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殺手」AOL收購 Gdgt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收購 創業公司 已經
摘要: 據 TechCrunch 的獨家報導,AOL(美國線上)正在與消費電子網站 Gdgt 商討收購事宜,訊息源稱收購將在幾天內完成。 目前,TechCrunch 已經與 Gdgt 取得聯繫,但尚未收到回應。 工具型科技網站

據 TechCrunch 的獨家報導,AOL(美國線上)正在與消費電子網站 Gdgt 商討收購事宜,訊息源稱收購將在幾天內完成。 目前,TechCrunch 已經與 Gdgt 取得聯繫,但尚未收到回應。

「工具型科技網站」 Gdgt

作為一家關於消費電子網站,Gdgt 誕生於 2009 年 7 月 1日,由 Engadget 聯合創始人 Peter Rojas 和 Engadget 主筆 Ryan Block 共同創立。 它以社區為基礎理念,具有 Wiki 的特色,使用者可以添加產品資訊,也可以尋找相關產品的評論,這種 UGC 的網站運營模式的好壞完全取決於讀者本身。

照創始人的話說,Gdgt 是一個「工具型網站」。

或許因為老東家的關係,Gdgt 與 AOL 旗下的 Engadget 的合作已經持續一段時間。 Gdgt 將其使用者發佈相關的海量產品資訊、使用者評論、問答和討論同步到 Engadget 上,而作為回報,Gdgt 收穫了 Engadget 海量的讀者群。

Gdgt 的母公司 PastFuture 目前已經籌集了 372 萬美元,投資者包括 Spark Capital, True Ventures, Betaworks, AOL Ventures, Lerer Ventures 等等。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關於 Gdgt 的收購傳聞了,TechCrunch 表示,在過去幾年,Gdgt 曾受到 CBS, Amazon(亞馬遜), CNET 的興趣。 這也意味著,AOL 的這筆交易不一定能夠敲定。

創業公司的殺手——AOL

90 年代末,叱吒風雲的 AOL 一度壟斷北美撥號上網業務,從 2005 年起,這家頑冥不化的老牌互聯網開始通過收購初創公司來彌補寬頻業務下不斷流失的使用者。

然而,長期以來,AOL 一直扮演一個毀人不倦的角色,被廣大年輕人揶揄為「創業公司的殺手。 」其中最「經典」的一幕是 2008 年 AOL 以 8 億 5 千萬美金收購社交網站 Bebo,然後在不到兩年後以低於 1 千萬的價格拋售,投資損失幾乎達到 99%!

2005 年,AOL 收購 XDrive。 然後使用者大量流失。 三年後,AOL 想賣掉 XDrive,可惜連最低開價都沒人要。 最終公司只好把 XDrive 的網站流量轉到競爭對手 Box.net 和 Elephantdrive.com,這個交易 AOL 損失了 5 百萬美金。 2006 年 AOL 收購了 Userplane.com,一個提供圖表的軟體平臺,當時 MySpace 的聊天室就是用了這個系統。 後來,Userplane 的月獨立訪客跌至不到 15 萬,而且 MySpace 也從其客戶名單上消失了。

收購的「媒體帝國」

新聞網站是 AOL 收購計畫的重要矛頭指向。 2009 年 6 月 11 日,AOL 收購了地區性新聞網路 Patch。 矽谷圈熟諳的 TechCrunch, Engadget, The Huffington Post(赫芬頓郵報)同樣在其麾下。 除此之外,AOL 旗下的媒體資產還包括電影資訊網站 Moviefone、遊戲資訊網站 Joystiq 等。 目前,AOL 的新聞網路中擁有超過 2 萬個博客,海納百川。

對媒體業務的戰略轉向源于 AOL 在 2009 年上任的 CEO 蒂姆·阿姆斯壯(Tim Armstrong) ,這位前 Google 北美銷售主管的上任適逢時代華納與 AOL 分拆。 於是,公司確立了新的發展方向——成為「媒體帝國」。 在完成對赫芬頓郵報的收購後,AOL 將所有媒體業務合併,公司更多地希望通過構建龐大的媒體資產來獲得更大範圍的覆蓋。

2011 年,AOL 一份內部備忘錄洩漏,在這份長達 58 頁的備忘錄中,AOL 描繪了所謂的「AOL 之路」,即如何成為「媒體帝國」。

然而,這一戰略遭到了外界的廣泛批評。 隨後,Engadget 8 名編輯從 AOL 離職。 The Verge(原 Thisismynext)的誕生正是源于 Engadget 與 AOL 的那次衝突。

這種震盪同樣發生在 TechCrunch 身上。 2011 年 9 月,TechCrunch 創始人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向 AOL 攤牌,隨後專欄作家 Paul Carr 離職,11 月,高級編輯 Sarah Lacy 離職,12 月 CEO Heather Harde 離職。

由於核心成員的離開,這些科技博客的文章品質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毀人不倦」?

AOL 何以成為毀人不倦的「創業公司殺手」?

我們早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三點:

管理層腐敗臃腫,不思進取,到處鉤心鬥角

AOL 不再關心他們的客戶群體

AOL 不再是搜索的代名詞,而且現在成了年輕人取笑的物件

從公司高管的從業背景看,作為銷售出身的 CEO, 蒂姆·阿姆斯壯對媒體資產的收購顯然是以媒體為載體加強 AOL 的廣告收入。 Engadget 前編輯 Paul Miller 認為,AOL已將內容視作用於銷售廣告的廉價商品。 這在商業上來說很合理,但不會帶來好新聞。

簡而言之,AOL 正在以犧牲新聞品質的手段換取流量。 一個臃腫的媒體巨頭企圖以一種模式套用旗下所有收購而來的媒體機構,這顯然不現實。

另一個有趣的解釋:大家以前樂於給一個新興的小公司爆料。 但現在面對的是一個龐大臃腫的 AOL,一個不再酷的 web 1.0 公司,誰還會有興趣爆料呢?

如果 Ggdt 收購消息屬實,那麼我們祝它好運。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