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業界人士在討論互聯網的「35歲現象」,值得注意的是,「新浪系」選擇二次創業往往也在35歲左右,拋開創始人的特殊身份不談,其中最典型的開心網CEO「程炳皓」,就是在新浪十年之後,36歲時創建了開心網。
從某種意義上說,「35歲創業」現象,似乎是一種更為成熟的選擇,在積累了業務認知、管理經驗、商場智慧、包括人脈資源之後單飛,似乎更具有高度與安全性。 我們發現,新浪的員工與新浪職場重合軌跡往往特別長——這也是35歲創業的原因之一,而在離開新浪之後,他們中有人的創業歷程甚至還能與新浪延長線再度交會。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我們發現,從新浪離職出來創業的人選擇比較多元化,似乎很難歸結出一條統一規律:王志東34歲創辦的點擊科技是軟體平臺,程炳皓36歲創辦的開心網聚焦在SNS領域,楊震40歲時創辦的大承網路是網游公司, 蔣顯斌在38歲的時候建立了扶持文化紀錄片的CNEX基金,林欣禾轉型為風投DCM合夥人,而作為新浪前董事長汪延,目前的身份是民建中央委員。
實際上,新浪一直是帶有多元化「相容並蓄」的DNA和傾向,既有海歸紮堆,又有程炳皓這樣的中專學歷的技術精英做到新浪研發中心主任的例子。
與此同時,新浪在這發展的十餘年間,也在不斷進行多種商業模式的嘗試:從無線、到電子商務、到搜索、到網路遊戲、到線上旅遊、到SNS,這些嘗試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是正如《聖經》中所說「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恰是在新浪的這些嘗試 ,為新浪人在日後創業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如開心網CEO程炳皓,就是經歷過無線、企業服務、愛問搜索、研發中心等幾個部門歷練,在2008年選擇了人際關係互動的SNS網站作為創業切入。
實際上,業界普遍認同的是,到了2004、2005年左右,中國互聯網很多新業務已經到了發展的新階段,比如視頻、垂直電子商務、SN S,這些新領域對創業個人來說意味著一展身手的衝動。
但另一方面,門戶鑒於自身的使用者規模、財力物力,不一定第一時間對所有的新業務都即刻上馬「衝鋒陷陣」,而是可能先觀察,後趕超,而趕超的手段也是可以通過收購、入股等多種做法,這就使得後面開心網與新浪目前發生的關係結果極為必然。
創業遭遇新浪延長線
2009年11月,新浪入股程炳皓創始的開心網,並暗示未來可能採用類似的方法來入股其他創業公司,隨後新浪也不斷推出自身微博等SNS產品與開心網業務部不斷打通的舉措,這似乎說明,即便是獨立創業,從另一個角度看,「新浪系創業者 」事業發展的軌跡仍可能與新浪延長線相遇。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此前2009年10月,新浪拆分旗下房地產業務與易居中國克爾瑞公司合併而成的中國房產資訊集團(NASDAQ:CRIC)在NASDAQ市場上市,而且這還不算是個案,根據業界預測,新浪其他諸如汽車頻道、 財經頻道都可以同樣效仿房產頻道的這一做法,
不少新浪人把這種「體外孵化」產生新機制、新結構,新平臺、並最終可能上市的做法,認同是公司內部的二次創業——因為,成熟企業發展到後來,有可能產生對後來員工缺乏有效激勵的缺憾,甚至可能會產生因期權而導致薪酬懸殊的情況。
實際上,這種「體外孵化」的做法,也可以看成是成熟企業為阻隔員工「走出名企」的一種回應手段,如果在新平臺上得到足夠的發展空間,「內部創業」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新浪離職創業人士概況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
王志東
原新浪網首席執行官,1993年創辦四通利方(新浪前身),2001年12月,離職創辦點擊科技
張蒞政
2001年加入新浪,曾任新浪網首席行銷長兼執行副總裁,2004年12月離開新浪,2005年1月正式加盟新傳國際,任集團CEO目前任新華悅動傳媒(N asdaq:X SEL)總裁
林欣禾
1995年聯合創立SINANET(華淵生活資訊網)曾任新浪網首席運營官,2006年加入D CM中國區擔任董事合夥人
蔣顯斌
1995年聯合創立SINANET(華淵生活資訊網)歷任新浪臺灣總經理、新浪無線總經理、新浪熱線總經理、新浪執行副總裁,2007年離開新浪創辦CNEX基金
楊震
2002加入新浪網,曾任新浪網副總裁、新浪樂谷公司執行副總裁,2004年離職創辦大承網,2009年大承網和空中網實現並購
程炳皓
1998年-2008年在新浪歷任無線技術副總經理、企業服務副總經理,愛問總負責人、研發中心主任,2008年創建開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