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一大早,毛志勇就開始整理公司的資料,「今天下午就去北京,這幾天都在忙這個事。 」
毛志勇是上海麥傑股份有限公司的董秘,在證監會確定7月26日開始首次受理創業板上市材料之後,他就馬不停蹄地補充相關資料,為26日上午到證監會正式遞交做準備。
「之前材料已經初審過一次,所以這次只要補齊就可以了。 」毛志勇說。
麥傑股份成立于2000年10月,是註冊在上海張江園區的一家從事即時資料庫及公司資訊化管理軟體發展的高科技公司,于2008年5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同年7月接受上市輔導。
在整個張江園區,和麥傑股份一樣計畫上創業板的企業還有44家。 「張江有著豐富的創業板資源,」7月24日,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小龍對記者說,「創業板推出後,有一批原先計畫在海外上市的外資公司都掉過頭來了。 」
張江的集群衝鋒
目前,在張江註冊的企業超過5500家,而在園區內經營的大致有2000家。
「我們最近做過一次摸底調查,對園區內上市資源進行了統計。 」劉小龍說,為了資料的翔實可靠,這次摸底專門聘請了專業調查機構零點公司來負責,選擇的樣本是目前在張江經營的1540家企業,在這個樣本當中做分析。
本報記者獲得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在張江園區內,符合多層次資本市場基本條件的園區企業,一共是293家。
其中,符合主機板包括中小板的企業有21家,符合創業板的企業44家,符合新三板(OTC市場)的有228家。 當中,非上市的股份公司已經有45家。
資料預計,在今年,張江園區內擬上主機板/中小板的企業5家,擬上創業板的企業6家,擬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的有2家,以及當年啟動或完成改制企業7家。
「張江有豐富的創業板資源。 」劉小龍說,未來上海的上市企業將有1/3出自張江。
在張江的產業佈局中,生物醫藥、積體電路以及資訊技術是張江園區的三大高科技主導產業,當中很多企業是行業佼佼者。 如國內領先的金融資料和分析工具服務商萬得資訊;著名證券軟體供應商上海大智慧;生物醫藥行業的凱賽生物工程;微電子行業的華亞微電子、卓勝微電子等。
自《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5月1日實施後,張江就開展了一系列創業板推廣活動,「每個月都有關于創業板的專題論壇。 」張江的人士告訴記者,如在6月25日召開的「相約張江2009創業板及私募股權融資論壇」上,上海川至生物等21家創業企業成為創業板儲備專案。
7月22日,上海眾人網路也在2009中國最具成長性新銳企業獎評選會上表達了類似的想法。
深交所也在張江設立聯絡機構。
不僅如此,張江園區也選擇了一批註冊的外資企業作為未來國內上市試點。 截至2008年底,在張江註冊的外資企業有694家,占比達45%。
隨著創業板的開啟,這些外資企業也開始謀求在中國上市,「有一批原先計畫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掉過頭來了。 」劉小龍說。
如華亞微電子在年引進國內風險投資機構後,上市結構也轉向國內模式。
不過,外資企業在股份制改造、股東人數及獨立性方面有很多限制,如外資企業改制股份公司的註冊資金需要超過3000萬元,贊助者必須5人以上,一些海歸企業往往達不到這個要求,「園區正在説明這些企業改制,以符合國內上市條件。 」
蘇杭商幫的傾城之戀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 」說起創業板,上海麥傑董事長盧學東對記者說,在2007年麥傑開始考慮怎麼做大的問題,後來決定借助資本市場。
2007年麥傑引進戰略投資者,2008年上半年資金到位,緊接著轉製成股份公司,同時聘請第一創業證券為輔導券商。
公司的成長性每年大致在百分之六七十,上海麥傑的人士告訴記者,2008年公司每股收益超過0.35元,所以想爭取第一批。
「本次計畫發行1400萬股份,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0%。 」無意中上海麥傑成為上海兩家26日上報材料的企業之一。
和麥傑不同,總部位於昆山的江蘇天瑞儀器是趕不上第一批了,「我們也計畫在明年第一季度上報材料。 」7月24日,江蘇天瑞儀器的人士介紹說,目前公司正在進行股權融資。
天瑞儀器的X螢光光譜儀在品種、銷量上均為全球第一,並擁有各種專利63項。
此前公司董事長劉昭貴表示,將通過上市抓住國內分析儀器的井噴機會。
在2007年錯過融資機會的上海巴安水處理公司,在知道26日開始受理創業板上市資料的消息後,顯得非常著急。
「聽說北京碧水源科技也要上創業板了,」巴安董事長張春霖7月23日對本報記者說,「本來籌備上市是我們走在前面的。 」
早在2007年,巴安就聘請了平安證券作為公司的保薦券商,並為上市謀局佈陣,但由於「股權沒有明晰」,公司改制延遲至今。
張春霖對當年的失之交臂甚感後悔,「當時如果引進PE,並完成股改的話,現在我們也能報材料了。 」
現在,張春霖決定亡羊補牢。 「原來想等PE進來再一起股改的,現在等不及了,馬上股改,爭取能在明年上報材料。 」
此時,位於浙江的華策影視也正謀求打造「中國影視第一股」。
「我們已經在7月8日和浙商創投簽訂了股權投資協定,出讓15%股權,募集資金3200萬元。 」7月20日,華策影視投資部的劉洋向本報記者透露說。
作為民營影視公司,華策影視先後投資拍攝200多集電視劇,另和國外機構合拍100多集電視劇。 小有名氣如《傾城之戀》、《中國往事》等。
這兩部電視劇讓華策在2008年收益猛增,當年實現淨利潤4000多萬元,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每年增長超過40%的影視企業。
「我們股份制改造已經在4月份完成,之後安信證券就正式進駐,目前已經進入輔導期。 」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說,「華策爭取成為國內影視公司上市第一股。 」
而浙商創投就是看中了華策的創業板上市資源。 「華策影視最快在今年8、9月份上報材料。 」浙商創投總裁陳越孟說。
在杭州,包括聚光環保等5家企業也準備在最近上報創業板材料。
杭州市長蔡奇此前曾向本報記者表示,政府計畫成立5只產業基金,每年投資2億支援初創成長性企業,「目前杭州已報創業板專案10多家,今年起碼上市5家。 」
在無錫,當地政府已確立57家創業板後備資源。
「我們不刻意爭取第一批,計畫在明年初上報。 」無錫和晶科技董事長陳柏林24日對記者說,「我們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總和,明年上市,公司的市值會更大一些。 」
「細分行業冠軍」的盛宴
在浙商創投的投資專案中,除華策影視外,杭州華夏視聯以及深圳普路通也是最近上報創業板的專案。
浙商創投老早就在為創業板佈局。 今年6月份,浙商創投成立「錢江浙商現代服務業投資基金(一期)」,基金實到資金2.2億元,陳越孟說,「未來3到4年要衝到10億規模。 」
這一產業基金將主要投資于旨在上創業板的現代服務業,包括文化創意產業、商貿物流企業及金融服務企業等。 「準備一年半時間2.2億完成投資,明年下半年完成第二期募集。 」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打算在26日上報的企業也有十來家。 「理想的話,我們有10家左右可以報材料,能趕上第一批。 」深創投總裁李萬壽表示。
在深創投投資的專案中,符合創業板上市要求的還有四十來家。
「我們也有3家在上報。 」紀源資本合夥人卓福民也顯得有些興奮,但他拒絕透露具體專案。
按照此前有媒體披露,紀源投資的冠昊生物將成為上報的第一批專案,「公司已于2008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進入上市衝刺階段。 」
卓福民認為,創業板將對VC、PE的投資方向產生影響,將給一些細分行業冠軍提供一個良好舞臺,使之發展壯大。
達晨創投的晏小平表示,創業板的推出,使得創投公司在創業板專案上的投資力度更加積極主動,佈局更明確。 「我們投資的企業也有好幾家在趕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