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投行:創業家與投行「離不開 靠不住」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投行 創業家 愛恨
當當網總裁李國慶以激烈的方式,罕見地公開了上市公司與投資銀行之間的矛盾。 比「很黃很暴力」的網路對罵更發人深思的是,在IPO利益鏈上,發行人、投行、投資者是怎樣一種三角格局? 在西方市場的上市規則中,中國企業有哪些博弈機會? 2010年中國赴美上市公司們的資料中,透露了怎樣的玄機?  紐約,摩根士丹利投資公司大樓。 想要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們又愛又恨的地方  在上市這件事上,如果不滿意,當當網總裁李國慶有三種選擇:不上市;上市中談判、堅持、不滿意就不簽字甚至暫停;上市後發飆罵娘。  他選擇了最後一種。  1月15日,當當和承接其上市業務的兩大投行——摩根士丹利(簡稱「大摩」)與瑞士信貸——預備舉行慶功宴的當口,李國慶通過微博開罵了。  此後,通過微博,李頻頻指責其主承銷商「大摩」在上市前故意壓低股價,引發一群「大摩女」現身微博,展開一場「很黃很暴力」的網路對罵,圍觀者眾。  比起勁爆的對罵來,更加撩動企業界的是這場罵戰曝光的資本市場上市規則。  李國慶炮轟大摩,恰如一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使得潛藏已久的上市公司和投行之間的矛盾浮出水面。  有趣的是,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中,一些上市或正準備上市的公司人紛紛表示對李國慶的支援,比如一位正準備上市的企業家就評價說「我以前不喜歡他,但現在覺得他很勇敢,他是挑戰者」;但投行界人士卻大多不以為然, 他們普遍認為在上市過程中企業與投行其實有很多博弈的機會,關鍵在於博弈的能力。  堅持還是妥協?  在上市過程中,李國慶其實有許多博弈的機會  2010年12月8日,當當網成功登陸紐交所。 上市首日,24.5美元的開盤價,比之早前定下的16美元發行價大漲了53%。 至收盤時,其股價共漲了86.94%,收報29.91美元/股──這個強勁的漲幅,讓當當網躋身美國2010年上市首日漲幅三甲之列,而超百倍的首發市盈率也創下了2010年中國公司赴美IPO的最高紀錄。 這些漂亮的資料,在中國廣為傳播。  這次堪稱「完美」的上市,卻惹得CEO李國慶十分不滿。 在上市當天,李國慶以16美元的發行價出售了130萬股ADS(存托憑證)。 如果按照當日收盤價29.91美元來計算的話,僅僅這筆交易他就少賺了1800萬美元,還不算他由於IPO被稀釋的更多的未拋售的股份。  27天后,在當當網和兩大投行預備舉行慶功宴的當口,李國慶憤怒地罵開了。 「投行是什麼玩意兒呢? 他們從要上市的公司獲得手續費;可他們公司還有其他部門的管理基金,獲得理財收益。 」在微博上,李國慶連連發力,他甚至聲稱自己是在為已經或將要IPO的中國民營企業出惡氣、爭權利、謀地位。  的確,這不只是李國慶的憤怒,許多上市公司也多有同感。 《創業家》雜誌主編牛文文在微博中稱,最近拜訪多家新IPO公司的創始人,其實大家對美式投行都有一大堆意見,只不過當當網用極端方式公開表達了。  但是,李國慶的此行為還是招來了一片質疑。  不少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在上市過程中,李國慶有許多博弈的機會,讓投行賺不到便宜。  第一,可以選擇不上市,這樣誰都騙不了你的錢,當然誰都不可能從中得利,包括李國慶自己。  第二,上市選誰? 投行並不只是某一家的獨門生意,即使是非得找華爾街投行,也有不少家可以選擇。  第三,即使選了投行,覺得不合適的話依然可以換、可以談判,可以不簽字甚至暫停上市。 「這場談判,就是公司和投行來談,最終投行定價的時候,如果覺得定價不合適,可以不簽字。 這個價我不願意,整個事情就停了,投行就白乾了,他們也怕這種情況。 」一位國際投行人士指出。  相關報導:  赴美上市中企大出血 李國慶們大呼「狼太狠」[page]  IPO三角博弈  一位正在準備赴美上市的公司CFO這樣形容他們和投行的關係,「靠不住,但又離不開」  對於想去境外融資的企業來說,永遠需要面臨這樣一個三角博弈:企業、 投行、投資者。  在企業和投資者之間,投行説明前者融資,也説明後者尋找最合適的投資物件。 投行公認的核心優勢,就是資本的籌集和管理。  通常情況下,投行不僅要牽線搭橋,還要制定適當的價格,吸引各類股東以形成合理的股東組合——這是華爾街聲稱已經掌握的一門藝術。  在當當網CFO楊嘉宏看來,當初選擇大摩和瑞信的原因是,一方面,這兩家做互聯網行業IPO的資歷最深;另一方面,大摩的季衛東和瑞信的張永恆,又是互聯網行業排名前三的分析師,他們為IPO公司撰寫的分析報告最為投資者所信服。  但即便如此,李國慶還是對大摩一肚子不滿,因為在這個三角博弈中,企業家往往會覺得「投行永遠不是你的朋友」——一位正在準備赴美上市的公司CFO這樣形容他們和投行的關係,「靠不住,但又離不開」。  企業家們總是覺得投行在兩方面有問題:一是定價,二是通過定價來讓一些機構投資者在配售股票時賺到更多。  按傳統觀點,IPO時股價若跌至發行價以下,發行將被視為失敗,因此投行自然傾向于將價格定低。 而企業家們懷疑定價低的另一個理由是,因為幾乎每單IPO都需要一部分機構投資者來進行投資,投行需要與機構投資者們保持更為長久的情誼,自然會更照顧他們的利益,從而傾向于更低的定價。 「投行跟我們是一夜無情,跟基金是情人」,李國慶如此寫道。  投行的定價,究竟藏著怎樣的博弈與玄機?  定價謎局  「這個部門會決定最終定價,他們站在二級市場那一方,每天給基金經理打電話,講這個公司的故事,問你願意花多少錢買,」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說,「不過,這個過程不存在誰壓誰的問題,價格不滿意可以不發, 市場不好也可不發。 」  「投行定價是個謎樣的問題,」一位業界聲名赫赫的投行家告訴記者,「這是很複雜的過程,因為投行的運作體系極其複雜。 」  按道理,投行為了賺更多的錢——承銷費用通常是融資額乘以某個約定的比例——應該儘量提高發行價以擴大融資額,但為了吸引投資人申購,投行往往不得不放低定價,將新公司的PE在行業同類公司PE的基礎上打折扣——試想, 如果發行的股票沒人買,開始跌破發行價,那麼這家投行的名聲恐怕就毀了。  「投行一般能拿到企業融資額7%的費用,賣得越貴、融錢越多,投行收入越高,雙贏;可是太高了,投資者不買,就變成雙輸。 投行還要考慮另一個自己的客戶——投資者,如果股價一上市就跌,下一單生意怎麼辦? 」當當網CFO楊嘉宏說。  業界的共識是,在成熟市場上,上市首日上漲15%到20%,往往代表著市場對定價的認可,但在真實操作中,這樣的精准其實少見。  在美國,一般來說,當一個上市專案的所有前期準備到位後,進入了專案的執行階段。 真正的定價過程也隨之開始。  定價的過程是會先經歷投行的內核,這個過程中,投資銀行部、資本市場部、研究員、內部律師都會初步給定股票意見。  之後由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發行人進行審批,同時,投行內部也會召開研究員會議,在這個會議上,由行業研究員和策略分析師,針對公司的具體情況,和市場的情況,對公司進行定位。  分析師在此時非常重要,他們會給出詳細的新股報告——一位美式投行的資深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他們會根據股票的賣點、行業的地位、市場前景等多方面,給出合理的估值。  也正是在此時,投行內部開始微妙的博弈。  拉來企業上市專案的投行家自然希望定價高一點,而資本市場部門的人則更希望能保障機構投資者的利益,在有的投行還會有或明或暗的自行進行投資的部門——他們則更是希望壓低定價,給自己留出利潤空間。  不過,幾乎每家投行都會不斷向外界強調分析師的獨立性,強調公司內部的防火牆機制。 「因為和公司、投行家的立場不同,經常會發生不愉快,」這位分析師告訴記者,「分析師在撰寫IPO報告時,下筆很謹慎,和一般報告不同,用語要特別強調中性,對於公司的描述,有關正反闡述一定要平衡——例如,正的描述有四點, 反的描述就也是四點。 」  估值會在此時給出。 「最初的定位很重要,是LV包還是雜牌貨,是坐頭等艙的還是經濟艙的」。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接下來,開始預路演階段,由行業研究員拜訪投資人,並對廣大的潛在投資者發送新股報告。 [page]  在公司完成審慎調查之後,投行開始上市招股的過程。 向潛在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發放預備的招股說明書或者「紅鯡魚」,許多情況下,公司將進行路演,即管理團隊介紹公司的經營路線和對潛在投資者宣傳前景展望。  這個階段,投行的ECM(equitycapitalmarket)資本市場部,開始以預測的價格區間通過路演去做市場詢價,在此過程中,獲得機構客戶的訂單,把客戶在不同價格下的認購金額匯總,並根據結果來調高或者調低價格。  「這個部門會決定最終定價,他們站在二級市場那一方,每天給基金經理打電話,講這個公司的故事,問你願意花多少錢買。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說,「不過,這個過程不存在誰壓誰的問題,價格不滿意可以不發,市場不好也可不發。 」  相處之道  「企業的要求都可以體現在先期協定裡,你至少可以影響投行這麼做,但投行不會主動提供,如果你不問的話,肯定不會,因為他說的越多,對自己限制就越多。 」一位曾在高盛工作過的投行家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當當的上市過程中,據董事長俞渝事後回憶,由於當當路演階段曾獲得了超過30倍的認購倍數,當當的定價已經經歷了兩次調整。 從最初的11美元,提到發行價16美元。  這是今年中國赴美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調高過發行區間的,但李國慶並不滿意。 在接受《中國經營者》採訪時,李國慶回憶最初並不同意11-13美元的發行區間,因為俞渝勸說可以調高才沒有太過堅持。 但即便是16美元,李國慶還是認為,投行有刻意壓低當當發行價之嫌。 「12月8日當當網股價以24.5美元開盤,開盤後幾個小時我來到紐交所的交易大廳,美國財經頻道CNBC要求做現場直播採訪,採訪中兩個主持人問我是否覺得價格定低了,我說我一生只做一次IPO,至於價格定的什麼樣,我沒有參照係數,我把自己交到了投行的手裡。 」俞渝在當當網的媒體見面會上說。  企業能否挑戰華爾街的規則? 記者採訪過的多位投行家表示,投行對企業提供的服務是被企業自己要求出來的,企業有怎麼樣的要求,投行就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如果是一家很熱門的上市公司,企業的要求都可以體現在先期協定裡,你至少可以影響投行這麼做,但首先投行不會主動提供,如果你不問的話,肯定不會,因為他說的越多,他對自己限制就越多。 」一位曾在高盛工作過的投行家告訴記者。  事實上,國內外,都有發行人成功挑戰了華爾街的先例,有的是在最後一刻,堅決要求提價,有的則乾脆改寫了遊戲規則。  2005年,四大國有銀行中第一家破冰上市的建行,在路演的第五天要求將IPO價格提高10%。 大摩是這單交易的主承銷商,當時明確反對,但在建行的堅持下最終提價發行。  更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面對投資機構和投行就能更為強勢。  比如2004年夏季,搜尋引擎谷歌啟動IPO,不僅對投行提出了許多限制,而且甚至拋開華爾街,採用「荷蘭式拍賣」的方式來發行——投行被邊緣化,讓投資者在與谷歌IPO相關的銀行開設帳戶,並提交購買訂單,以拍賣方式競價。  而最近,社交網站Facebook更是在開創一個非上市公司融資的例子。 Facebook還沒有上市,就通過高盛等投資機構將市值估值定到了500億美元之高,成為了全球第三大市值互聯網公司,非上市融資已經和上市相差不大。 Facebook獲得了足夠的資金,創始人也並沒有攤薄股份。  1月24日,當當網董事長俞渝在博客上向媒體發出了事後總結,「上市是個‘超經驗’過程,因為我們一生就會做一次上市。 」(記者陳中小路、新聞助理高鶯、實習生江雁南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