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關於建設創業光谷的若干意見》(下稱創業十條)22日正式對外發佈。 光谷創業十條圍繞創業者和初創企業的雙敏感(交通、房租)、四難辦(地難借、樓難
《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關於建設創業光谷的若干意見》(下稱「創業十條」)22日正式對外發佈。 光谷「創業十條」圍繞創業者和初創企業的「雙敏感」(交通、房租)、「四難辦」(地難借、樓難進、網難用、人難聚)等突出問題進行政策設計,政府拿出1.5億元財政資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支援創業創新。
中國光谷,即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曾經引領我國孵化器事業的發展。 「黃金十條」、「青桐計畫」的實施點燃了新一輪的創業激情。 但是,與全球創業新趨勢、與國家戰略新導向、與光谷豐富的創業資源相比,光谷在創業創新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東湖高新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夏亞民指出,一是新創企業仍不足,矽谷平均每年新創企業1.3萬~1.5萬家,中關村2013年新註冊科技型企業6000多家;目前,深圳市有125萬家市場主體,平均每8人就有一個人辦企業, 而到2020年,東湖高新區常住人口150萬,市場主體應在18.7萬家,目前將近3萬家,空間非常大。
二是光谷高層次人才創業比重有待提高。 三是創業服務能力需要加強,缺少類似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全流程全方位、低成本高品質的創業服務集聚區,創新型孵化器發展亟須提速。 四是創業風險保障機制不完善,創業者有後顧之憂。
據統計,目前光谷註冊企業超過3萬家,絕大部分創業者來自高校的大學生和有志青年。 資料顯示,今年東湖高新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8663戶,同比增長42.69%,新增註冊資本419億元,同比增長117.35%。
基於此,東湖高新區出臺「創業十條」,與光谷3551人才計畫、資本特區等支援政策形成創業、人才、資本政策「三位一體」,全方位支援光谷創新創業發展。
光谷研究院院長趙榮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創業十條」不僅借鑒了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經驗,還吸收學習了不少國外相關經驗。 比如「鼓勵高校應用科技類科研人員及青年教師開展科技創業或到東湖示範區內企業進行有利於本職工作的兼職活動,所得收入歸個人所有。 而從事兼職活動所取得的業績亦將作為職稱推薦、崗位聘用、績效審查的重要依據」,這一條就是借鑒美國經驗。
趙榮凱介紹,斯坦福大學就要求在校教師每週有一天時間在外從事有利於本職工作的兼職活動,而我國高校對待教師兼職一事多數顯得不夠寬容。 但實際上,鼓勵大學與社會互動,將研究與市場實踐相結合,掌握技術和市場的最新動向,更有利於教師融入區域創新發展。
同樣,設立創業風險援助資金亦是借鑒德國為失業人員提供創業補貼的經驗。 在德國,政府為1~2人的小型企業創辦者提供為期3年的創業生活補貼,第一年每月發放600歐元、第二年每月發放360歐元、第三年每月發放240歐元。
創業者得到補助後,如果創業失敗,還想第二次創業,要等到兩年以後才能再次享受資金補貼政策。 在光谷,凡是創業失敗的在孵企業的核心團隊成員繳納社會保險滿1年、未實現就業的,「光谷十條」對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給予50%的補貼,並按武漢市規定的同期失業保險金標準,給予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失業保險金。
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自貿區先行先試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塗山峰則向本報記者指出,光谷「創業十條」作為一項制度性成果,與自貿區要求的制度性創新,與武漢自貿區建設重點——投資、科技、創新創業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