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要成功實現的步驟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雲計算

對企業來說,要成功實現雲計算,達到預期的業務目標,採取務實的步驟是關鍵。 而Platform CEO周松年總結了實現雲計算的四個關鍵步驟:查學習、使用場景、實驗驗證、投入生產。

雲計算作為一個剛發展起來的新事物,因為許多企業還在摸索階段,成功的案例不是很多,因此企業在實施雲計算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做調查,明白學習相關的技術、產品、好處和風險。 在調查理解以後,企業就要明確自己建立雲的目的,明確要實現的目標,並且對實現的雲做出規劃? 之後就是先實際的建立雲環境,從定的基礎設施和應用開始,進行實驗性的專案,驗證雲的適用性,最終投入到實際大規模的生產使用中去。

步驟一:調查學習

企業要想從煙囪式的、以伺服器為中心的資料中心遷移到雲資料中心,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查學習,從自己的業務出發,學習關於雲的各種知識,明確雲能帶來的好處以及是否需要轉向雲? 在這個環節,有三個方面需要特別關注。

其一,明確一個概念:雲計算並不僅僅是虛擬化。

企業在考慮雲計算的時候,最常遇到的困惑就是「虛擬化」與「雲計算」的關係。 儘管很多雲環境的構建都採用了虛擬化技術,但虛擬化並不等同于雲。 雲計算需要對大規模的資源進行集成與調配,它經常需要虛擬化的技術,但又超越了虛擬化技術;在雲計算環境中,既有虛擬機器,也有物理機,所有的資源都需要被集中管理和調度。 正如Forrester資深分析師James Staten所言「虛擬化是實現雲計算的一個步驟,但實現了虛擬化並不等於實現了雲計算」。

其二,瞭解實現雲計算所需要的核心技術和產品

雲計算是一種新技術,但並不是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都是新的。 比如說雲計算的資源和應用都不新:硬體資源還是X86伺服器、小型機、大型機、存放裝置等;而應用也是原來的業務應用,只不過是要部署在雲裡面運行而已。

雲計算的新體現是在對雲的管理上,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供求關係來類比雲計算:資源是「供」,應用是「求」,與傳統的計算模式相比,雲計算最大的不同是在供求之間出現了一個新的「棧」,這就是雲管理軟體,它要擔負起整個雲環境的管理重任, 一方面要面向資源,對資源進行自動化的管理和調配;另一方面要面向應用,滿足應用對資源的需求。

雲管理平臺的核心是自動化的,能夠智慧地感知應用、資源並進行動態、靈活地調配。 對雲管理軟體來說,另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是「開放性」,由於大多數雲環境都是異構的,這種異構不僅是硬體資源,還包括軟體資源,比如不同的作業系統、不同的虛擬機器等,這就要求雲管理平臺是一個開放的架構, 能夠包容並集成各種異構的硬體和軟體資源,支援不同的應用,只有這樣,客戶才不會被某個廠商鎖定,陷入新的「雲煙囪」之中。

其三,瞭解雲計算給人員和組織架構帶來的變化

這包括了三個方面;首先是領導和最終使用者的支援,雲計算的實現不能僅靠IT部門的努力,需要得到企業領導的大力支援和營業單位的參與和配合;其次是IT的管理方式和組織架構的變化。 在傳統的IT架構裡,IT部門的管理模式也是煙囪式的:伺服器管理員不會去管存儲,相應的,存儲管理員也不關心伺服器的狀況,而實現雲計算意味著IT部門從成本中心轉變為服務中心,對業務應用提供全面的支援。 在這種情況下,IT部門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流程的改變就不可避免了,IT人員的知識技能也需要提高。 最後,還需要瞭解雲的使用和運作模式的改變,包括安全、服務水準以及計費等。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