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創業者的「車庫咖啡店」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車庫
尋找
咖啡店
本報記者 黃強 何洛先 王志彥 3月14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三晚上,張江高科地鐵站旁的博雅酒店燈火通明,上百位草根創業者雲集于此,參加一場特殊的演講會。 沒有席卡,沒有圓桌,甚至沒有椅子,聽眾席地而坐。 夜漸深,趕來的人越來越多,後來者只能圍在大門口,踮著腳聽演講。 大廳的中央,聚會召集人——Italk新經濟沙龍的創始人孔華威一點不介意聽眾的隨意,講到激動處,指著身前的年輕人大聲問:「你們有沒有信心成為創業黑馬? 」台下一片歡呼,山搖地動。 Italk是目前張江高科技園區最受歡迎的創業者聚會,每兩個星期的週三晚固定在博雅酒店舉行。 不收門票,也沒門檻,有志于創業的人都可來聆聽。 更重要的是,年輕人可以相互激勵,傾訴創業路上的甜酸苦辣。 在這裡,風險投資家也時常出沒,就像馬路星探,期望挖掘到尚未發光的「金子」。 讓創意離生活更近 創業環境,無疑是考量一個高科技園區是否適宜創新的重要指標。 什麼是創業環境? 有人看租金高低,有人問政策多少,也有人在乎服務好壞...... 事實上,對來張江尋夢的人來說,關心的不僅僅是工作和賺錢,他們還在乎周邊生活是不是便利,創業文化氛圍夠不夠濃厚。 初見阿諾,你肯定不會認為他是一家企業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休閒格子襯衣,爽朗的笑聲,激動時會將腿盤到椅子上的習慣,無不透出年輕人的灑脫和狂放。 本名伏彩瑞的阿諾,剛過而立就創辦了滬上頗有名氣的外語學習網站——滬江網,員工人數已由最初的30人擴大到300人。 近年來,張江園區不斷增設新的生活配套,但集聚的白領增長更快,這讓阿諾有了苦惱:「公司對面有一家羅森便利,每天下午那裡的貨櫃都會被買空,附近缺少大型購物中心,公司裡的小姑娘們中午休息時也無處可逛。 」對阿諾們來說,創意需要離生活更近。 河馬動畫的徐克則更渴望一種氛圍。 來上海十年了,徐克仍是一口韻味十足的京片子:「中關村要挖我回去,說你一個北京人待這兒算怎麼回事? 我說,不去! 我對張江特有感情,我是新上海人。 」他特別希望張江能像矽谷那樣,多一些「車庫咖啡店」。 創業者來到店裡,點上一杯咖啡就能享用一整天的開放式辦公環境,有會議室,能免費上網,還有列印、傳真等服務。 「更重要的是,那裡有形形色色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有說不完的創業故事,有隨時都會點爆的創業靈感。 」 與創業者平等對話 創新因數的培育,遠比建設園區來得複雜。 如今的大多數高科技園區,產業區、研發區、生活區、大學區等,都規劃得井井有條,但創新力量卻不那麼容易「對號入座」。 說到底,在新經濟時代,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這一切是規劃不出來的。 「這就是創新經濟與傳統經濟最大不同,大工業可根據圖紙謀篇佈局,而創新只會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下迸發,靠外力催生,有時會適得其反。 」孔華威認為,創業環境不僅靠硬體打造,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角色能不能轉變,能不能對創新更包容,對失敗更寬容。 「1號店」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例子。 當年,創始人于剛找到張江,說自己要辦「網上沃爾瑪」。 那時電子商務還是一個新名詞,于剛花了大半天時間,向招商人員解釋自己的宏偉藍圖。 (下轉第4版) (上接第1版)最後,張江高科副總經理顧學勵對他說:「你就在張江試試吧,我們給你最優惠的物業租金。 」因為這份理解和寬容,中國最大的網上超市「1號店」就此誕生。 「政府管理人員和招商團隊可以允許自己不懂,允許自己對產業和市場的敏感不如創業者,這樣才會抱著包容心態去平等對話,理解創業者。 」孔華威說,在矽谷有一句名言:「正是因為微軟(微博)不懂雅虎,才誕生了雅虎;雅虎不懂谷歌(微博),才誕生了谷歌;谷歌不懂臉譜,才誕生了臉譜。 有時候‘不懂’才是‘真懂’,政府才能做真正的伯樂。 」 四個彙聚助力夢想 張江人,自然明白這個淺顯卻深刻的道理:必須從園區的規劃者、主導者,轉變為創新力量的培育者,創業環境的營造者。 用張江高科技園區常務副主任、張江集團總經理丁磊的話來說:「創建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競爭力是文化。 」為此,張江提出了「四個彙聚」:彙聚最前沿的科技產業和研發機構,彙聚最活躍的創新創業力量,彙聚最強勁的金融資本、交易力量,彙聚最創新、最有效的服務體系。 松濤路489號,是一座老舊的寫字樓,外表經風雨剝蝕,已有些褪色。 張江預孵化器就設在三樓,是一大間配有綠色落地窗的敞開式辦公室。 在這裡,駐紮著20多家小微企業。 說是企業,其實每家公司只占一個或幾個方格,每個方格由一張簡易電腦台和一把轉椅組成,與一般的辦公室空間無異。 只不過,在通常鑲嵌員工姓名的地方,貼著的是公司名稱,還有正式的獨立門牌號。 坐在格子裡的人,幾乎個個是老闆,同時又是秘書兼財務。 他們大都是大企業的中高層,或是科研機構的技術骨幹,正籌備揮別「固定飯碗」,自己下海大幹一場。 預孵化器正是做創業「熱身」的好地方。 只要專案被批准入駐,創業者就可以不費分文在這裡辦公6個月,謀定而後動。 如果6個月後,創業者決定繼續幹下去,那他可以走出489號,穿過地鐵站,進入蔡倫路1690號的標杆孵化器辦公樓。 在那裡,一個接一個的小房間沿走廊分列左右,每個門前都掛著公司銘牌,走廊的盡頭,則是整座樓的公用會議室。 就像電子遊戲中的 「升級」,創業將進入更富挑戰的新階段。 有調查顯示,每1000個創業者中,大約只有10個人能在兩年內把自己的「一間房」變成「一層樓」,只有1個人能在10年內把「一層樓」變為「一棟樓」。 而張江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為懷抱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提供最大的便利,降低創業的進入門檻。 為此,張江不斷完善各種扶持政策,去年新出臺的「張江新十條」也明確,園區將探索企業參與管理的新機制,未來企業在張江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今天,在整個張江高科技園區,只要撥打服務熱線 400—800—0066,「創業大管家」就能提供包括住房、出行、簽證、子女入學、企業投融資在內的各種服務。 而走過金科路地鐵站,你會驚喜地發現,一座超級購物中心正在拔地而起...... 更便利的樂活設施,更開放的創新體系,更自由的創業環境,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激發出張江新的活力——這就是創業者最想要的那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