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張亞勤:中國雲實踐中的四大挑戰與應對策略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中國 應對策略 雲計算 實踐

當資料越來越多,軟體越來越複雜、終端越來越多樣、計算量越來越大,雲計算應運而生,這是對於行業來說是趨勢,更是一種挑戰。

據統計,到2015 年就將有250 億台聯網的設備,包括智慧電錶、智慧汽車、智慧建築、智慧電視、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移動健康監測設備和傳統PC。 因此, 產業必須依靠雲計算才能發展下去。

政府有規劃、企業在行動,民眾則多有議論,雲計算,已經熟知的未知的人們都在提及這個詞彙。 近日,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也提筆書寫了中國雲實踐中的幾個挑戰與應對措施,我們不妨一讀:

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張亞勤

挑戰一:是要解決「誰來建設雲基礎設施」的問題——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總體上,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目前還缺少足夠的資源和實力去建立大型的雲計算平臺。 這是由於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長時間的資源部署和持續的更新維護,國內中小企業普遍不具備這樣的資源、實力和戰略。 大型國企普遍缺乏靈活的機制和創新的動力。

應對策略:建立政府和企業共同投入、遵循市場化規則運作的「雲計算基金」,來扶持和説明國內雲計算產業儘快形成。 政府的責任在於投資、評估和激勵,如提供種子基金、制定一些明確的政策傾斜與幫扶措施(如稅務層面的優惠),來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和參與中國雲計算產業,但無需對該基金以及隨之形成的產業做太多干預——也就是說, 雲計算基金的投資應當是開放的、國際化的、市場化運作的。

挑戰二:是怎樣確保雲計算平臺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使用者固然可以不必知道自己的資料被存儲在哪個地方的伺服器裡,但卻十分關注這些「數位資產」是否會丟失、損壞甚至是被竊取。

應對策略:政府應鼓勵科研單位和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雲計算相關標準(特別是資料標準) 和規範的制定,謀求在該領域國際技術標準的主導者地位。 然而在爭取主導權的同時,也要意識到,開放與合作更重要。 所以在雲計算標準研發的過程中,應確保資料互通是國際相容的、跨廠商、跨平臺的,這樣才能確保中國不致成為雲時代的資訊孤島。

挑戰三:是如何實現雲平臺的可跨越性、資料格式與標準的統一性、資訊和應用的可攜性。

應對策略:開始著手建設國家級資料中心——但同樣要尊重市場化規律。 目前看來,最佳的方式是,政府可以委託大的電信運營商來建立這種規模極大的資料中心,但在此過程中要優先考慮節能減排,並採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像風電、水電、太陽能)和最先進的綠色IT技術。 這就如同修築真正的「資訊公路」,政府和大企業負責物理平臺的建設及「行駛規則」的制定,而在修好的公路上跑什麼車、拉什麼物資則由中小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決定。

挑戰四:是雲計算基礎架構部署帶來的挑戰。 一個大型資料中心需要上百萬台高性能伺服器,這就對構建這種大規模資料中心的地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至少需要在各種自然災害發生幾率較小並且有著穩定可靠電力供應的區域。

應對策略:支援和促進雲計算領域的國際合作,鼓勵國內外學術機構、企業達成戰略夥伴關係,共用資源和商業機會。 在嘗試介入甚至主導國際雲計算標準制定的同時,也應允許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基於現有的、成熟的國際化雲計算平臺,開發有競爭力的雲應用和服務。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