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初創企業到底是創造了崗位還是毀了很多崗位呢? 答案似乎是二者兼而有之。 據最新的就業報告,初創企業似乎拖累了就業增長,過去兩周初創企業為此深受詬病。 《美國大西洋月刊》認為初創企業不應該為就業增長不力負責,而《紐約時報》刊文指出初創企業的就業泡沫,《福布斯》認為初創企業連自身的生存都成問題,更甭提拉動就業了。
仔細一想,上述媒體的觀點也有失偏頗。 科技初創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當然不能與大型的集團相比:蘋果有4萬雇員,通用汽車在1955年的雇員達到了40萬。 初創企業雖然直接創造就業崗位不是很顯眼,但我們不能忽視因創業間接創造的就業機會。 蘋果的應用商店創造了超過40萬的就業崗位,Facebook的巨大成功直接創造了一批新職業,如社交行銷員和社區管理員,這些崗位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在一些小規模的初創企業,有很多人並不是全職,他們有點像「自由人」。 目前湧現出一批Etsy、Dribbble和PeoplePerHour一類的線上求職市場,這些網站能夠説明企業和自由職業者實現無縫隙快速對接。
初創企業其實創造的就業機會是很多的,也許是因為工作力市場和工作力素質沒有準備好。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計美國在下個十年間技術和分析類工作力缺口將達2億。 據HireArt上的招聘人員反應,目前在HireArt招聘SEO經理、社交媒體經理和技術文案很難。 技術變革註定會淘汰一批雇員,這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反思。 當這部分人擁有的技能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他們應該何去何從?
其實,為員工做培訓以實現職業轉變沒想像中那麼難。 有很多人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即可重新上崗。 HireArt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線上課程,有使用者通過HireArt線上自學Excel,然後成功實現再就業。 一些初創企業也在致力於改善線上教學,如General Assembly、Udacity和Udemy。 這些企業提供的培訓專案是免費向大眾開放的,而且與招聘企業的需求很契合。 HireArt希望使用者通過線上培訓學到實實在在的技能,而不是那些紙面上的東西。
要想更快更好地學到技能不僅需要使用者自身努力,也需要這些線上學習網站能夠提供更好的培訓硬體設施。 與此同時,就業市場的透明度也需要把服務跟上,這樣雇主才能更明晰地瞭解到所面試人員的各項技能。 與其責難初創企業帶來的變革,不如做出改變,使工作力的素質再上一層樓,這也許才是提高就業率的終極途徑。 (CSDN 編譯:朱慧濤)
來源:TC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