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內,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950億美元
毫無疑問,雲將是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階段,這將意味著任何事情都可以作為服務進行交付——從計算能力到商務流程到人際交往——隨時、隨地、隨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雲計算的出現將徹底改變企業獲得軟體和計算能力的方式。 谷歌是最早通過網路來提供軟體和計算能力的公司之一。 隨後,亞馬遜、Salesforce.com、惠普、IBM、甲骨文和微軟等科技巨頭也都通過互聯網為客戶提供包括存儲空間和軟體在內的服務,從而維持客戶關係。 這種遠端分配計算任務的方式被稱為「雲計算」,該技術目前正在美國公司中流行開來。
「雲計算」改變企業模式
雲是一種手段,由高度可擴展和彈性的技術支援來確保在互聯網上提供按需服務。 雲計算將把技術帶到人們的商業和個人生活的現實層面,即人與人間的合作和資訊共用。 當你試圖聯絡別人,及試圖跨業務溝通時,你無法使用以流程為中心的方法,因為你不能支配整個流程。 而雲基礎設施使得資料可以從程式設計方面互相訪問,因此各種各樣的應用和服務都可以直接利用資訊,不只是人才有流覽的能力,雲也可以。 這將使得互聯網本身就能解決很多新型問題。
以印刷出版為例,日前惠普在參與印刷出版過程中,就扮演了不同角色,包括作者、發行商以及讀者,其不是通過流程,而是通過資料用雲基礎設施將幾個角色聯繫起來。 這個方式使計算打破了特定軟體應用的限制,並消除了對應用整合工作的需求。
北航教授錢德沛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雲計算是電腦發展的第三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是個人電腦時代,這是屬於硬體的時代;第二個則是網路時代,軟體開始空前發達,人們可以利用電腦在互聯網上進行工作、學習;第三個就是今天探討的雲計算時代,使用者不關心軟件,只關心的是服務。
錢德沛說,導致雲計算變更的動力也有三個:一是存儲成本的下降,使用者或者企業存儲資料時相比以前成本降低了;二是頻寬的普及,全球網路正在變得越來越快;三則是編輯工具的大眾化,人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在互聯網上工作。
而有分析師稱,雲計算意味著企業計算模式的巨變。 據美林預計,未來五年內,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950億美元。 屆時,將有12%的軟體服務採用雲計算模式。 毫無疑問,能夠適應該趨勢的廠商將從中收益。 IDC諮詢公司預測用於IT雲服務上的支出在接下來的五年間可能會增長3倍,到2012年達到420億美元,佔據五大關鍵市場單元的9%的份額。 更重要的是,在雲計算上的支出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到2012年將實現IT支出增長總量中25%的份額。
逐鹿「雲時代」
目前,惠普、IBM、戴爾等廠商均開始發力「雲計算」。 IBM 8月1日宣佈,將斥資3.6億美元打造雲計算資料中心。 戴爾也不甘示弱,為全球大型雲計算服務提供者以及Web 2.0企業提供設備支援,如Facebook、微軟、亞馬遜和雅虎等。 戴爾CEO邁克·戴爾稱:「雖然目前只是幾億美元的生意,但2至3年之後就會變成幾十億美元。 」 至於微軟,雲計算已經被CEO史蒂夫·鮑爾默列入2009財年的五大工作重心之一。
而在過去的六年中,惠普已經通過一系列收購提升了其資料中心的性能。 在市場區隔不斷向開放式系統、體系架構以及始終保持連接的設備發展時,惠普和康柏一起奠定了在硬體方面的地位。 有別于硬體產業的是,惠普還擴展了軟體產品群組,在過去的4年中,收購了11家軟體公司,包括Mercury、Opsware和Peregrine。 2008年,惠普又收購了EDS。 同時,從數位影像到IT的基礎架構本身,惠普已經可以提供與業務相應的各個層面的雲服務。 業內人士稱,惠普已經為提供一個集成的雲生態系統作足了準備。
據惠普公司「雲服務戰略」部副總裁Russ Daniels介紹,惠普正在通過一系列的努力來推動雲的發展。 首先,惠普通過設計、交付、支援一批可對外擴展的基礎設施產品和支援服務,推動雲服務提供者發展;作為整合服務環境的一部分,惠普説明企業使用者通過IT獲取、控制和保障雲服務。 此外,惠普通過提供雲服務和始終線上的設備,來實現新的商業模式,使得科技對於最終使用者更直觀。
如今,雲計算正在促進一系列全新業務模式的誕生。 比如,雲雜誌按需印刷技術。 雲雜誌使創建數位化雜誌,以及按需進行的經濟省錢的印刷、推廣、銷售和發行成為可能。 在MagCloud.com上出版雜誌將不需要任何花費,使用者只需簡單地上傳一個高解析度的PDF檔,系統就可以説明完成下面的工作:列印、郵寄、訂閱管理,甚至更多。
可以預見,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將是在「雲」的環境中,雲計算的出現將使得科技產業又一次有機會作出根本性的改變,但雲的發展需要包括惠普在內的眾多廠商共同努力,才能使人們真正生活在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