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元:風投要做的是尋找神仙般的創業家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神仙
出生于中國臺灣的林富元是美國矽谷最早的一批華人創投家,1991年就做了第一筆投資,之後的20多年內,陸續投資了50多家公司,如今已有20多家上市或被並購。  除了投資家,林富元還是全球知名的演說家,被稱為臺灣激勵演講家。 現今,林富元擔任了多個公司的董事長或董事,比較知名的有多元創投股份集團的贊助者,互聯網實驗室的副董事長,橡子園創投育成孵化中心(Acorn Campue)的共同創辦人。  有意思的是,林富元還熱愛搖滾,在接受理財一週報記者採訪前幾天,他發起的「矽谷樂團」剛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演唱會。  「我是運氣好的笨蛋」  理財一週報:您至今做了多少投資?  林富元: 50個公司的數量是累計的,成功案例超過20個。 我做了20年的投資,年輕一點的時候有管過十幾個公司,擔任董事或者董事長,我不可能每一個公司都進去操盤,我是一個投資者,不是經營者,我要做的是找到好的經營者。 現在我年紀大一點了,主動參與管理的公司只有4-5家。  我投資了50多家公司能賣掉20多家,其中有一些公司幾近破產了,現在慢慢發展起來的還有十幾家,這裡面大概有6家未來3-5年內可能被購並或者賣掉,我的投資目標是希望未來一共能有30家是成功的。 從一個天使投資人的角度來說,我是一個運氣非常好的笨蛋。  但是我一定要寫下來提醒自己,這些成功並不是我自己英明有才,而是這些公司的創辦人和經營者他們爭氣努力,好的投資人只不過在適當的時間找到適當的物件而已。 不管現在有很多封面人物、風雲人物他們常常講的不一樣,我一向認為天底下沒有神仙般的VC(風險投資),只有神仙般的創業者。 VC要做的是去找到這個神仙般的創業家。  理財一週報:現在國內創投非常熱,您有沒有感覺過熱了?  林富元:我是在美國做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的最老一輩華人。 2000年,我在上海演講VC,當時來了2000多個人,我在那裡講什麼是VC,好多人都來問我怎麼做VC,現在我再來看,當時來聽演講的人,好多都變成了VC雜誌的風雲人物。 中國發展得很快,中國人多,大家都有迎頭趕上的心態,這個精神很好,我在矽谷過去30-40年感受到的創業精神,在中國很多地方早就如雨後春筍般出來。 我上周在美國矽谷做一個演講,才100個人,之後我收到了60份創業計畫書。  「最危險是一知半解」  理財一週報:國內很多企業都高度重複,尤其在互聯網,一個新的模式不久就被大量複製,這個情況會不會影響投資?  林富元:互聯網比較明顯,其實在很多與科技相關的行業都這樣,我過去寫的書裡面就寫過階段成功、過渡期的英雄。 就說IT,從大電腦變成小電腦,然後小電腦變成筆記本,變成iPhone,這已經歷好幾個朝代了,每個朝代都有人紅得不得了,但後來沒有人持續。 再說中國,什麼小靈通,前幾年火得不得了,現在送人都沒人要,這就是階段性的成功。  現在的雲端運算,這個是多麼華麗的概念,其實它根本就是IT的老東西,在四五十年前就有的timeshare(一個運算的資源,大家可以不同的時間去共用),雲端運算也是一樣的,把它分散出去就是雲端運算,集中起來就是中央控制。 諮詢行業科技行業都很有天分,把老題目用不同的方法包裝,又製造一批英雄,互聯網也是一樣,只不過是模式的變換,我做的就是在絢爛的重複中找出裡面真正有本事的。  理財一週報:那您投資的時候是怎麼選擇的?  林富元:我就講講遠盟康健這個案例。 2005年,我認識了遠盟康健的鄧總,我和他磨合了兩年,我以一個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扶持這個專案,在2005-2007年,我們沒辦法開展專案,碰到太多困難,期間他想過放棄,我和他說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早做你是炮灰,晚做輪不到你。 我看人的話要看他能不能擔當、公信力、團隊能力。 當然專案的市場前景也需要關注。  理財一週報:您做了多年投資,涉及很多行業,您是否瞭解所有的行業呢?  林富元:只有最笨的人才會認為自己能懂所有的行業,我不聰明,也不笨,我不會去嘗試瞭解所有的東西。 最危險的人就是那種一知半解的人,現在只有一個東西決定趨勢,就是市場,需求定義功能,功能創造形狀,很多人創業是先有東西再去想這個東西能滿足什麼需求,最好的專案是應該知道有多少人有需求的。 我現在投資醫療,主要是醫療服務,很多東西輪不到我做,我不能開醫院。 做製藥廠,我敢開,但是太龐大了,我這個年紀,如果再給我30年我就幹了,所以我做服務業,像這個服務業,前20年是從無到有,現在是從有到好,以後將是從好到有個性。  「在矽谷不用和政府打交道」  理財一週報:在中國做投資或多或少都要和政府打交道,您感覺和內地政府溝通和國外有什麼不同?  林富元:我是橡子園的創辦人,當時內地三個副市長輪番上陣來和我們接觸。 我現在仔細想想,中國有很多地方「三減兩免」,批土地,蓋廠房。  美國矽谷是一個什麼奇特的地方?我在矽谷做了30年的事業,除了申請執照,寫材料批文送進去,我不記得有和政府打過交道。 其實矽谷的政府並不友善,它管理很多,我記得我有做過一個光電鍋爐,德國的設備買進去了,要好幾百萬美金,但是救火隊來了,說我設施不合格,前前後後熬了一年不能用,無法開工。 這種事情要是在中國,肯定是當地政府吸引我去工業區,只要打個電話,或者吃個飯就沒事了。  不過,政府管多管少在目前階段是有需要的,因為未來的創新靠政府寫一個口號有用嗎?未來一定是要人才來創新,至少公司的領導人要有創新意識。  「人生充滿選擇,看你用什麼心態去把握」  理財一週報:您還記得您的第一筆投資嗎?  林富元:我當時是兼的,一邊在做工程師一邊做天使投資。 我1991年投第一個案子,1995年就上市,我承認是我的運氣不錯。 當然如果說純粹是運氣也不儘然,一定要有對企業的基本瞭解,需要一定的認知。  理財一週報:我在國內也看到很多工程師,不過他們沒有像你這樣想到投資公司,是不是矽谷的工程師特別有投資的能力?  林富元:我一開始也沒有大錢,省吃儉用有一些小錢,慢慢做起來的。 我二三十歲的時候,一直在開豐田,我朋友和我收入一樣,他們有了錢就去開梅賽德斯-賓士,我開豐田去聚會都停在後面。 人生充滿選擇,看你用什麼心態去把握。 我以前投資過一個國貨中心,投了15萬美元,5萬美元是我自己的,5萬美元跟我爸媽借,5萬美元跟我岳父借。  很多人都說他沒有碰到好機會,這句話絕對是錯的。 每一個人一生中天天都在碰到機會,機會碰到手上,從指縫中流走。 很多機會在你手上你嫌它不好,其他人撿去變成google,變成雅虎。 有些人說google我也想過,問題是有人做了,有人講了一輩子。  理財一週報:在國內,很多做IT的都在抱怨,說他們就是搬運工,矽谷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  林富元:矽谷如果這樣做,都在做搬運工可能都會死光光,如果永遠搬來搬去,永遠都不會有創新,創新智慧變成口號,創新需要人才,如果永遠做搬運工那就無法創新,最能做郭台銘下面的生產工。  矽谷對智慧財產的重視是眾所皆知,國內對智慧財產也越來越重視,我不是很重視搬運工的做法,通常一個好的工程師團隊,領導人一定要有創意,有創新,他做出來的東西才有人在後面搬運。 在矽谷一個好的工程師要被認可,需要有基本核心價值,要有執行能力。 就算搬運工也有好的搬運工和差的搬運工,一個普通的搬運工,一個功能要寫1000條,一個有本事的可能500條寫完,最好的人他們跑到IBM,iPone,差一點的就跑到製造商之類的地方去了。  此外,多元發展,一邊是寫軟體能力越來越強。 但是只有這個是不夠的,就說蘋果電腦,它是電影公司、娛樂公司、音樂公司、遊戲公司,它什麼都是。 現在真正有價值的行業不再是單純的科技行業,未來最有價值的都是混合的行業,所以最有價值的人才就是混合人才,工程師要瞭解財務,做財務要瞭解生產。 譬如現在比較紅的一個行業,醫療器材,我不會投資3個工程師,也不會投資3個醫生,我會投資3個工程師+3個醫生組成團隊的醫療器材。 [page]  「公益機構也可以盈利」  理財一週報:您熱衷公益事業,現在公益的類型很多,您怎麼選擇做公益的方式?  林富元:我不敢說我做很多公益,但我在做,我是歐洲弗倫社的會員,歐美較大的公益組織,他們有一句名言,Service above self(超越自我的服務)。 我在臺灣有一家連鎖餐廳,未來將有20家店,也準備在上海開,我投資這家店的時候就硬性規定,每年賺的錢,當投資人取回3倍以後,要拿10%做公益,不是捐出去,是我們自己做。  現在的公益和以前的公益不一樣,以前的公益是看到一個人很有錢,就像內地很有名的一個姓陳的,到處撒錢的,這是一種做法,成功以後有餘力,這裡那裡撒錢,還可以獲得名利,對公司形象很好。 而現在的公益將會自成一條龍,將來大學會訓練出來一批做公益的人,我認為公益機構也可以盈利,比爾·蓋茨的公益基金有人操盤,每年18%的利潤。  理財一週報:您是不是很喜歡搖滾?  林富元:我搞搖滾搞了40多年,這是我的興趣,你沒有聽過我彈鋼琴,我是很有職業水準的。 KTV永遠比不過現場表演的感覺,我上個月才表演了一場,600個人的現場,唱了4小時,我唯一缺點是聲音不好唱歌不好聽,但是我很會和聲,9月、10月還有兩場,相信會很High。  理財一週報:您是一個演講家,很多演講家都很善於說不善於做,您是說的多還是做的多?  林富元:我演講做的很多,在中國、美國矽谷都做的很多,我可能屬於反向操作,我是先做投資,做了很多成就以後才敢出來演講,不然光是用嘴巴講是虛的。  理財一週報:您是演講家,又喜歡音樂,您有比較強的表現欲?  林富元:我不曉得誰是真正沒有表演欲望的,表演欲望是通過不同的方法呈現出來的。 就拿媒體來說,作為記者,問一個問題,希望比別的記者問得更好,這就是一種表演欲望。 小孩子希望被老師讚賞,這也是表演欲望。 表演可以讓別人知道我的好,也可以分享我的樂趣。  「特別喜歡讀小說」  理財一週報:您在2004年來上海時曾說過,市面上很多書都是嘩眾取寵,現在是否還有這個觀點?  林富元:不管是報業還是出版業,我說不好聽,可以說是日薄西山,像臺灣小小的彈丸之地,不包括雜誌,一年出4.5萬本新書,內地一年出10萬本新書,競爭非常激烈。 98%的書,都是作者自己出錢,印個500本送給別人。 我覺得寫一本好書不容易,出一本好書更不容易,作者要找到定位符合的出版社,賣一本好書更不容易,普通人,工作需要不算,很少有看到一本書就喜歡並掏錢買。  我看到太多書,很多書只不過是包裝,內容就是搬運工,像有些人寫勵志傳,我簡直覺得是招搖撞騙,尤其很多人一事無成,還在寫勵志書,居然還賣得很好。  理財一週報:那您認為什麼書值得看?  林富元:我覺得三種功課、專業的書不能少,一兩個月就要看一本,這種書包括投資。 第二是古典書籍,《悲慘世界》、《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書,這些書是打底的。 第三是修身養性的書,不是說要看佛學,像很多小說看完以後,感受力是很強的,我就特別喜歡讀小說,很多教條的書看了就覺得看不下去,譬如林老師教你、吳老師教你之類的,這種書看不下去。  理財一週報:從小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看古典書籍,您現在又提到古典書籍,看古典書籍到底有什麼用?  林富元:年輕時,人家會通過問你會做什麼來定位你這個人,到了30-40歲,人家就問你經驗怎麼樣,到我這個年紀,我常常在會見執行長、總經理、董事、獨立董事、創業者的時候,我會問他,你做過什麼、我要瞭解這個人氣魄如何、 擔當力如何,公信力如何,當然其實我已經調查得很清楚了。 這個不是說你讀了一本書,如何建立氣質就可以學會的,這需要常年積累,讀古典書可以做到這些。 有些人在聊天的時候,一講話就喜歡引經據典,這其實是一種賣弄,有些東西需要氣質品種融會在一起。  理財一週報:您在中國臺灣出生,後來去美國留學,在內地,很多人都喜歡出國留學,是否在臺灣也是這樣呢?  林富元:喜歡出國有兩個層面,好奇和向上,不是說不出國就不向上。 我投資每個公司都要求國際化,最偉大的企業、最偉大的人思維是要國際化,尤其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競爭對手可能不是街對面的人,可能在印度,在英國,在其他國家。  中國臺灣的教育不錯,但是美國的大學教育很棒,我到了美國才知道什麼叫做獨立思考,臺灣的教育和內地一樣,都是填鴨式的教育,看誰會背。 我現在和別人談,很少問他們什麼學校畢業的。 我覺得出國對人生絕對是一種歷練。 我經常鼓勵人出國,出國吸收跨國企業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林富元  美國矽谷知名的創投家、全球知名的演說家、矽谷樂隊吉他手。 他也是多元創投股份集團(MultI-Dimensional Venture Partners)的贊助者,互聯網實驗室(Chinalabs)的副董事長,高盈創投(Asenqua)的執行董事,橡子園創投育成孵化中心(Acorn Campue)的共同創辦人。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