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雲計算Web2.0共同締造開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桌面
開源
Linux
在桌面Linux一直步履蹣跚並未能取得突破性發展的情況下,Linux在伺服器市場穩定的發展使得其被更多地冠以了「企業級應用」的名片。 然而,隨著Linux在移動計算領域的突破,移動辦公讓Linux企業級應用的概念有了一種新的詮釋。 此外,Web 2.0和雲計算的發展也給開源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虛擬化領域的巨頭VMware、在移動領域牢牢佔據著領先優勢的諾基亞,近期紛紛加入了開源組織Linux基金會,這一現象再次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隨著7月和8月在美國舉行的世界開源大會(OSCON 2008)和LinuxWorld 2008大會的召開,業界圍繞開源領域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 Ubuntu Linux創始人Mark Shuttleworth認為,Linux在桌面領域真正的對手其實不是微軟,而是蘋果,並大膽做出預測,兩年內Linux必能超越蘋果。 而更多的人則並不熱衷於桌面Linux的發展,而是將傳統的桌面Linux與移動計算裝置結合起來,並指出這將為Linux開闢一片新的藍海,配備Linux的移動計算裝置也在這兩次大會上出盡風頭。 此外,關於Web 2.0和雲計算的開源活動也正在激增,雲計算對傳統開源概念的衝擊將在網路時代發生改變,這其中既有挑戰,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桌面Linux步履蹣跚 最新發佈的一份市場調研報告指出,在桌面領域,Windows 91%的市場佔有率仍牢牢佔據絕對優勢,Mac OS X為8%,而一直處於「小數點位」佔有率的Linux終於突破了1%,因此, 有人將2008年稱為Linux桌面系統年。 無疑,Linux作業系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伺服器端,由於其開源的特性,使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及更適用的二次開發功能,在伺服器市場,Linux有著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和良好的口碑。 然而,桌面Linux領域卻還處在不穩定期,技術不夠成熟、不符合真正的商業應用,也缺乏一些商業的軟硬體開發商和國家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援,因此發展速度一直比較緩慢。 這樣看來,對於一直停滯不前的桌面Linux來說,這一突破確實值得肯定。 記得在2006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預裝正版化作業系統」的通知,這為桌面Linux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各大OEM廠商紛紛攜手Linux廠商,預裝Linux作業系統,並掀起了一波桌面Linux的預裝浪潮。 作為國內兩大Linux廠商,中科紅旗和中標軟體分別表示,2007年在OEM市場的成績喜人,分別達到了400萬套和500萬套的數量級,這一方面得益于桌面Linux應用的逐步成熟,另外一方面也得益于政策方面的扶持。 OEM的預裝量上來了,但是否就可以認為桌面Linux已經得到認可和普及了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OEM預裝Linux可以被看成是政府正版化的一項強制性行為,也可以被看做是OEM廠商在與微軟利益博弈中的第二種選擇,但卻肯定不是來自于使用者主觀意願的驅使。 因此,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使用者在選購預裝Linux的電腦後,卸載Linux重新安裝盜版Windows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就曾表示,Linux PC的卸載率相當高,真正被使用的Linux PC可能不足5%。 這一方面是因為使用者長期使用Windows養成的使用習慣,另一方面確實也是因為桌面Linux發展比較緩慢。 桌面Linux一直停留在OEM預裝、行業應用及定制化等方面,在桌面的OA系統,尤其是Office領域,一直沒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然而,大家都非常清楚,如何有效解決桌面辦公問題將成為桌面Linux發展的關鍵。 可喜的是,微軟的OOXML和Linux下的ODF在交互操作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而中文文檔自主標準UOF也可以很好地相容ODF和OOXML,這為Linux Office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同時,中標軟也推出了藏文Office系統,並與東華大學一起舉辦了「中標普華藏文Office辦公軟體」培訓班,這是對桌面Linux定制化道路的深入,也是擴大Linux桌面使用者群的一次嘗試。 桌面Linux的發展雖然隨著開源應用的多元化而不斷深入,但很多開源人士還是能夠清醒地認識到,桌面Linux最終絕對不可能達到今天微軟Windows的壟斷水準,即使能達到今天Linux在伺服器市場占到30% 左右市場份額的水準,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因此,在桌面Linux發展緩慢、前景仍舊不太明朗的情況下,更多開源業界人士將目光投入到一些新的領域,試圖發掘一片新的藍海。 [page] 移動開闢Linux藍海 在去年的LinuxWorld大會上,摩托羅拉推出了Motomagx下一代Linux平臺,宣稱向全球發貨的Linux手機已經達到了900萬部,並預計在未來數年內,發貨的手機中將有60% 採用Linux平臺,摩托羅拉此舉率先將Linux從桌面遷移到了移動領域。 緊接著,由Google、高通以及T-Mobile、HTC、摩托羅拉和其他公司組成的開放手機聯盟(OHA,Open Handset Alliance)宣佈開發了首個為移動終端打造的真正開放和完整的Android平臺。 可以說,Android平臺的推出,引爆了人們對於在行動裝置上開發和使用開源軟體的熱情。 今年以來,隨著Intel低功耗Atom的問世,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小電腦」(易PC、UMPC、MID、Netbook等)的熱潮。 人們發現,很多日常的應用完全可以在「小電腦」上進行,而並不依賴于傳統的PC或筆記本電腦。 與傳統的移動終端相比,新的移動計算平臺MID、Netbook等迅速崛起。 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在最近指出,2013年全球移動網路設備(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出貨量將達到5000萬台,而該市場將由Linux作業系統主導。 ABI Research認為,MID市場將是第一個真正讓所有移動作業系統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平臺,這就擺脫了智慧手機市場所存在的歷史包袱,使Linux作業系統得以取得大部份的市場佔有率, 這無疑為Linux在行動裝置下的應用贏得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小電腦」的興起,還拉動了軟體領域的一場革新,在這個領域,開源軟體成為了新的主角。 桌面Linux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於使用者長期養成的使用習慣,這不僅包括對Windows作業系統的依賴,也存在對Windows上應用軟體的依賴。 而「小電腦」定位於豐富的互聯網應用和便攜的辦公應用環境,在這個層面上,Linux就成為了Windows很好的替代品,因為其消除了使用者的使用習慣,終端使用者並不需要感受作業系統的差異,甚至都不需要感覺到作業系統的存在, 使用者只需要在這個平臺上享受豐富的應用。 此外,Linux開源的特性在「小電腦」上表現出了很明顯的優勢,豐富的應用是「小電腦」賴以生存的基礎,而Linux正是這些應用誕生的溫床,開發人員能更好地基於這個開放的平臺構建各種不同的應用。 移動計算將成為Linux的突破點,這已經得到了普遍的共識。 一些激進的開源社區人士更是表現出了十足的信心:「Linux在傳統的伺服器和桌面領域已經達到了飽和,尤其是在桌面市場,Linux想要有爆炸性的增長顯然是不現實的。 而在行動裝置市場則不同了,由於這個市場還不夠成熟,Linux很有爆炸性增長的可能。 尤其是隨著新的行動裝置的興起,Linux展現出了定制性強的優勢,坊間就流傳MID第三代將棄用Windows,而完全投入開源的懷抱。 」 當Intel展開Moblin計畫的時候,就在亞太區與中科紅旗合作推出了專門針對MID平臺的Midinux作業系統,作為一家傳統的Linux作業系統廠商,中科紅旗相關人士表示,隨著MID業務的開展, 今年在Midinux作業系統的收入將有望超過伺服器和桌面端的收入,由此我們也能看出移動計算對傳統桌面Linux帶來的巨大衝擊和機遇。 當然,移動計算的發展不僅為平臺廠商開闢一片新藍海,一些傳統的應用軟體廠商,也紛紛嗅到了MID巨大的市場價值,將觸角伸向了這一全新的領域。 國產Office辦公軟體廠商紅旗2000就推出了RedOffice for MID。 這款功能豐富的辦公軟體,將PC機上常用的辦公軟體平滑移植到了MID設備上,使使用者感受到了移動辦公的便捷。 RedOffice for MID的推出吹響了傳統軟體廠商進軍MID的號角。 隨後,騰訊也在今年的IDF大會上推出了QQ for MID。 在這麼一個全新的市場面前,軟體廠商都在不斷地調整策略,或將其「for PC」的軟體平滑移植到MID上,或開發一些針對MID的新應用。 同時,伴隨著眾多「小電腦」的發展,快閃記憶體軟體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法國的Mandriva發佈了自啟動U盤、Ubuntu也推出了SD記憶卡,這些都將Linux作業系統預裝進了快閃記憶體中,使用者只需要插入U盤或SD卡, 就能立即使用預裝在其上的Linux作業系統及眾多的開源應用軟體。 現在,快閃記憶體的容量不斷增大、價格也不斷下降,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便攜電腦的不斷發展,快閃記憶體將成為開源軟體的新載體。 [page] 開源頭上的「那片雲」 移動領域是開源軟體尋求突破的一個重點,而最近喧囂塵上的「雲計算」也蘊含著開源軟體發展的巨大機遇。 對於雲計算的定義,業界爭論不一,但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就是雲計算是基於Web的一種服務,它消除了使用者在傳統硬體、軟體、專業技能方面的投資,可以完全脫離技術與部署中的複雜性而輕鬆獲取,這與SaaS也有些異曲同工。 在今年Gartner最新發佈的報告中就認為,削減成本的壓力將推動大多數軟體服務提供者以某種方式採用開源軟體的創新技術。 在今後兩年的時間裡,90%的軟體服務將以某種方式以開源軟體為基礎,軟體服務供應商將在作業系統、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的層面上使用開源軟體以降低成本。 開源軟體一直提倡軟體免費、以服務的形式付費,這從某種角度上說與SaaS是雷同的。 對於誰將成為「那片雲」的問題,業界一致的觀點就是雲計算將架構在開源軟體之上,並且大部分基礎應用都將基於開源軟體。 因為大家都知道,作為集中式的服務平臺,開放性永遠是其關鍵要素之一,同時開源軟體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也完全吻合雲計算的發展趨勢。 也正因如此,眾多開源社區人士反而開始擔憂雲計算的興起將給開源軟體帶來一場巨大的危機。 因為互聯應用不需要採用傳統的方法發佈軟體,這就忽略了諸如GPL等開源軟體許可證的要求——即修改者必須返回代碼給社區。 而最終可能會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像Google這樣的公司在互聯網應用上利用了開源軟體的優點,並將他們所做的任何修改當成了自己的財產。 因為Google的商業模式不需要發佈基於開源軟體所做了修改後的軟體,而只需要在此基礎上提供Web應用服務。 從形式上看,Google的做法沒有與開源許可證相抵觸,但從實質上說,Google的確使用和修改了開源軟體,並因此得利,但他們的確也沒有向社區返回相應的代碼。 因此,如果基於當前主流的開源許可證(GPL),在10年內,90%的軟體都以服務的方式來運行,都採用Google的方式而不返回代碼,那麼開源軟體的發展將面臨巨大的危機,這不僅將阻礙開源軟體的創新, 長久下去甚至會導致開源軟體的消亡。 那麼,是否雲計算就是洪水猛獸,它的出現將讓開源軟體喪失生機呢? 雲計算的興起,使開源軟體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這個危機是可以通過完善目前的開源許可,甚至出臺一些新的開源協定來解決,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雲計算為開源軟體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開源成功或者賴以生存的幾個關鍵要素,許可證鼓勵對於開源軟體的再發佈、修改乃至發展其分支;一個體系結構要使程式能被作為元件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重用,以及可以被擴展,這包括代碼的重用和模組功能的重用 ;最重要的一點是低門檻,不僅使用者可以輕鬆使用,對於開發人員,能在此平臺上輕鬆地修改與分享代碼。 雲計算作為一個可以基於開源軟體的平臺,可能並不開源,但這並不妨礙其具有開放性,或者說該平臺可以作為一個可重用的元件存在。 開源宣導代碼的可重用,雲計算提倡的是服務的再使用性。 比如Google Maps並不開源,但是其足夠開放,以至於其成為了整整一代新應用的關鍵元件,programmableweb.com上的一個總結顯示,Google Maps支援了差不多90%的地圖mashup,從這點上看,雲計算完全能夠延伸開源軟體的應用, 只是將代碼封裝成了模組,或者是一個子系統。 開源的成功來自于使用者的開發和使用的低門檻,而雲計算的發展必將帶來大規模的開源應用及部署,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開源軟體進入的門檻,也活躍了開源社區的二次開發及應用推廣。 同時,雲計算的平臺可能會是私有的,但其上運行的軟體可以有商務軟體與開源軟體的選擇,來自Rightscale的Eicken甚至認定雲計算平臺上的所有軟體都將是開源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私有軟體許可證沒有支援雲計算部署的方式。 儘管開源協定不能防止雲計算提供者的封鎖,但至少允許開發人員在雲計算中部署開源軟體,而且,隨著雲計算平臺的發展,也將帶動更多新的開源軟體及應用的產生。 最近,雅虎、Intel和惠普就宣佈結成了一個研究聯盟,共同創建一項名為「測試平臺」的雲計算研究專案,以推進雲計算技術的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雲計算概念的不斷清晰,各大廠商在此領域將會加大投入,勢必將會有更多優秀的開源專案誕生; 同時也將會活躍目前的開源專案,在應用廣泛展開的時候,使其煥發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