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雲企業雲服務平臺解決傳統IT交付模式,説明企業釋放生產力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傳統的IT交付模式存在諸多的問題,無論從交付週期還是從規劃到體驗,中間存在很多難以確定的因素,很多時候會因為一些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導致專案滯後或流產。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SaaS先鋒企業叫寄雲科技,創始人時培昕正是看到目前企業IT交付的痛點,在13年9月開始打造國內首個全自動和全自助的企業雲服務平臺。 它可以被認為是 「一個顛覆現有企業IT交付模式的平臺,一個應用體驗與軟體學習的社區,一個專業IT人員DIY應用的天地。 」這是創始人時培昕博士對寄雲的定位,在寄雲平臺,菜鳥可以體驗到「至簡」的一鍵應用部署(dead simple),而大咖們卻可以靈活定制,按需構建業務系統。

寄雲企業雲服務平臺是一個構建在IaaS公有雲之上的PaaS平臺+SaaS Marketplace的平臺。 它顛覆了傳統的笨重的、冗長的企業IT系統的交付模式,讓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不同種類的企業應用,提供像電商購物一樣的體驗,使用者僅僅需要配置幾個參數,提交訂單, 就可以在5-10分鐘獲取一套包括多個企業應用軟體和一系列雲端資源(伺服器、網路、存儲等)的IT系統,並提供按需使用的模式。 使用者根本不用等待漫長的硬體資源購買和申請過程、繁瑣的軟硬體設定過程以及無窮無盡的後續運維問題,就可以快速使用上各種商業化的應用,徹底消除了企業對IT投入的顧慮,將IT對業務的支撐能力變成了一種服務模式,説明企業釋放生產力 ,快速實現業務轉型,來應對更多變和更快速的業務需求。

部署IT應用,就像京東購物一樣

在時培昕博士看來,傳統系統集成的利益鏈條正在被打破,從內外兩個環境看,企業採購雲服務的基礎已經夯實。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寄雲科技適時推出了企業雲商店服務,變線下集成為線上集成,變產品交付為服務交付。 寄雲的目標就是要打造全新模式的雲端集成,顛覆傳統IT交付生態鏈。 小企業可以線上購買、安裝、使用,一鍵部署完整的企業IT資源;大中型企業線上測試、體驗,評估結束後「克隆」至線下生產環境。

CSDN:首先介紹下自己和寄雲科技,目前你們關注的重點?

時培昕:我是03年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畢業,信號與資訊處理專業。 畢業之後,去了一家路由器公司,然後06年來到漢柏科技。 在多年和很多客戶交談雲計算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針對大型客戶和中小型客戶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大型客戶他會有比較明確的一些專案需求,比如說我建一個雲計算資料中心,做伺服器虛擬化,可能會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半年、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都有。 但對於中小型客戶來說,他只是希望能夠快速運用雲的一些技術特點,比方說一些彈性擴展的優勢,還有一些業務靈活性的優勢。 但是他根本承擔不起來比較長的交付週期,或者比較高的交付成本。 所以我們出來之後,就一直在想做一些事情。

我是在13年9月創立寄雲的,一方面我還是延續我以前做過的一些工作,去幫客戶去構建一些私有雲的交付,主要是針對一些大型客戶,去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包括前期的諮詢規劃,中期的方案設計,包括審評指導,然後參與客戶的一些實施交付。 這主要是針對一些私有雲的客戶來去做這方面的私有雲的部署。 同時,剛才我說的,針對一些中小型客戶,其實這些中小型客戶很明確的,它是需要應用到雲的一些特點,比方說靈活性、低成本、高效性的特點。 但是它沒有辦法來獲得承擔太大的成本來交付雲計算資料中心。 那當時其實就想能不能通過公有雲,從公有雲線上已經有的一些產品,我們能不能做一些線上的一些集成,線上上通過公有雲的資源,給客戶交付一套比方說OA系統,比方說交付IT系統,比方交付一套什麼網盤這樣的系統。 就是希望在雲端去利用阿裡雲、Ucloud這樣的平臺來去做這種交付。 當時我們在規劃做這些業務的時候,評估了很多的公有雲,包括阿裡雲、Ucloud、金山雲,直到最後找到青雲。

從14年2月開始,我們就開始策劃,能不能在青雲上構建起來這樣一個類似企業應用商店的這樣一個平臺,就是說我們會放很多的協力廠商的應用上去,包括微軟、用友、金蝶的,以及所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應用上去。 使用者只需要在這個平臺上能夠選擇他感興趣的應用,做一些基本的參數配置,這個參數配置包括一些應用參數的配置,包括網路環境的一些參數配置,包括頻寬的一些參數配置。 他就可以提交定單,之後就像在京東上購物一樣,把多個應用放到購物車裡邊,選擇做好相應的配置之後,提交定單,我們系統就會自動去幫他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這個工作主要是通過API來實現的。 青雲的API非常開放的,你可以通過API幹它平臺上任何的事情。 比方,我們剛才提到說創建一個定單之後,那訂單裡面可能會主動去發起一些API請求,上青雲上去申請一個IP,申請一個路由器,創建一個網段,然後為不同的機器創建不同的虛擬機器,讓不同的應用創建不同的虛擬機器。 我們再登到虛擬機器上安裝相應的軟體。 裝完之後,你再通過API向青雲發請求,設置相應的防火牆和VPN這些相應的參數。 可能客戶根本不會感知到這些底層做的一些複雜的操作,包括我們在登到虛擬機器上做了軟體安裝,包括資料庫的設置這些。 客戶可以根本不用關心這些東西,他就可以在5到10分鐘之內就可以獲得一套我們叫虛擬私有雲的環境,而這個虛擬私有雲包括了你的出口的頻寬、出口的IP、路由器、防火牆、VPN,包括裡面的多個應用,包括子網, 5到10分鐘你可能就可以獲得虛擬私有雲整個系統,你就可以直接開始使用了。

原來企業需要上一套OA,上一套CRM,他需要申請購買伺服器,需要申請相應的軟體廠商的支援,聯繫不同的軟體廠商來提供不同的廠商的產品。 他還需要相應的IT人員來去安裝不同的軟體,然後再去調試、集成。 如果發現這個軟體不合適,他又得重新來一趟,所以對於任何一個中小企業來說,上這樣一套業務系統成本都是非常高的,這個時間可能會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不等。 另外針對企業快速變化的需求也難以做出及時的回應,比方說企業現在需要OA,但是兩三個月之後就不需要了,而需要一套ERP,這都是有可能的。 這種不確定性,會導致客戶不願意採用原來的IT模式來去構建新的一套業務系統。 這同時也給軟體廠商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軟體廠商會因此浪費很多的精力在一些不確定的專案機會上,所以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其實是給客戶和軟體廠商提供了一個認識互相價值的一個平臺和視窗。

對於軟體廠商來說,他的軟體放到我們這個平臺上,能夠快速獲取到更多的使用者,能快速的實現商務談判的過程以及資金的回流;而對客戶來說,他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來快速獲取到更多的不同廠商的應用,可以花非常小的成本, 體驗到更多的應用之間的一個差異化,來評判更多的廠商。 這個模式跟早期的這個小商品在淘寶上來銷售的這個模式是完全一樣的。 原來自建管道,無論你是賣鞋的,還是賣化妝品的,你肯定都會建一級一級的管道,推向客戶,管道越深,你跟客戶之間的一個差距其實就越遠,你越來越難得到客戶對你產品的回饋,但是電商的模式呢,它提供了傳統的管道所不能具備的很多的資源。 第一,你和客戶是直接面對面的溝通,你能快速知道客戶對你產品的一個評價,客戶也能知道這個產品好不好用,能用一個評論或者是一個點贊之類的方式,對你的產品做出評價,能説明你改進產品。 第二,客戶也能在這個平臺上獲取不同品牌、不同廠商之間產品的對比、分析、體驗。 對廠商來說,他獲取到更多的增值服務,包括資料分析、廣告,以及未來我們會和銀行聯合實現的金融服務。 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的目標最終就是實現企業雲服務裡面類似淘寶的一個平臺,實現雙方價值溝通的一個平臺。

實現起來不簡單,看寄雲的技術乾貨分享

CSDN:你們當初在設計這個平臺的時候,遇到的那些最大的困難有哪些,這個平臺使用到哪些關鍵技術?

時培昕:對,其實開始的時候我們也走了很多的技術彎路,我們在設計這個平臺怎麼能相容多個cloud這上花了很大的一個工夫。 在技術實現上,寄雲平臺是國內首個SaaS+PaaS企業雲服務平臺,它突破了多個技術瓶頸,真正實現了雲端企業應用的自動化交付。 技術亮點很多,以下是一些關鍵技術點。

1. SaaS應用市場

寄雲企業雲應用市場採用電商的理念和技術構建企業雲服務,為客戶提供了數十個類別和上百種的開源和商業化的軟體應用,不僅可以讓使用者快速發現不同的應用並快速體驗,還能夠讓客戶很方便的實現對比、評價以及獲取廠商支援, 並且以自動化的方式同雲端資源實現快速集成,通過線上的方式快速實現應用開通,真正實現了一站式服務。

在支付體系上,寄雲也實現了從雲端資源到應用軟體的統一支付和帳單體系,避免使用者需要從多個平臺獲取多份帳單的麻煩。

2. 應用的安裝腳本

雖然使用鏡像可以快速構建新的應用,但寄雲從一開始就沒有採用鏡像的方式來構建應用,上百種應用的安裝全部採用安裝腳本的方式,主要是寄雲非常清楚鏡像本身存在很多問題:

•  維護成本高:每一個鏡像都需要佔據大量的空間,而且一旦軟體升級之後,就完全不能使用了。 採用 Shell腳本可以有效的避免這樣的問題,用一個基礎的鏡像實現作業系統的基本功能,通過執行安裝腳本來獲取下載包、升級,不僅能夠極大的降低磁碟空間的使用,更能快速實現軟體升級。

•  無法實現定制:鏡像都是預裝好的應用做成的,因此很多的應用參數,比如資料庫管理員帳戶和密碼、 Exchange和AD的功能變數名稱,都無法在鏡像上進行修改。 而採用腳本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實現自訂的參數。

•  無法實現集成:對於鏡像安裝的應用,如果需要實現分散式部署,比如資料庫採用外部的資料庫,身份認證採用外部的目錄服務,鏡像是無能為力的,而自動化腳本的方式完全可以實現這一點。

對於很多Windows應用的自動化安裝,寄雲編寫和測試了大量的PowerShell腳本,以實現應用安裝過程中的註冊表修改、資料庫配置、功能變數名稱/DNS配置以及反復重啟等功能。

3. 自動化編排技術

寄雲企業雲服務平臺採用了類似AWS CloudFormation以及OpsWorks的自動化編排(Orchestration)技術,並創新性的和應用市場結合在一起,將應用市場的訂單資訊以及配套的資源需求傳給自動化編排引擎, 由自動化編排引擎負責解釋訂單中資源的配置需求、輸入和輸出參數,並且自動的通過API向底層的IaaS供應商申請相應的資源。 這種做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將應用部署過程的手動資源創建工作轉化為自動化的流程性工作,一方面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為的錯誤,實現更標準化和更高品質的交付。

4.  多個雲的支援

不同的IaaS雲,儘管提供的產品類似,包括主機、存儲、網路等基本資源,但是在使用方式以及對外介面都有非常大的差異。 為了支援多個雲,同時保障客戶在寄雲上能夠遮罩掉多個雲之間的差異化,寄雲對底層的IaaS的功能進行了非常全面而細緻的抽象,將資源的通用性需求同底層API的差異化分開,用統一的管理控制介面來遮罩掉不同IaaS供應商的底層細節 ,但通過不同的API向不同的IaaS申請資源,為客戶提供一致的體驗。

CSDN:針對這個平臺,你覺得對於使用者來說它最大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時培昕:我覺得首先是體驗上就完全轉變了,對於企業來說,我原來需要精打細算,我需要戰戰兢兢的做好一個預算,做好很長時間的一個規劃,但並不確定這個事情我做了之後會不會發生變化,很大的一個決策風險。 現在我可以馬上去體驗一下這個應用到底能不能滿足我的需求,這首先是我覺得觀念上的一個巨大的轉變,它首先得有一個體驗,然後決定這個事情能不能做;第二個,原來的傳統IT交付模式是一個前期的高投入,後期的高維護的一個方式, 現在變成了一個很小的投入,我就可以嘗試著去做這個事情,後期運維、託管在上面,減少你大量的成本。 後期的擴容和維護也變得很簡單。 第三,可以很輕鬆的實現業務的集成,比如身份的統一管理,資料庫的統一部署,以及業務系統之間的深度耦合和集成。

CSDN:寄雲平臺的盈利模式是什麼樣的?

時培昕:現階段我們還是以資源和軟體的銷售代理來收取客戶的一些費用。 但是未來我們會增加更多的增值服務,這種增值服務包括資料備份服務、資料安全服務,有些是我們自己的,有些是協力廠商的,我們都會以這種合作方式把它納進來。 再往後期,因為平臺構建起來有足夠多的使用者數,有足夠多的廠商支援的時候,那平臺的自身的價值、商業價值就顯示出來了。

CSDN:使用者主要關心的問題大概有哪些? 你們在這方面做了哪些應對措施呢?

時培昕:現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是一個公測階段,雖然說這個階段我們主要目標是讓使用者體驗一下這種新的模式,主要是鼓勵使用者更多地使用這種模式來看你和傳統的IT之間有什麼差異。 已經有使用者把它的OA系統遷上來了。 後期還會有一些軟體合作夥伴也逐步上到我們這個平臺上,把他的客戶拉到我們這個平臺上來去做他的軟體的交付。 這個其實現在這個階段已經超出我們對這個體驗的理解了,很多的使用者他已經不局限于體驗。 包括我們也在做的,比方我現在還不確定他這個事情會不會接下怎麼去做,我們在和3W咖啡的IT管理員在溝通,希望把他們的一些業務系統,比如門禁、監控、日誌等業務系統都搬到寄雲上來,實現更方便的訪問、更高的可靠性。 門禁系統是一個典型的連鎖店的需求,需要統一的一套門禁系統來提供一些全域的授權保證不同的人在出差到其他區域門店的時候都可以使用同一套門卡,而不用單獨再做門卡了。

我相信這種業務模式會隨著大家對寄雲這套業務理解,越來越感知到它的優勢,因為你可以像你的應用還是傳統的一些應用,但是你可以幹的事情非常簡單。 就像3W咖啡IT管理員韓勖說的一樣,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這個業務系統搬到雲端上,而且開始使用了。 我們還可以提供包括資料庫、網站架構等一系列的資源和應用,都可以讓使用者能快速的構建起他自己感興趣的應用,而且我們提供的這個資源的價格和IaaS廠商提供資源的價格是持平的,我們不會在IaaS廠商上增加任何的多餘的費用。

CSDN:你們現在和這一些商務軟體廠家的合作關係是什麼樣的? 你們和這些廠家之間有一些什麼樣的合作方式?

時培昕:我們會取得商務軟體廠家的代理銷售權。 比方說微軟,我們現在是它的SPLA合作夥伴,相當於是代理微軟的產品。 那其他的包括暢捷通和通達,這些我們都在談這種代理模式。 我們也談了國內的一些開源軟體的合作,比如說禪道,春生也已經把他的三個產品都放到我們平臺上。 我們希望逐步把這個平臺作為一個把優秀的產品推向更多使用者的一個視窗。 很多的開源軟體,包括一些商業應用,它可能由於自己管道推廣的一個範圍限制以及成本限制,還沒有辦法用這種直接和快速的模式推到更多的客戶,所以我們希望有一個平臺,讓他們能減少一些推廣成本來獲取更多的使用者。 對軟體廠商來說,無論是商業還是開源,都在嘗試將線下銷售轉到線上銷售的模式,寄云云應用商店可以為他們以更小的成本,包括開發成本和行銷成本,獲得更多的客戶和更快的回款週期,這也是軟體廠商最需要的。

CSDN:後期這個平臺會放開嗎? 比如說有很多的一些軟體廠商想要把這個服務放到你們平臺上去,那你們針對後期的話會怎麼做?

時培昕:我們現在還不支援這個軟體廠商自己放上去,但是我們後期一定會考慮技術用一個開放的方式支援協力廠商軟體廠商的介面。 這個時間點會在2015年下半年,因為現在的軟體主要還是以Server Based,就是裝在伺服器上的軟體為主。 今年我們會增加SaaS應用,因為我們確確實實感知到SaaS應用的崛起。 但我們還是堅持認為企業客戶的應用是一個IaaS+SaaS的混合。。 如果使用者傾向于選擇一些羽量級的、好用的、簡單的一些應用,那我們可能就會提供SaaS應用的推薦,我們去會去做很多SaaS產品的連結,把SaaS的產品放到我們平臺上來。 使用者如果需要一個深度定制的,偏傳統類的應用,那我們會給他去推薦偏傳統的一些應用,你不可能用一個標準的方式,一個通用的方式來做,這就是企業市場為什麼這個門檻比較高的一個原因。 對於眾多的SaaS應用,現在國內確實存在生態不完整的情況。 對於這種偏碎片化的應用,必須得有一個工具或者一種方式,能夠讓客戶減少它在這個應用上的實施和管理的成本。

我們其實就想提供這樣的一個SaaS彙聚的服務,是把眾多的SaaS的應用放在我們平臺上,我們平臺做什麼呢? 我們平臺可以做使用者管理和統一的應用管理,還有統一的帳單和充值管理。 使用者管理,就包括我們在平臺上會對客戶設置相應的許可權,設置不同的應用,不同的使用者能夠訪問不同的應用許可權。 那這個應用不見得是SaaS應用,也有可能是Server Based應用。 對於使用者來說,只需要在這個平臺上能夠按照他的帳戶密碼登進來,能看到他被授權的應用,他開始使用就可以了。 我們希望今年能夠做到十幾種SaaS應用放到平臺上,但是這個也是取決於這個SaaS廠家的配合程度了。

CSDN:寄云云商店的雲端整合模式卻是國內首創,它更像是IaaS、PaaS、SaaS的一個集合體,用ITaaS來定義它更確切些,幾乎公司資訊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一步到位解決,可以說非常方便。 那麼如何保證這些應用的品質? 使用者體驗如何保證?

時培昕:現在是這樣的,資源的支援,包括偏IaaS資源的一線支援肯定是我們做,那二線支援我們跟廠商,就是IaaS廠商去提供支援。 但是應用,我們也是儘量在這個階段支援我們力所能及的產品,但是對於一些我們確確實實比較偏的產品,我們可能會直接拿廠商的技術給使用者來做支援。 我們肯定是會以一個完整的交付方式給客戶提供最好的支援。

安全機制

CSDN: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這個產品在使用者使用過程中比較敏感的一些資料問題,你們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時培昕:先說穩定性和安全性、可靠性這些。 平臺推出大概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們解決了本身自己一些存在的問題。 但是因為這個使用模式,寄雲的主要作是把業務邏輯給部署下去和提供管理維護,但實際上最終業務是跑在什麼位置,業務跑的穩定性,其實壓力是在IaaS廠商那邊,所以我們選擇的IaaS廠商,肯定也是在國內能夠經得起考驗的IaaS廠商 ,也就是青雲。 至少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沒有發現青雲有什麼,明顯的一些問題,業務能夠持續開發到現在,我們也是非常感謝青雲的大力支援,所以這個可靠性,其實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們這個平臺的可靠性,另外一塊是IaaS平臺的可靠性。 我覺得是需要在雙方不斷的磨合,根據客戶的一個需求來去做回饋,才能不斷的調整和提高穩定性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可靠性這個問題我們是能保證的。

那安全性,其實我們想說比較多的是安全性這塊,我們有理由做到比企業自己的系統做到更安全,為什麼這樣說呢? 寄雲提供的虛擬私有雲包括了多種級別的安全機制:

•  VPN:提供從企業出口到雲端的 VPN連接,所有的資料在廣域網路上的傳輸都是加密的,避免被竊取;

•  NAT:提供公網 IP位址到雲端內部伺服器之間的位址轉換,避免把雲端的私有IP位址暴露在公網上;

•  防火牆:提供全面的應用防護,所有非授權的訪問都會被防火牆遮罩掉;所有的防火牆規則都是自動生成的,不可能出現人為的錯誤配置,不應該打開的訪問埠或者非授權的位址一定不可能訪問到雲端內部的資源;

•  租戶隔離:雖然不同租戶的資源是共用在公有雲平臺上的,但是租戶之間的隔離是嚴格按照許可權來控制的,並且通過私有網路進行邏輯隔離,不同租戶之間不可能訪問到相互的內容;

•  安全審計:所有的訪問記錄都有跡可查,每一次操作都會被詳細記錄下來,為後期的安全審計提供支援;

•  磁片加密:對於特定的應用,平臺可以提供按照客戶的 key進行磁片的整盤加密,只有通過客戶key的驗證才有可能將磁片安裝到虛擬機器上的;

同時,寄雲提供的所有安全服務規則都是自動化和標準化的,也就意味著客戶的系統不會因為任何人為的原因造成諸如埠被惡意掃描、密碼被暴力破解等威脅所侵擾。

CSDN:作為IT部署人員,他想要選擇一款服務的話,可能會選擇一些比較可靠的軟體廠商,針對寄雲這種模式,前期市場上還是空白,那針對這些IT人員在選擇服務的時候,你們有一個市場教育的過程嗎?

時培昕:我覺得是可能需要從幾個層面來分析。 首先是我們的軟體,包括了一部分開源的軟體和一部分商務軟體。 如果是商務軟體,你肯定是信賴這個商務軟體的品牌,比方說微軟,你肯定是知道他品牌的價值的。 我們平臺的價值就是幫你把這個應用快速的呈現給你,而你不用自己去買伺服器,買硬體,你再去裝,你裝完之後你才能體驗到,這個是快速部署的。 但是對於一些開源的應用來說,我們只能說這個開源的應用,在根據我們使用者的使用過程中積累出來的評價,包括後期我們社區建立起來之後,它對這個產品的一個評論,能説明更多的使用者認識到這個軟體到底是一個好產品,還是很一般的產品, 所以這個是兩個不同的。

我們現在只是構建了一個平臺,但是我們會給客戶一些指導性的東西。 比方說我們後期一定會做一些解決方案。 應用都是有不同的差異化特點的,我們會根據不同的行業,會給不同的客戶一些推薦。 但是這種推薦呢,說推薦的都是一些值得信賴和驗證過的一些組合,比方說微軟的產品加用友的產品群組適合一些偏大規模的客戶,比方說誰的一個開源的產品可能更適合一個偏小的貿易型客戶。 所以是給客戶一些推薦,這個推薦都是經過很多資料驗證和客戶案例來驗證成功的,而不是隨隨便便給你推薦一個產品,這個就是好東西,你自己對這個系統,你體驗,你覺得一個東西好,你願意用,那你可以回饋給我們, 我們會持續不斷的去添加類似這樣的一些服務進來。

所以後期,我們肯定會聯合包括軟體廠商,包括服務提供者一起給更多的客戶去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 當然也是有更多的客戶到我的平臺上來使用之後,我們會有大量的資料積累,又以一個電商的模式給他推薦一個更合適的解決方案。 相當於在提供通用的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會提供一些針對行業的一些定制化。

CSDN:現在你們這種電商式的一個雲端整合模式對傳統的IT交付可以說是一種顛覆,有沒有擔心被模仿?

時培昕:這個我們倒不是很擔心,而且我們還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參與進來,幫我們教育客戶。 如果非要說模仿,我相信一定會有人模仿,但有幾點是需要說明的。 首先是定位,這個參與者是廠商,比如說IaaS廠商或者SaaS廠商,還是集成商,或者管道商。 我們做的是雲端的集成商,因此我們可以支援多個廠商的產品,有著更大的空間,但單一的廠商肯定做不到;集成商分為兩個極端,大型集成商只做行業客戶,不做中小客戶,而小型集成商也沒有能力開發我們這樣的平臺。 其次是企業市場的門檻很高,我們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務,從基礎資源到應用,能夠充分理解這些,具備這些產品和技術的服務能力,並能夠根據行業差異化形成解決方案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
附上時培昕博士對SaaS市場的觀察

時培昕博士對國內外SaaS市場有著自己獨到的觀察,在他看來,SaaS並不是一個包治百病的方案,不能單純的認為SaaS就一定比傳統應用更適合現在的企業客戶,需要針對不同客戶的不同應用場景來做判斷。 但我們相信未來隨著SaaS廠家自身的發展和客戶觀念的轉變,SaaS應用一定會有更廣闊的應用。 以下為全文:


1. SaaS的國內發展形勢分析

以SaaS為代表的企業雲端應用,正在改變著整個IT的格局。 各種各類的SaaS的出現,這兩年就從來沒有離開過人們的眼球。 這裡面有大廠商主導的,更多的是一些初創公司,深得投資人的青睞:

企業銷售管理平臺紛享銷客宣佈完成C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由DCM領投,A輪投資方IDG和B輪領投方北極光跟投,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這是國內移動辦公領域創業公司的最大筆融資之一;
CRM 創業公司「銷售易」,已于不久前完成 B 輪融資,金額為數百萬美元。 其A輪投資商紅杉資本,本輪繼續獨家追投。 此前,銷售易還獲得過雲天使基金的天使投資;
企業工作平臺今目標日前完成了來自老虎基金領投的 1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
專注于企業移動協同辦公產品應用的網開eoopen近日宣佈獲得1000萬人民幣融資。 此次投資由標杆投資領投,原有投資方新增投資共計一千萬,是近年在移動辦公產品市場最大的單筆投資之一;
專注企業人才管理系統的北森公司獲得來自經緯創投和紅杉資本的千萬級美元的 B 輪融資;
等等
這些羽量級的SaaS應用,提供快速的開通機制,支援移動端的使用,扁平的計費模式,讓笨重和高成本的傳統企業應用相形見絀,也讓人不禁懷疑,SaaS是否能夠快速席捲企業應用市場,傳統應用是否還有生存餘地?

2. SaaS的兩種定義

SaaS雖然是「Software as a Service」的簡稱,但是從結構和功能上,SaaS還可以分為「真SaaS」和「偽SaaS」兩種。

「真SaaS」是真正構建在互聯網針對所有使用者的軟體應用,通常是一些初創企業從零開發的產品。 真SaaS支援分散式架構、統一資料庫、多租戶、統一升級以及強大的資料分析功能,並優化軟體性能,支援數十萬人同時登錄,支援開放API。 計費上採用扁平的計費模式,按照使用者和功能來區分不同的價格區間,大部分都支援按月或者按年的計費模式。

「偽SaaS」是指通過利用IaaS的資源(虛擬機器、存儲、網路和資料庫等),將現有的傳統應用部署到雲端,為使用者提供快速開通和使用的過程。 偽SaaS的功能和現有傳統應用沒有任何區別,軟體結構不用任何調整,使用的方式沒有變化,當然支援的性能也跟傳統企業內部部署一樣。 但是它可以讓客戶省去購置資源的大量時間和成本,減少新應用的學習成本,並支援各種各樣複雜的應用場景。 計費模式也大部分採用的傳統軟體許可+IaaS資源租用的混合模式。

由於目前「偽SaaS」不多,所以媒體提到的SaaS都指的是像分享逍客、今目標、銷售易這樣的構建在開放的互聯網上的「真SaaS」,下面如果不特殊說明,我們提到的SaaS都指的是「真SaaS」。

3. SaaS的優勢

為什麼SaaS應用可以得到如此廣泛的應用,使用者積累速度要遠遠超過傳統應用的拓展速度呢? 我們可以從一些角度來剖析。

首先,體驗更好。 傳統應用意味著冗長的開通過程和糟糕的試用體驗。 在傳統模式下,一個企業應用從決策者提出概念到看見應用,需要經歷廠商諮詢和溝通、硬體資源配置、軟硬體安裝部署的冗長過程,這個過程往往需要2-3周甚至半年以上的時間。 使用者會越來越急於快速看見應用的效果來應對越來越快的業務變化需求,所以這種冗長的開通和交付過程,以及還沒有看見效果就要提前預支的各種費用(物理資源和人力資源),讓企業決策者越來越不能接受。 而SaaS應用僅僅需要開通帳戶,從需求到體驗僅僅是分分鐘的時間。

其次,簡單易用,快速上手。 像其他軟體一樣,企業應用也希望走到儘量標準化的層面,以實現最大的利潤,因此增加了很多使用者都會使用到的功能,讓原本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的特定企業應用變成了大雜燴。 多種功能的混雜自然增加了很多學習成本,這也是客戶對新的產品不敢輕易選擇的重要原因。 而SaaS普遍都追求簡單而極致的使用者體驗,重點突出特定的特性而去掉了非常多的不用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快速上手,極大的降低了使用者學習和使用的門檻。

第三,標準化。 傳統的企業應用都意味著繁瑣的實施過程,交付效果嚴重取決於IT實施人員,包括網管、實施顧問的水準。 一個蹩腳的網管可能會耽誤幾個星期的部署時間,而一個不負責任的實施顧問則有可能導致企業既增加了成本,又偏離了既定的目標。 而SaaS大部分依賴于軟體的正常化和使用過程的抽象化,通過標準化或半標準化的使用流程減少了交付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干擾。

第四,免維護。 傳統企業應用有時候也面臨版本升級的苦惱,在升級過程中需要終端業務,並且做好資料備份,每一次升級都像是一場戰鬥一樣緊張。 而SaaS的升級較為平和,使用者基本在感知不到的前提下就完成了系統版本的升級。

第五,資費透明。 傳統應用不僅意味著固定的硬體投入,還意味著不透明、甚至連IT人員都說不明白的額外支出,更不用說人員成本。 SaaS並不意味著比傳統應用要便宜,但是它通過扁平化、基於使用者和時間的計費方式,可以大幅的降低企業決策者對傳統IT投入不透明的顧慮,讓企業決策者不再認為IT是一個「無底洞」。

最後,設計理念。 傳統的企業應用的設計理念較為落後,都是從老闆的角度來看待企業內部的管理,希望讓老闆能夠看得懂做決策,而不會刻意去考慮企業員工的感受。 但是新型的SaaS應用秉承了自下向上的設計思路,將社交化、移動化的要素作為核心設計理念,體現了更多「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更容易被普通員工所接受。

以上各個特點,使得SaaS應用如雨後春筍一樣在這幾年蓬勃生長,逐漸成為企業應用的一支新的生力軍。

4. SaaS的不足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這種簡潔明瞭的SaaS得到了大家的喝彩,但也僅僅是得到了小型團隊、微型企業和小微型企業的青睞,而在傳統行業和中小型企業市場乃至更大的市場中,卻很難有比較亮麗的案例, 這跟國外SaaS應用已經深入到所有大型公司完全是天壤之別。 我們也可以看到SaaS的實際銷售卻一直沒有太大的增長,據估計全國SaaS的銷售額不足50億,最大的SaaS平臺也不過剛剛過億,這跟市場的熱度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個方面的判斷:

首先,行業差異化帶來的定制化需求難以滿足。 中國客戶在應用的差異化要求上要求遠遠多於海外客戶,往往一個欄位一個流程或者一個角色都需要按照自己定義的方式進行修改。 對於傳統應用的模式,這種方式沒有任何問題,但對於SaaS這種追求標準和半標準化的應用來說,就不可避免產生了衝突。 同時,由於SaaS積累的時間遠遠少於傳統的企業應用,因此在行業差異化上的支援也嚴重不足。

其次,隱形的管理成本增加。 由於將複雜的傳統打散成多個碎片化的應用,每個SaaS僅僅針對一兩個特定的功能,使用者對單一SaaS的學習成本確實降低了。 但是由於總的需求沒有減少,因此企業應用的數量反而增多了,從原來可能僅僅需要一兩個應用,變成了需要十幾種應用。 在微型組織的應用場景中,管理者對特定使用者使用什麼應用沒有嚴格的身份管理和版權管理要求,但是再大一些的組織,企業有著嚴格的帳戶管理和版權管理的需求。 由於身份管理都分佈在多個SaaS那端,入口和資料都分佈在多個SaaS應用上,企業沒有任何管控的權利,這嚴重阻礙了企業對SaaS應用的使用。 同時,多個應用多個帳單和計費模式,也讓使用者很難接受。

第三,存在廠商鎖定的風險。 企業客戶的採購往往需要一個決策流程,因此不會像個人消費者那樣看重價格而不是品牌,他們寧可相信大一些的廠家提供的價格高的產品,也不會輕易選擇價格低而品牌知名度都不高的初創企業。 資料和應用是企業遷移成本最高的,不會像交換器、伺服器一樣隨意更換。 一旦這些初創企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停止提供產品,企業損失的不僅僅是那些已經支出的費用。

第四,資料安全性不可考證。 雖然所有的SaaS廠家都標稱提供資料加密和隔離技術來保證企業資料不被其他租戶所竊取,但是由於SaaS廠家天然的普遍缺乏對安全的防範技術和意識,資料洩密的事件頻頻發生。 同時,對於特殊的敏感性資料,SaaS廠家一直都沒有辦法給企業客戶說明如何保證企業的資料不被SaaS廠家所利用。 這些安全隱患進一步加大了企業選擇的阻礙。

第五,資料整合難度加大。 我們雖然說傳統企業應用存在著資訊孤島和煙囪架構,但是我們仍然有可能通過統一的資料庫介面和中介軟體實現有限的應用整合。 但是在SaaS上,由於SaaS廠商之間缺乏生態協作,應用系統的孤島仍然存在,而且由於資料不在同一個地方,這種整合的難度反而加大了。

最後,國內的SaaS生態還遠遠沒有健全。 國外的SaaS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摸索出一些包括安全防範、合規性、開放介面API以及資料標準化的經驗,我們可以看見包括OneLogin、MuleSoft以及AppDirect這樣的廠家能夠輕鬆實現數千個SaaS的整合, 實現包括帳戶開通、身份認證以及資料整合在內的多種特性。 而放眼國內,雖然林林總總也有數百種應用,其中一些明星產品,但也存在很多山寨產品。 很少有SaaS能夠支援外部開放API,支援使用者註冊調用和開放的資料介面,甚至我們都很難找到通過API實現註冊的應用。 而無法打通應用之間的環節,就無法實現更深一步的企業級應用。 國產SaaS要完善的東西還很多。

5. 結論

可以看到,SaaS並不是一個包治百病的方案,不能單純的認為SaaS就一定比傳統應用更適合現在的企業客戶,需要針對不同客戶的不同應用場景來做判斷。 但我們相信未來隨著SaaS廠家自身的發展和客戶觀念的轉變,SaaS應用一定會有更廣闊的應用。

同時,我們也相信,如何結合SaaS以及傳統應用的特點,以及企業客戶對身份、資料、業務流程以及彈性資源的等各方面的需求,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出現一種將SaaS應用、身份管理、資料整合以及雲計算結合起來考慮的方案, 既能夠照顧到SaaS應用的靈活性,有能夠有機的和傳統應用結合起來,並且不犧牲企業的管控力度。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