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需要應用軟體才能打贏雲計算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微軟 我們 認為 應用軟體 解決方案

近日,微軟宣佈線上服務部門負責研究開發的高級副總裁Satya Nadella將取代Bob Muglia,擔任伺服器和工具部門總裁。 Nadella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技術領導人,他為微軟重返搜索領域立下了赫赫戰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擔任必應(Bing)產品主管之前,他曾掌管微軟商業解決方案部門,該部門包括企業軟體。

此外,微軟還宣佈,另一名高管Amitabh Srivastavam離開伺服器和工具部門,他是Windows Azure開發專案的負責人之一。 Srivastavam是Azure的技術主管,為開發非常可靠的平臺即服務(PaaS)解決方案立下了汗馬功勞。

媒體猜測,Muglia的離開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在伺服器虛擬化市場缺乏創收的後勁,二是微軟憑藉Azure進軍PaaS市場,重心向雲計算轉移。 我們認為,批評伺服器虛擬化市場缺乏創收的後勁這不無道理;但是將矛頭對準Azure卻有點失實,因為PaaS市場仍處於初期階段。 雖然向雲計算轉移是個大問題,但我們認為有一個更重大、更緊迫的戰略問題需要微軟去解決,這個問題涉及整體的商業應用軟體和基礎架構產品戰略。

儘管領導結構發生了變化,但我們發現微軟的伺服器和工具部門需要調整總體戰略。 我們認為,問題是不僅僅需要針對私有雲計算和公共雲計算重新置放。 應用軟體和基礎架構市場正日益融合成為集成的解決方案套件;面對這樣的現狀,微軟需要定位。 隨著內部部署型軟體向雲計算轉移,我們認為這種情況只會變得更普遍。

我們認為,軟體方面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表明了應用軟體在驅動基礎架構。 要是基礎架構上沒有應用軟體,那麼平臺供應商要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難的。 至於這個市場是消費者、小公司、政府還是《財富》500強的市場,那並不重要。 我們認為微軟有實力為Windows投入數十億美元的研發資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暢銷的Office辦公套件。

在我們看來,蘋果在手機場大獲成功,主要與這個簡單事實有關:它在音樂方面擁有一款殺手級應用軟體;現在每個開發人員都在針對iOS進行開發。 在我們看來,甲骨文能夠迅速稱霸企業軟體行業,那是由於這家名副其實的企業級商業應用軟體發展商能夠充分利用其研發能力強、規模龐大的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團隊。

連Salesforce.com也是在其備受歡迎的銷售隊伍自動化應用軟體得到足夠的使用者數量後,才得以啟動其平臺戰略。 SAP公司似乎也對此深信不疑,因為它收購了Sybase,並且推出了自己的內部開發的資料倉儲設備:Hana。

最後,IBM是唯一沒有直接涉足應用軟體市場的大廠商,不過我們認為那主要是IBM的宣傳策略。 IBM公司沒有讓其企業資源規劃(ERP)和客戶關係管理(CRM)應用軟體參與傳統的企業級應用軟體市場的競爭,而是與那些開發商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全球服務實施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IBM的整套產品系列通過收購從許多方面來看酷似應用軟體的產品,不斷演變。 IBM先後收購了文件管理領域的FileNet、商業智慧領域的Cognos、預測分析領域的SPSS以及線上行銷和客戶分析領域的多家出色的小型專業公司。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IBM正在添加類似應用軟體的功能,以便提供一整套產品解決方案,並輔以其在垂直行業的服務專長。

我們發現,微軟的商業應用軟體戰略支離破碎、缺乏連貫性。 首先,所謂的微軟Dynamics其實是由被微軟收購的Great Plains、Navision、Axapta和Solomon等公司面向中小企業的產品拼湊而成的,是個大雜燴。 儘管微軟Dynamics產品有30多萬個客戶,但我們認為,從長遠來看,它的市場份額會被擁有功能更全面的SaaS解決方案的其他開發商(如NetSuite)搶去。

NetSuite的主要差異化優勢之一就是,它提供了一款無縫的、整體的、基於雲的解決方案,而即使借助微軟Dynamics產品系列,還是很難把財務、CRM和電子商務等幾個部分集成起來。 微軟早在2007年就放棄了「綠色計畫」(Project Green);多年來在這個市場其實並不是很成功。 雖然微軟表示自己在雲計算方面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但它並不完全清楚應用軟體如何適應這項計畫。

接下來在商業智慧方面,微軟公司擁有很好的產品:SQL Server和SharePoint;不過在我們看來,它可以更有效地運用其龐大的資源。 我們認為,商業智慧在整個計畫中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只是伺服器產品的一個附件。 Gartner公司最近將微軟列入商業智慧領導者象限,證實微軟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功能強大、價格合理的解決方案。 我們認為,微軟對於更廣泛的資訊管理領域應有著更全面、更有遠見的視角。

我們認為,IBM定義的「智慧地球」、在預測分析和資料設備等領域的大筆投入、甚至Watson專案,無不有力地表明瞭它在領導市場,而不是跟隨市場。 在我們看來,沒有哪一家公司擁有Excel這樣普遍的產品,也沒有哪一家公司像微軟那樣有潛力重塑客戶分析市場。

回想一下:微軟在2006年收購ProClarity,此舉曾轟動一時。 那時候,ProClarity提供一種簡單的、可改寫的介面,讓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SQL Server中複雜的商業智慧功能。 這個產品是一款瘦客戶機析和報告工具,專門作為SQL Server的附件而設計。 如今,微軟把SQL Server、Office 2010和SharePoint組合起來,作為商業智慧解決方案來銷售。 ProClarity在2007年變成了微軟的Performance Point Server,並在2010年最終成為了SharePoint Server的一部分。

從那樁收購案以後,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微軟似乎滿足于在傳統的業務領域裡面耕耘。 我們倒是鼓勵伺服器和工具部門從兩個不同的方面來想一想這個行業。

首先,我們認為微軟需要向預測分析領域的更高端進軍,讓資料智慧普遍出現在所有應用軟體中。 其次,我們認為商業智慧產品應該都能夠充分利用SQL Azure,既能適應內部部署的場景,又能適應基於雲的場景。 在Azure Marketplace裡面,我們確實很喜歡DataMarket採取的資料即服務(Data as a Service)策略。 這是為重新定義這個領域而邁出的一個正確步驟,它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

從組織結構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從伺服器和工具部門分出商業應用軟體部門不是最理想的;從客戶的角度來看,設立這樣的部門無關重要,因為客戶往往是一起購買這些產品的。 商業應用軟體與Office一起隱藏在微軟商業部門中,與伺服器和工具部門的發展似乎關係不大。 我們的觀點是,微軟需要做出決定:自己要不要從事應用軟體領域。 眼下,微軟似乎在小心翼翼地試水;我們認為它要麼一頭紮入,要麼乾脆退出。 我們認為,這種模棱兩可的立場把它與獨立軟體發展商的關係搞複雜了。

Salesforce.com通過AppExchange建立起來的優勢之一是,它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裡面有眾多配套的小眾應用軟體,很容易與Salesforce.com的產品系列進行集成。 微軟還沒有為其合作夥伴建立起這樣一條明顯的分銷管道。

我們認為,微軟應立場明確地重新致力於商業應用軟體。 它既沒有正兒八經地參與市場,也沒有儘量發揮獨立軟體發展商(ISV)生態系統的優勢。 我們認為,微軟可以為中小企業客戶制定一項清晰的應用軟體計畫,把超大企業領域扔給老牌廠商。 我們認為,微軟Azure和伺服器平臺基礎上的商業智慧和分析產品是天生能夠吸引大大小小客戶的產品。

微軟為雲計算重新置放其產品顯然是解決辦法之一,但它沒有解決這個核心問題:到底賣什麼產品給客戶,如何賣產品給客戶。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