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指基於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模式。 即把存儲于PC、手機和其他設備上的大量資訊和處理器資源集中在一起,協同工作。 我們見到的Gmail(Google提供的免費email服務),可以在PC、智慧手機等多種終端瀏覽器上使用,就是一個雲計算應用的實例。
但是,對於雲計算對終端的要求到底智慧還是傻瓜,兩大利益集團——Intel和ARM展開了交鋒。
Intel首席高級工程師兼首席技術官Pranav Mehta認為,如果現在有了雲計算技術,越來越智慧,這時各種終端就變得越來越笨(筆者理解為「簡單」的貶義詞),笨終端加上雲計算的中心,好像是這樣一個推理, 結論是我們手上的設備就越來越不需要智慧了。 但是請大家回憶一下,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新詞——網路終端,電腦變成網路終端了,那個時候有人就預測:如果有了互聯網,並且互聯網越來越智慧的話,網路終端應該是越來越簡單,越來越笨,越來越傻。 當時有人擔心Intel怎麼辦?
但是真實的情況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趨勢:隨著互聯網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終端設備的能力卻越來越強大,現在具有的這種能力是以往不能相比的,比如說智慧手機和其他設備。 如果我們按照「網路終端越來越簡單」的邏輯走的話,就行不通了。
同時我們可以推出來,設備是什麼?只有設備能夠跟人產生人機互動,設備是活生生的,可以摸得到的,所以我們應該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如果說雲計算是一個很聰明的技術的話,其實人是需要得到這種技術的。 而現在人還沒有智慧到可以通過一個很笨的終端獲取一個很聰明的技術,這樣就需要我們的終端越來越智慧。
隨著虛擬化技術的使用日漸普遍,將雲模型調用到商務為中心的重點虛擬化應用程式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雲計算是一個多命題。 雲計算的提議者建議將其作為一個完全的轉變,將模範的固態電子或萬維網進行轉變。 換言之,永遠不可逆轉地改變現狀。
其他的支援者,也許還比較小心謹慎于採用雲計算的人傾向于淡化其激進的方面。 他們承認,雖然確實發生了變化,雲模型仍然是符合(忠實于它的起源)現狀的。 所謂"私人雲"即雲計算將使企業客戶更安全,他們經常使用這一戰略。 像CA公司的基礎設施管理和自動化戰略副總裁斯蒂芬伊里亞德,都有可能對轉變或交替方面的觀點略有不足。
畢竟,激進的轉化還是比較偏激的觀念。 Elliot傾向于以雲模型作為起點,一個特別重要的一點是這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是一個虛擬的統一體。 根據Elliot的觀點,雲計算基本上是一個普遍的完善的虛擬化概念。 從這個意義上講,他認為,雲模型是普遍採用虛擬化之後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後果。 將雲模型調用到商務為中心的重點虛擬化應用程式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私營雲模型,Elliot指出,客戶不需要特別購買IT服務。 他們不需要繳納IT應用(或服務)費用。 因為,他們只需要某種明確的服務:考慮軟體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而不是將業務流程作為服務。
象其它廠商一樣,CA已進入到了全面的雲計算的競爭中。 私營雲方面,Elliott指出,其最近推出的頻譜基礎設施管理器,電子衛生保健性能管理器,及頻譜自動化管理器等一系列產品,都是為了便於IT專業人員來管理他們越來越多和越來越普遍的虛擬環境。
例如,Elliot說,CA的基礎設施改造頻譜管理器和電子衛生保健性能管理器現在支援VMware公司的虛擬vSphere 4和思科系統公司的Nexus 1000V.其結果是,這兩種產品可以進行事件關聯和根源分析,以及確定性能異常使用者或受到影響的服務。 其他方面,改進產品提供新的互動式報告功能,並能產生歷史趨勢報告,以支援規劃工作的能力。
Elliot承認,目前使用私人雲或企業雲計算還絕不是司空見慣,但絕對會涉及客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