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激烈競爭促使很多廠商面臨轉型,轉型時需注意什麼?
@李強:目前看來,IBM轉型比較成功,緊隨其後的是惠普、戴爾這類公司。 就國內而言,企業都還在探索階段。 以寶德舉例,以硬體伺服器起家,後加入存儲、軟體等眾多部門,現在成為一個多元化公司。 這是一個進化案例。 對雲計算,我們設定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針對設備廠商,作為雲計算基礎服務的設備供應商,提供伺服器和存儲;第二階段針對客戶的私有雲提供私有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 14226.html">雲解決方案,為此需結合整個雲計算產業上下游的一些資源一起合作;第三個階段針對客戶的公有雲應用,提供公有雲解決方案;第四個階段,逐步專攻雲服務運營商。 在我看來,轉型時最主要是做好規劃,想好分幾個階段來走,因為從一階段跨到另一個,會有很大難度。
中國經濟時報:行業雲是雲計算中的熱點,對於行業雲的競爭,以前只是產品的比拼,現在擴展到了整個雲領域,你怎樣看?
@李強:這種比拼主要是幾點:硬體方面是否標準化;公司的整體實力,包括供貨能力、售貨服務能力等;最重要的價格和每家的商務情況。 而現在雲計算已經是一個集成產業,它是一個大專案的信用集成,各玩家需要整體的前期規劃、產品的提供能力、專案的實施能力和後續服務能力。 客戶不會單純考慮單個產品的價格,而會整體考慮應用的價值。 也就是說把產品集成在一起,用雲計算的方式,最終交給客戶,客戶才會看到整體能實現什麼,能帶來多大價值。
中國經濟時報:對於晶片等硬體,中國廠商很多致力於自主研發,現在是否比較成熟?
@李強:據我瞭解,中國有三芯:龍芯、飛騰和雷達。 從產業規劃和國家佈局來說,這三家都在積極推動行業的發展,但是若想真正想達可絕對替代國外的一些品牌的產品,如英特爾、MD,則還需要一段時間。 以龍芯舉例,其產品基本能夠完成優化計算,但想趕上英特爾的產品,還需更高更穩定的計算能力,估計此類產品目前還在研發測試的階段。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在伺服器領域,大部分是惠普等洋品牌更為強勢,相對於此類成名已久的品牌,中國廠商有何優勢?
@李強:以寶德舉例。 其優勢還是自主創新,做民族產品,用「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種理念做市場運營。 相比惠普等大企業,在品牌拉動力方面多數中國廠商都相對弱一些。 中國廠商應當在很多方面加強品牌宣傳,如在各種會議上、大眾化宣傳上應當有所作為。 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機會,雲計算的發展對伺服器廠商來說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所謂的機遇就是這種開放的平臺對硬體的要求並不是太高,每家都可參與;挑戰則指標對硬體廠商要求會更嚴格,如性價比,也就是說利潤會降低,我預計,以後會以「蘿蔔白菜」的價格去賣硬體。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