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計算發展戰略規劃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中國 產業 國家級

考慮到「寬頻中國」戰略歷經波折才提上國務院議事日程,「雲中國」要想成為「國家級」的戰略,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現實是,雲計算現在更多還停留在「部門級」水準,可以納入專項規劃(科技規劃或產業規劃),但暫時難以納入國家級戰略規劃。

中國的國家雲計算發展戰略規劃是什麼? 簡單地說,這樣的規劃是不存在的。

這篇文章如果就這樣結束了,也是可以的。 不過這未免令人掃興,現在讓我們假設,如果中國的國家雲計算發展戰略規劃存在,它會是什麼樣的?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提及並不存在的「中國的國家雲計算發展戰略規劃」,大約是看到別的國家有這樣的規劃,因此推想中國也應該有,但事實上中國確實沒有。 所以文章應該先從中國為什麼沒有這樣的規劃談起。

1、人大代表:應制定國家級雲計算戰略規劃

2012年0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廖仁斌建議,制定國家級雲計算戰略規劃,促進雲計算更好更快的發展。 這一資訊告訴大家,已經有人知道沒有這樣的規劃,並希望國家制定這樣的規劃了。 此前,倪光南院士也提出過同樣的建議。

廖仁斌認為,雲計算被國家「十二五」規劃列為重點扶持的戰略新興產業,將帶來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使資訊技術基礎設施和資訊應用成為「即開即用」的資源,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同時,加快雲計算的發展對我國打破國外公司資訊技術領域壁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廖仁斌為此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 例如,主張大力推進應用創新,促進雲計算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調整推進方式,由政府推進向市場拉動轉變。 二是抓住應用創新突破口,以點帶面推動雲計算的普及發展。 等等。

難點在於,要制訂國家級的戰略規劃,首先要就雲計算是不是「國家級」的,達成共識。 如果真認為雲計算會帶來某種「根本性改變」,也許這種共識更易達成。 其次對規劃要針對解決的問題,也要達成共識。 眾所周知,雲計算當前存在著嚴重的重複建設,如果大家真的認為有必要「由政府推進向市場拉動轉變」,也許這種共識更易達成。

考慮到「寬頻中國」戰略歷經波折才提上國務院議事日程,「雲中國」要想成為「國家級」的戰略,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現實是,雲計算現在更多還停留在「部門級」水準,可以納入專項規劃(科技規劃或產業規劃),但暫時難以納入國家級戰略規劃。

2、中國與世界看到的雲計算有何不同

制訂國家級戰略規劃的前提是,事情具有全域戰略性。 比如以往提「資訊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域的戰略舉措」,因此才有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2005年通過的「國家級」的《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

雲計算是否取得了資訊化這樣的地位呢? 我們不妨實證觀察一下,資訊化有六個要素:資訊網路、資訊技術應用、資訊產業、資訊資源、人才和政策法規。 雲計算在中國,目前更多被當作科技和資訊產業,科技對應科技部,資訊產業對應工信部;即使雲計算在資訊化中五臟六腑俱全,也要通過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才能談得上國家級戰略規劃。 以目前條件,由科技部制訂《中國雲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工信部制訂雲計算產業發展規劃,是具備條件的;但制訂國家級戰略規劃,還只是美好的願望。

從實質問題來看,中國和世界對雲計算的戰略認識,是有差別的。 中國從科技、產業兩個角度看,是高度重視雲計算的。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從這兩個角度充分肯定了雲計算。 國家在「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下,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中,提出促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明確了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 科技和資訊產業都很重要,但都有國務院下具體的職能部門來管。 在全域和戰略這兩項上,都還提不到「國家級」上來。 由於技術和產業驅動,一旦從戰略上缺乏其它要素(如需求和應用)的制約,重複建設問題往往只能在局部上解決,這是規劃頂層設計上的問題。

美國發展雲計算有自己的國家級戰略考慮,它並不以科技、產業這兩點為雲計算的重心,2009年9月奧巴馬政府宣佈的長期性雲計算計畫,主要目標第一條就是「繼續朝著基於服務(與技術和供應商無關)的環境遷移」。 強調把雲計算作為工具所要達到的目的,例如「提高政府打造透明、開放、參與型政府的能力」,「支援政府機構完成其使命」。 日本2010年2月提出的智慧雲戰略強調,一是促進雲服務的多樣性應用,二是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開發雲技術及周邊技術,同時採取戰略性的措施推動創新,此外還有建設電子政府雲。 總之都是落在業務本身上,而不是技術上。

由此可見,中國眼中的雲計算,更多具有1.0的特點。 而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雲計算,更多具有2.0的特點。 雲計算1.0是指技術和產業驅動的雲計算,雲計算2.0是指需求和業務應用驅動的雲計算。

說明這些,是為了使大家先有個全域概念,不要誤以為下面介紹的雲計算規劃思路,是全面的國家規劃和戰略規劃,它們只是分散在國家下面各個局部的想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局部性;也不要苛求這些規劃面面俱到,有些局部引發的問題, 只有上升到全域的條件具備後才能夠解決。

二、從科技發展角度規劃雲計算

2012年6月,國家科技部推出《中國雲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徵求意見並報批國務院,從中可以看出從科技這個重要視角對雲計算是如何規劃的。

這一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期,在雲計算的重大設備、核心軟體、支撐平臺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自主可控的雲計算系統解決方案、技術體系和標準規範,在若千重點區域、行業中開展典型應用示範, 實現雲計算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化,積極推動服務模式創新,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引領雲計算產業的深入發展,使我國雲計算技術與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具體目標包括:(1)研究建立雲計算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研製技術評測工具與平臺,開展評測服務;(2)突破重大關鍵技術,研製重要系統,形成面向區域、重點行業的各類雲服務整體技術解決方案;(3)開展關鍵技術與系統的應用示範。

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主要是:

(一)研究和建立雲計算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

包括研究和建立雲計算技術標準體系,研究雲計算系統核心軟體、硬體設備、應用服務示範平臺及雲計算資料中心的評測方法,制定雲服務評測指標體系規範,研製配套的評測工具,建立測試環境和平臺,並開展評測服務。 制定適應不同行業需要的雲計算安全要求和評測方法標準,保障雲服務的網路和資訊安全。

與產業部門對標準的規劃重點在服務和運營不同,科技部規劃側重的是技術體系。

(二)突破雲計算共性關鍵技術

突破支援萬級併發任務的雲伺服器節點技術,支援十萬量級節點有效交互的資料中心互聯網絡結構與通信棧技術,支援身份認證、加密與隔離的硬體安全技術,大規模分散式資料共用與管理技術,資源調度及彈性計算技術, 伺服器虛擬化等雲計算關鍵技術。 突破雲計算應用服務開發和運行環境、使用者資訊管理、運行管控、安全管理與防護、應用服務交互、雲計算智庫等共性支撐技術。 開展雲計算安全體系架構研究,構建自主可控的雲計算安全體系架構。 掌握雲計算環境下使用者身份管理技術以及雲計算應用服務的安全防護和風險評估技術。 研究雲計算網路技術,突破雲計算資料中心虛擬化、大頻寬環境下的存儲與資料網路融合、虛擬機器接入、多使用者資料隔離、跨集群通信與資料移轉等關鍵技術。 研究雲計算資料中心 (包括新型製冷系統、供配電系統、模組化資料中心)綠色節能關鍵技術。

與產業部門規劃重在產業化不同,科技部規劃側重在技術研發突破。

(三)研製雲計算成套系統

突破大規模資源管理與調度、大規模資料管理與處理、運行監控與安全保障等重大關鍵技才,研製按需簡約的雲作業系統、EB級雲存儲系統、支援億級併發的雲伺服器系統、雲計算中心網路大容量交換器,研發相應安全防護產品與軟體, 形成雲計算技術產品體系,構建雲計算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

具體包括四個方面:(1)雲作業系統及雲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軟體研製;(2)億級併發雲伺服器系統研製;( 3) EB級雲存儲系統研製;(4)雲計算中心網路大容量交換器研製。

從歷史經驗看,這方面規劃要取得實效,關鍵在於把指導思想中的「以應用需求為導向」落到體制機制的實處上來。 這個應用,不應停留在驗收前舉例說明式的「應用」水準上,要真正與產業化結合。 在這方面,科技部與工信部需要理順關係。

(四)開展典型應用示範,推動產業發展

從實際運行來看,發改委和工信部相當重視應用示範,特別是地方的應用。 科技部規劃的應用示範側重于政府公共服務領域、區域性的雲計算公共服務示範系統,以及重點行業應用示範。

三、從資訊產業發展角度規劃雲計算

據媒體披露,工信部正在制定一個雲計算產業戰略規劃。

作為產業主管部門,工信部一直致力從產業發展角度推動中國雲計算發展,2008年以來,一共頒發了大約300張IDC牌照,這些IDC成為雲計算產業發展的基礎。 工信部與發改委曾于2010年10月聯合下發《關於做好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採取積極的扶持促進政策,並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 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雲計算創新發展的試點示範工作。 2011年,支援建立了有200多家企業參加的中國雲計算基地聯盟,指導聯盟對各地資料中心進行統籌規劃。

綜合各方資訊,我們試圖歸納工信部在發展雲計算產業方面加強規劃引導的一些可行思路:

一是加強規劃引導和合理佈局,統籌規劃全國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雲計算服務產業發展,支援形成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色的雲計算應用。

結合軟體產業發展和兩化融合的應用需求,加快研究並制定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戰略,開展雲計算規劃工作,以指導雲計算產業發展。 增強對雲計算和應用的調控,加強各地方雲計算中心的規劃論證與建設審批工作,抑制重複建設和不當投資,並注重增加國產軟硬體產品與設備的採購力度。 一種意見認為,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要立足本土應用,推動行業雲逐步成為現階段中國雲計算的主要形態。 對掌握在各個行業、各個垂直的部門中的有價值資料進行挖掘、及時提供服務。 在產業發展方面,要打造自主可控的雲計算硬體核心裝備和雲作業系統,從雲計算基礎架構到運營,再到軟體服務促進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廠商協同發展,共同完善產業佈局。

1)著力抓好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資訊安全產業等「十二五」規劃落實。 優化產業佈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大力推進中國軟體名城、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動軟體業在主要城市的集聚發展和變大變強。 組織實施好國家軟體公共服務平臺專項,創新服務運營模式,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 工信部強調在軟體服務業基礎上發展雲計算產業是可以理解的,需要進一步看到大資料可能重新定義業態這一前沿趨勢。

2)加快培育新興業態,不斷拓寬應用市場。 把握ICT融合趨勢,支援資訊技術服務業務支撐工具研發和服務產品化,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環境下的新興服務業態。 發展面向製造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援基礎良好、開展加值稅擴圍試點的地區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總結經驗基礎上逐步向其他有條件地區拓展。 強調生產性服務業,這是工信部的又一特色。 雲計算要在兩化深度融合中,對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形成發揮積極作用。

3)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深化產業鏈協作。 加強分類指導,著力培育一批管理水準先進、創新能力強、規模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 引導骨幹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為小型微型企業和新創企業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梳理工作流程,促進創新資源合理流動和配置,加快建立政產學研用(按:這裡不光是產學研)協同的工作體系。 抓龍頭企業,是產業部門的傳統和優勢,是使應用實現產業化的重要抓手。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