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代表著業內最高水準的兩塊兒智慧手錶都展現在世人眼前時,連上帝都沒想好該選誰。 不用找這句話的出處,它是我杜撰的。 如果你關注智慧手錶或是這個領域的從業者,會發現從
「在代表著業內最高水準的兩塊兒智慧手錶都展現在世人眼前時,連上帝都沒想好該選誰。 」
不用找這句話的出處,它是我杜撰的。
如果你關注智慧手錶或是這個領域的從業者,會發現從2013年的所謂智慧手錶元年開始到今年兩家世界級的產品問世,智慧手錶從簡陋粗暴的1.0時代邁入了講究設計、重視平臺的2.0階段。 這當中,創業者開始從主動「漸變」為被動,機會在哪? 這是個能幫上帝解決挑表難的問題。
他們正開始蠢蠢欲動
Swatch、TAG Heuer、TISSOT,這一串兒目前已知要開始做Smart Watch的瑞士表廠們成了奢侈品行業第一批整裝待發且不顧降低身價的探索者。 當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61年曆史,仔細想想其實他們也是蠻拼的。
如果你對傳統腕表情有獨鐘,會發現這三家表廠背後的「故事」。 作為法國奢侈品大鱷LVMH集團旗下的品牌,TAG Heuer還不及同門的ZENITH、Hublot來得上檔次。 而Swatch和TISSOT本是一家,都隸屬于Swatch集團。
兩家在腕表行業沉澱百年的公司為智慧手錶「轉身」,要麼是愛上你了,要麼就是恨上你了。 來看看下面這份名單:
頂級:PATEK PHILIPPE、VACHERON CONSTANTIN、Jaeger-LeCoultre、Glashütte Original、Cartier等。
奢華:IWC、ROLEX、ZENITH、Panerai等。
豪華:LONGINES、NOMOS、TAG Heuer、Maurice Lacroix、MONTBLANC等。
親民:TISSTO、MOVADO、HAMILTON、CITIZEN等。
時尚:Hermès、LV、CHANEL、BVLGARI、Swatch等。
如果你「眼尖」,會發現前文出現的三家表廠在整個瑞士鐘錶行業中佔據的分量和身處的地位。 簡單的說,拋開時尚奢侈品檔位,智慧手錶已經讓豪華 & 親民類的一小撮兒表廠們「心花怒放」了,但悲劇的是他們現在只是在「顱內高潮」,也就是通過「賭」的心態「試」這件事兒。
Jony Ive可能說的沒錯,Apple Watch或許真能令一小部分瑞士表廠「心驚膽顫」,但遠沒到他想像中的那麼「不可一世」。
嗯,智慧手錶的「高潮」才剛剛開始。
創業者的機會都在哪
和一些國內做智慧手錶的創業者有過多次接觸,垂直的使用者需求和全面的功能覆蓋是目前國內智慧手錶都在力爭的產品方向。
而在智慧手錶的2.0甚至3.0時代,有格調的設計、當地語系化的增強和高垂直的需求也許更能助產品一臂之力。
簡單的說,設計是硬體產品最值得花心思、耗成本的部分,沒有之一。 我們發現諸如MOTO 360、Apple Watch、LG G Watch 2等智慧手錶都把產品重心放在了硬體和交互設計上。 也就是說那塊兒既沾時尚又碰科技的智慧手錶需要第一眼抓住你我的心。
顯然,設計並不是國人的專利。 我們看到市面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智慧手錶,真的還沒有一款抓住我的心,的心,心。
再來看看當地語系化增強,這個做起來並不是指把介面翻譯成中文並和大眾點評簽個戰略合作那麼簡單。 它需要在交互體驗、識別回饋、操作方式等環節上盡可能的「人文化」。 我要的其實不是一個中文的Android Wear,嗯,你我都懂。
高垂直需求是目前創業者在智慧手錶上做的最順手且最糾結的一件事,憑藉單點突破實現價值,這是句老掉牙的「屁話」,但創業者迫不得已,必須做這個決策。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和智慧硬體一樣,越是關注平臺、全面的產品發展瓶頸越嚴重。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嗯,用這句話形容當下的智慧手錶,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