎等費用。 )
我繼續到喬·韋曼(Joe Weinman)那裡尋找答案,他是一位在雲計算方面很有威望的思想領袖,他的著書《雲經濟學:雲計算的商業價值》(Cloudonomics: The Business Value of Cloud Computing)即將出版。 他認為大多數人用過於簡化的模式來衡量雲的經濟價值。 他表示,「對於雲的一般看法是大供應商可實現規模效益,因而比用「DIY」方式來做IT的成本更低」。 然而他認為,從雲計算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這個角度來說,上述觀點既非必要條件也非充分條件。 雖然就單日成本而言,租車比買車貴得多,但人們還是一直在租車。 同樣,韋曼解釋說,建設雲計算基礎設施對降低成本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能降低單位成本,而在於只需按次付費,無需承擔費用。 「事實上,當你使用雲服務時你支付了多少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當你不使用它時你什麼都不用付,這才是驅使成本降低的關鍵所在。 」
位於紐約的Stackpop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傑森·埃文斯(Jason Evans)認為雲並不是一種很好的節約成本模式。 他的公司是一家聯繫服務提供者和網路基礎設施買家的B2B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埃文斯說,儘管「在大多數方面雲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如,專屬‘雲’伺服器、有保證的國際運算處理系統、更低廉的定價,等等),但是對更大規模的應用來說,現在任何一家雲服務提供者的雲經濟都沒有意義。 對任何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每月由穩定的基本流量負荷產生1.5至2萬美元費用),把這些基本負荷轉移至自己的託管主機,則能顯著降低成本。 即便是在像紐約這樣電價高達500美元/千瓦的地方,相關的資本開支也能在4到12個月內收回,3年節省下的費用將數倍于投入。 大多自己管理伺服器的主機託管客戶(無須擔心多租戶或管理員不夠的問題)也能看到計算性能和穩定性上的顯著提升。 (埃文斯對比了亞馬遜雲服務和託管主機spreadsheet軟體以更好地解釋他的觀點。 )
另一方面,韋曼指出雲計算的意義不止于簡單地降低成本,甚或提高「業務靈活性」。 他認為「雲真正有趣的用場是企業戰略,甚至於説明企業建立存在感」。 韋曼在其最新發表于《福布斯》的一篇文章中概述了如何用雲來支援四項主要戰略:卓越的運營、顧客親密度、產品領導力和加速創新。 比如,雲和移動平臺能用於優化外場支援和物流;利用雲來做大資料聚合和深度分析,能夠支援顧客親密度戰略,正如亞馬遜和網飛(Netflix)公司看起來比我們自己更瞭解我們的偏好;雲服務能增強產品的區分度,例如Nike+ 通過具備雲功能的資料獲取和社交網路,與普通的運動品牌區分開來;還有像Netflix Prize這樣的基於雲的競賽,通過對開放性創新戰略的支援,突破了企業內部研發團隊的視野局限。
雲計算的真正價值似乎遠遠超出具體的經濟賬,而是直擊創新的核心所在。 而創新給予一個企業或機構的潛在價值是無法量化的。 做前所不能的事情才是建設雲的主要驅動力。 當以價值賦予的角度看問題時,價值命題就快速地由要耗費多少成本轉變為能創造多少價值?
我仍未被完全說服,於是繼續追問韋曼,「有一種觀點認為‘IT不重要’。 但如果真是如此,請解釋一下谷歌的案例吧。 谷歌在創業之初沒有品牌,沒有資本,也沒有優先獲得資源和資本的管道,但谷歌將演算法優勢嵌入IT中用作雲服務,創造了2,000億美元的市值,從400億美元的營收中獲得了250億美元的利潤。 」
不幸的是創新和機會非常難以量化。 另一方面,所花的錢則容易解釋得多。 最近一些剛剛嶄露頭角的初創企業專注于説明公司更好地控制雲計算相關的成本支出。 這些公司紛紛試圖從這樣的角度回答成本問題——不只是看過去一個月或一年花了多少,而是看雲計算將來還要花多少錢。 如Cloudability、 UptimeCloud、CloudCruiser和 Cloudy 等公司正在引領向未知的雲經濟領域收費。 該領域很快將變成雲市場中的最大熱門之一。
我聯繫了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Cloudability公司以瞭解他們對此事的看法。 該初創企業剛剛在首輪融資中籌集了870萬美元資金,其全明星投資者陣容包括風投公司The Foundry Group以及企業孵化器500 Startups,投資機構Trinity Ventures和廣告公司Wieden + Kennedy。 它創建了一個平臺,使雲客戶能夠創建簡單的日常報告和預算提醒,保證他們不會被超限租金和飆升的費用所驚到。 Cloudability現在聲稱為80多個國家的3,000多家公司管理價值1.4億美元的雲服務。
Cloudability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特·艾理斯(Mat Ellis)說,認為雲計算更貴的人最終將失去工作,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們將被遠遠地甩在後面。 他告訴我公司要麼適應潮流要麼自取滅亡。 他承認他的客戶正為新事物支付高價,要成為早期消費者還有一些額外的成本。 但他表示「機會蓋過這些不足。 」
雪倫·瓦格納(Sharon Wagner)是一家以色列初創公司Cloudyn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該公司致力於成本管理,分析客戶雲服務的使用和花費情況,並建議如何進行優化。 他表示,對於一家較小的網路公司,「雲計算不僅更便宜,其實還是唯一的選擇。 」隨著公司的成長,就會出現費用激增問題且總的使用方式變得極其難以預測。 他表示基本上有兩個選擇,使用你自己的資料中心,或用其他人的。 Cloudyn試圖通過他所說的「最佳雲配置」對雲資源進行動態分配。
我問他,什麼樣的客戶正在使用Cloudyn服務,瓦格納告訴我他的客戶現在在雲服務上的平均花費一年超過15萬美元,最大的客戶一年花費超過800萬美元。 Cloudyn去年秋天完成了種子融資,獲得資金150萬美元,並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宣佈開始新一輪大規模融資。
那麼雲計算真的更便宜嗎? 答案歸根結底在於你能夠多麼密切地管理、追蹤和調整你的基礎設施。 如果你現在只是盲目地將你的應用程式丟給雲,沒有任何追蹤或不盡任何責任,那麼答案很可能是不便宜。 如果你花時間去分析清楚你的IT目標,多加比較,雲計算當然會更便宜。
簡而言之,韋曼說道,「雲能夠説明降低成本,但更重要的是,雲能是戰略的一個核心因素,並且有時能夠成為競爭優勢和市場主導的基石。 」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