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 CEO兼聯合創始人亞倫·萊維
雲計算是下一個科技泡沫嗎? 國外媒體發佈專欄作家傑夫·裡弗斯(Jeff Reeves)的文章稱,最近提交IPO申請的雲存儲公司Box連年出現巨額虧損,另外兩家已上市的雲服務行業公司Workday和NetSuite也還未實現盈利,虧損也頗為嚴重。 該行業競爭激勵,企業銷售行銷支出都很高,創造高額營收不難,難就難在取得利潤。 這種市場是難以維繫的,過分樂觀的投資者招致麻煩。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Box本周剛剛提交了S-1上市申請檔,成為了最新一家乘上雲計算浪潮的公司。
儘管媒體們繼續鼓吹「雲」概念,又一位20來歲的娃娃臉CEO準備在華爾街敲鐘,但投資者需要開始看清楚科技股當前的泡沫。
Box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檔顯示:「我們有著累計虧損的歷史,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會實現盈利。 」
「我們自2005年創立以來連年錄得巨額虧損。 在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財年淨虧損5030萬美元,在截至2013年1月31日的財年淨虧損1.126億美元,在截至2014年1月31日的財年淨虧損1.686億美元。 截至2014年1月31日,我們累計虧損3.612億美元。 」
更糟的是,該公司計畫的IPO融資額只有2.5億美元——該數額甚至不足以填補按照當前燒錢速度會出現的兩年虧損。
與很多矽谷公司一樣,Box也實施雙級股權結構,即其內部人員持有每股10票投票權的B類股票,而通過IPO入股的投資者則只能獲得一股一票的股份——這種結構可確保Box在不失去任何權力的情況下完成融資。
那問題會出在哪呢?
細數那些表現不佳的雲公司
誠然,Box CEO亞倫?萊維(Aaron Levie)並不是居心不良的糟糕領導者。 是華爾街現在對像Box這樣的公司垂涎欲滴...... 而在時機準備就緒、有強烈投資意願的良好時機下將該雲存儲公司推向資本市場無可非議。
在某種程度上,華爾街對「雲」滿腔熱情是有理由的。 毫無疑問,該行業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市場研究公司IHS估計,到2017年,雲相關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350億美元——較2013年的1450億美元高出60%——即使只是分得該市場的一小部分份額,也能夠支撐起企業巨大的營收潛力。
另一方面,取得利潤的難度則要大得多。 這一點適用于雲計算行業的各個領域。
以Workday為例,該公司與Box有所不同,它提供的是面向會計和人力資源經理的雲端軟體。 不過它也算是雲服務行業的一員。
Workday在2月公佈的業績顯示,在截至1月31日的財年裡,它的銷售行銷成本達到1.97億美元——占同期公司總營收(3.54億美元)的55%以上。 Workday 2012年上市時就處於巨額虧損,預計今年和明年都不會實現盈利。
其競爭對手NetSuite同樣如此。 它的最新業績報告顯示,它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一年裡再一次出現大幅虧損,其中銷售行銷支出達到2.1億美元,占公司總營收(超過3.33億美元)的63%。
2007年年末上市的NetSuite到現在都還沒有實現過盈利。 而對於它來說,獲得新客戶比取得收支平衡來得更加迫切。
當然,NetSuite和Workday還有另外一位競爭對手——Salesforce.com。
Salesforce的客戶量要比它們多得多,且更加成熟,年收入規模達38億美元。 不過它最近為了提升競爭力也在加大行銷推廣力度。 在截至1月31日的財年裡,Salesforce行銷與銷售開支接近22億美元,占總營收的58%。
只不過Salesforce至少有望在今年實現盈利。
從上述幾家公司的情況來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在雲計算市場的這一部分取得盈利並非易事。
雲計算行業的情況還沒那麼簡單:NetSuites和Workdays能夠輕鬆獲得大筆收入,是因為其目標市場很大,是因為像甲骨文、SAP這樣的大企業沒它們那麼靈活,仍依賴于它們的傳統技術業務。
不過,考慮到當前的巨大行銷支出,它們在雲計算行業尋求增長顯然沒那麼容易——也因此缺乏收益。
說回最新的雲計算「寵兒」Box,不難看出上述在企業軟體和客戶關係管理(CRM)應用程式市場發生的故事也會在雲存儲領域發生。
Box正深陷虧損泥沼,而此時主要競爭者Dropbox想必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像旗下有同類產品Google Drive(最近降價)的谷歌等巨頭將繼續逼迫Box和同類產品強化追逐新使用者的行動,使得它們完全不能專注于盈利性。
說這一市場無法維持是重事輕說。 很多觀察家將它稱之為泡沫則不無道理。
雲計算股票的問題
當然,如果你適逢行業壯大發展的時期,即便面臨泡沫你也能夠賺到大把的錢。 想一想,Workday約18個月前將IPO發行價定在28美元,而現在其股價已經上漲到100美元。 另外,NetSuite在2007年12月上市時IPO發行價為26美元,而現在其股價則達到100美元左右。
很顯然,投資者願意給予這些公司高估值。
但如果它們的增長陷入停滯,估值就會大幅跳水。 2014年之初已經有雲計算公司股價出現鬆動。 Workday股價在2月創下峰值後已經下滑了17%。 NetSuite上個月也下降了20%左右。 這些意味著市場的樂觀情緒可能在降溫。
另一個跡象是,看空Workday的情緒最近在加劇。 截至3月中旬,賣空額超過600萬股,明顯高於去年10月底時的近360萬股。
斯諾登事件和「大資料」時代的隱私擔憂也給雲計算行業帶來很大的麻煩。 《紐約時報》最近報導稱,由於外國客戶擔心隱私問題,微軟和IBM措施了一些大額合同。
此外,要將自家平臺遷移至雲端,大企業會面臨實際操作的巨大麻煩和預付問題。 在過去幾年裡,最大的那些上市公司並不願掏錢購置任何的IT產品,這意味著相關企業可能仍會難以獲得大客戶,追逐眾多小客戶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苦活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當然,這場遊戲並沒什麼錯。 要指出的是,亞馬遜是犧牲利潤換取規模的科技股的典型代表。 不滿該公司利潤相對較少的看衰者屢受打擊。
不過,現在來看,投資者還是對雲計算持懷疑態度為上。
泡沫什麼時候破滅?
誠然,像甲骨文、思科這樣的傳統科技巨頭沒什麼投資吸引力。 事實上,甲骨文上周才剛剛錯失季度營收預期,重新激起了它正被體量較小的雲計算競爭對手活活吞噬的傳統詬病。
與此同時,Workday本財年有望錄得營收7.25億美元以上,相比兩年前的1.34億美元的增幅達到驚人的440%。
因此不難理解雲股票為什麼會出現飆漲。 但是,一旦那種增長放緩呢? 世事難料。
該行業的公司估值太高了,完全沒有容錯空間。 而接受這種故事的投資者可能都過分簡單地看待企業科技股票現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目前或許還沒出現雲計算股票崩盤的跡象,但泡沫破滅會致使很多的雲計算公司悲劇收場。
想的話就做波段交易吧,乘勢而上...... 但也得誠實看待這些股票和它們身上的風險。
譯者:樂邦
百度新聞與網易科技合作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