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到訪,車庫咖啡近來的曝光率很高,記者去車庫咖啡採訪的那個午後,就遇到了來自電視臺和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145.html"> 網路媒體的同行。 車庫咖啡聯合創始人蘇?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每天要接待80-100位到訪的客人,有創業者、投資人、政府官員、金融機構、律師、媒體......
其實,在北京的創業圈,車庫咖啡自一年前開張始,名氣就逐漸積累,漸漸被公認為「草根創業者集聚地」。 儘管咖啡店窩在中關村一家賓館的二樓,沒有臨街的門面,也沒有顯眼的招牌,但走進賓館,瞧見電梯門上貼著「二樓不停」的紙條就知道這家咖啡店多不讓人「省心」了。
從賓館後樓梯上到二樓,映入眼簾的咖啡店很普通,吧台加桌椅、簡單的陳設,要說有什麼特別,無反閘口兩側張貼得密密麻麻的佈告欄,「尋創業夥伴」、「求投資人」,還有「自我推薦」,從這裡記者已經開始感受咖啡館的創業活力了, 而隨後幾杯咖啡下肚,不管是摩卡還是拿鐵,記者都品出了創業的滋味。
相聚車庫,在創業的名義下
將這家以創業為主題的咖啡館命名 「車庫」,源起兩位IT巨頭的創業經歷。 據說,微軟之父比爾·蓋茨最初就是在車庫中完成了Windows介面的開發,而蘋果之父史蒂夫·約伯斯,同樣是在車庫裡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踏上了他傳奇的成功之路。
不難發現,這杯名叫 「車庫」的咖啡就是為早期創業者準備的。 「開店之初的想法很簡單,我們幾個合夥人都覺得這是件好玩的事,北京沒這麼個地方,說幹就幹了。 」車庫咖啡聯合創始人魏崢這樣描述他們的 「事業」, 「我們開的是咖啡店,做的是創業服務」。
一點沒錯,創業者只要來到車庫咖啡,點上一杯咖啡就能享用一整天的開放式辦公環境,有免費網路,有會議室,還有列印、傳真等辦公服務。 車庫咖啡沒有固定的打烊時間,也就是說,創業者 「加班」到多晚,車庫都不會趕他走。 「這裡更多的是服務于早期創業者,所謂早期,就是還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創業者。 他們在這裡設計產品、組建團隊,完成初期創業,運氣好的還能在這裡拿到投資,然後搬出去成立公司。 」魏崢介紹說,目前 「駐紮」在車庫的創業團隊就有十幾個,基本的創業方向都集中在IT行業,他們中的大多數擁有多年工作經驗,擁有運作專案的能力。
如果把創業者比作咖啡粉,那投資人就是煮咖啡的水。 一杯醇美的咖啡少不了這兩樣東西,而在車庫,創業者和投資人也是絕對的主角。 魏崢在這裡碰到了形形色色的創業者和投資人。 他告訴記者,創業者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缺錢怎麼辦? 產品上線遇到問題怎麼辦? 團隊磨合不了怎麼辦? 而投資者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優秀的創業者在哪? 好專案在哪? 熱點在哪? 盈利機會在哪? ...... 他們都希望在車庫找到答案,車庫也確實做到了,這也就是車庫名氣越來越響的原因。
對於不少創業者來說,註冊公司流程長、費用高,車庫收集到創業者這方面的想法反映到有關部門,很快得到了回饋,註冊公司的流程從之前的2個月縮短至2周,費用也從1.5萬元降到1萬元,這實實在在地幫到了創業者。 在和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魏崢也感受到了政府扶持創業的強烈意願, 「政府也在問:創業者需要什麼? 」今年2月,中關村管委會授予車庫咖啡 「創新型孵化器」的官方牌匾,並為進出車庫咖啡的初創型企業開了一條註冊綠色通道。 蘇?不無自豪地說,有了這塊牌匾,進駐這裡的創業團隊即可以享受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同等優惠政策。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車庫咖啡既是人力資源庫,也是專案資源庫。 更重要的是,還是免費的。 魏崢說,來這裡的投資人剛開始都有些訝異, 「你們什麼都不要? 」因為在一般的創業投資運作過程中,擔任 「婚介所」角色的中間人都會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而車庫作為專案和投資人之間的 「仲介」卻分文不取。 蘇?提供了一組數位,車庫咖啡開業至今,已經説明13個團隊拿到了投資,每個團隊拿到的資金都超過200萬美元。 比如,關注互聯網創業的科技博客36氪就是從車庫走出來的。
除了提供辦公場地,車庫咖啡每天下午的 「頭腦風暴」也是吸引創業者的 「保留節目」。 在咖啡館一角由舞臺、大螢幕和投影儀組成的共用講臺上,每天都會上演精彩演講,或是創業者走上臺宣講自己的智慧點子,或是投資人來為創業者們 「佈道」,再或是已經成功的創業者來分享經驗。 有時候,晚上還會有 「加場」的各種主題分享會,吸引著下了班的上班族們前來參與,他們中或許就有明天的創業者。
咖啡館的人氣越來越旺,魏崢估算,從這個月往後,咖啡館就能迎來盈利,他把成功歸因於 「時運這個點太需要這個東西了」。 但這種 「暴發式」的成功讓蘇菂和魏崢陷入了另一種苦惱。 他們這樣描述當下的狀態:開店之初做好了虧兩年的準備,但沒想到,咖啡店很快就火了,有點像22歲的年輕人做到了別人需要30歲才能做到的事,從1走到5之後,突然跳到10,他們和來車庫的創業者一樣迷茫。 這段時間,他們思考得最多的是,創業者沖著 「車庫」的名氣而來,而他們為創業者服務的時間卻在減少。 「過去11天裡,我只回過一次家。 我想多花時間在創業者身上,我怕顧客盈門,但得不到他們想要的。 」魏崢的疲憊寫在臉上。 車庫團隊該怎樣提高 「產能」? 咖啡可以無限量供應,但創業服務呢? 如何讓車庫模式良性發展下去? 車庫也希望有人為它的創業路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