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IT行業所在的環境複雜性與日俱增,更多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546.html">IT預算被用於維護基礎架構和維持應用程式的正常運行 ,而不是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要。 雲的出現似乎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於是有人做出這樣的預測——未來雲時代。
2 雲架構體系設計
2.1 雲架構的概念及特點
雲架構這一概念是Google在2006年首次提出的,它是為滿足按需分配的服務而設計的軟體架構。 雲架構與我們所熟悉的傳統電腦體系不同,雲架構是一個層結構,整個雲架構層分為顯示層、中介層、基礎設施層和管理層四個層次。 顯示層主要用於向使用者顯示所需的內容,並且利用HTML、JAVASeript、CSS和Flash等雲技術中介軟體層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服務。 中介層起著過渡作用,它不但為顯示層提供支撐性服務,也可以為基礎設施層提供資源上的便利,還可以為使用者直接使用。 中介層主要通過5種雲技術實現:REST、多租戶、並行處理、應用伺服器和分散式緩存。 管理層則是為上面三個層服務的,它提供帳號管理、SLA監控、安全管理等技術,目的在於更全面地管理和維護三個橫向層的穩定。 通過上述分析,整個雲架構層可用如下框架來表示(見圖1):
圖1 雲架構層
雲架構的特點是建立在雲架構層的基礎上的,它具有如下特點:
(1)規模大。 「雲」系統涵蓋大規模的容量,例如IBM、微軟、蘋果等的「雲」具有成千上萬台伺服器運行,「雲」的計算能力和資料容量是一般電腦技術不能媲美的。
(2)資料安全性強。 雲架構層中的管理層對資料、帳號等資源監控和保護,使其免受不必要的侵害;而且管理層可以憑藉自身的服務功能應對橫向3個層的突發情況,因此雲架構中儲存的資料是相當安全的。
(3)普適性強。 雲架構受「雲」的支撐,可以對變幻莫測的應用加以控制,一個「雲」就可以掌控多種不同的應用程式。 (4)伸縮性強。 雲架構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要隨時改變其最佳容量,達到最優狀態。
2.2 雲架構的設計
要實現「雲」的強大功能,前提是必須要有完整的雲架構體系。 雲架構是一種計算模式架構,它通過「雲」把資源、資料和應用等以服務形式提供到使用者端。 基於前人的研究,雲架構主要包括服務控制機群、存儲節點機群、計算節點機群、應用節點機群、輸入和輸出裝置這六大部分。 前面分析了雲架構層的結構,於是可以根據雲架構層進行拓展,對整個雲架構體系具體設計(見圖2)。
圖2 雲架構設計
3 雲架構中冗余度的處理
冗余度就是指資料的重複度,電腦系統中資料的重複存貯稱為資料冗余。 資料冗余不但對資料庫的完整帶來影響,還會浪費存儲系統資源。 盡可能地降低資料冗余度,是雲架構設計的主要目標之一。 與關係模式的正常化理論一樣,電腦系統處理冗余問題的主要思想就是最小冗余原則。
雲計算框架可以更好的管理存儲空間,利用雲計算的資料冗余處理機制,把資料資料分成若干檔片,分別存儲在雲層中不同的資料存放裝置上,如果有存放裝置出現異常,也不會影響到存儲資料的完整性。 雲層中採用節點提取檔特徵值,減少資料的重複性,在雲層中創建了資料冗余的資訊厙。
如圖2所示,雲架構中存在冗余策略,表明在雲架構存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資料冗余。 由於有些關聯資料可能需要重複存儲,而降低相同資料的儲存量,使關聯范式達到最優化,是未來雲架構所走的畢竟之路。 關聯資料的局限性體現在資料重複存儲,從而產生冗余,加大了雲架構的計算量,不僅浪費了存儲空間,也減慢了電腦的運行速度。 處理能力的受限性表現在對簡單資訊搜索、對複雜資訊遮罩以及動態資訊混亂等。 由於產生了資料冗余,使得電腦系統運行速度慢、維護難,達不到顧客的要求,滿足不了客戶的需要。
由於雲存儲服務都採用了分散式資料存儲方式,通過將冗餘數據分散存儲在連入雲系統的大量存放裝置中去,以提高系統的抗摧毀性。 在雲架構中主要存在副本備份冗余,對於其備份可使用存儲檔的不同之處,減少其存儲量,處理好雲架構中的資料冗余,節省資源,達到系統最優存儲。
4 結語
處理好雲架構的冗余度,能夠通過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回報。 未來將是雲的一個時代,雲架構的搭建和運行逐漸興起,它提高了計算的效率,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資料的重複性,並能夠有效及時的處理資訊,從而能夠未雨綢繆。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