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創業為什麼失敗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電視購物 知乎 使用者服務 價值鏈 公式

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創業不易,甚至創業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下面看看知乎網友總結的經驗教訓,既有創業者,也有投資人,也有創業公司的員工;既有連續創業者,也有剛創業不久的在校大學生。

@陳曦

在08年-10年,我做了一家手機閱讀公司,在20多個人的隊伍中,做了kjava、symbian、iOS的用戶端。 一開始的時候也做過盜版,後來有幸得到了一個內容巨頭的授權,靠SP代收費和最後賣產品做外包,兩年內賺了幾百萬。 再後來SP被整頓,收入下降到每個月只夠發工資,最後我把團隊盡可能的裁剪,但沒關,因為還有使用者在用,時不時還有人打客服電話到我手機上。

這次創業不能說是完全失敗,我學到了很多,認識了很好的人。 分享下我對這段經歷的想法:

1、任何生意都是那麼一個公式:流量大小及成本*轉化率*客單價*回頭客比例-產品服務的成本-公司運作的成本 >0?。

這導致我現在看任何事情,都最快的時間套到這個公式裡。

也許未必對,歡迎各位指正,我很想瞭解到超出我經驗範圍的事情。

2、上面那個公式延伸出來:利潤/時間=? 人生太短暫,我不想再做沒有效率的事情。

3、看好價值鏈。 手機閱讀是個價值鏈很長的事情。 上游有作者、有內容供應商,下游有SP、有運營商、有推廣公司。 各個利益點都是要錢的主兒不說,很多環節都是不可控的。 我羡慕Apple這樣通吃產業鏈的公司,當然我也知道這很難做到。

4、永遠不要心存僥倖。 當時認為最可能出問題的地方,最後一定出問題。

5、對員工好一點。 如果跟隨我的人都沒有賺到錢,創業就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這次創業後,我會請最貴最好的人,不會吝嗇錢。 請不到最貴最好的人,就是沒有效率。 最貴是因為最好,有道理的。

6、永遠不要因為要賣掉公司而做一家公司。 我以後再也不會。

7、心存感激。 我認識了很好的投資人,他仍是我下一次創業的投資人。 我認識了很多很好的人,他們給了我很多説明。 其中很多人,在下一次創業中我才認識到他們的説明原來那麼的有價值,我真心的感激他們。

8、我應該堅持我認為對的東西。

@楊明慧

我創業5次,很早之前是百度的一名員工,08年辭職和朋友一起做第一家公司,做電視購物,當時的願望是做最好的電購公司,我們5個人,全部都是年輕人,經驗不多,但是每個人都很投入!當時我們對產品篩選非常嚴格, 對廣告管道的篩選也非常謹慎,包括使用者服務都做得很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員工增加到20 人。 也有了不錯的收入,積累了一些回頭客。 但好景不長,一個季度以後,開始有一些冒充我們公司的假公司在通過某種途徑買到我們的客戶資料後進行非法銷售。 我們不停的接到投訴,並且無法解決問題,當時感到非常困惑。 這是第一次創業並且第一次遇到比較嚴重的難題,業績下滑,團隊中的兩個朋友選擇了離開,當時還剩下我和另一位夥伴,我們砍掉了2/3的員工,留下了5、6個人來堅守陣地,但最後一句同行的話,讓我們選擇了放棄這個行業!

當時我們辦公室所在的大樓裡面還有另一家做電購的同行,他們的老闆才19歲,開著寶馬,買的房子!有一天我們找到他向他討教如何應對危機,一個小毛孩子給我們的答覆是:「幹這行你得會吹,會忽悠,會跑,你不用管用戶什麼樣, 買電購產品的都是白癡,正常人誰會買,你得想辦法來避免他們回來找你的麻煩。 」 我們很是驚訝,接著就是年底315晚會對電購內幕的曝光。 這時我們徹底選擇了放棄,因為我們不知道以我們微薄的力量怎麼才能在一個烏魚混雜的行業站穩腳跟。

『這次創業給我的啟發就是,前期的選擇過於草率,沒有調查並瞭解整個行業的狀況就進來幹,等於沒有了解戰場地形的士兵去打仗,必死無疑!還有就是經驗太少,呵呵,咱不會騙人!』

第二個專案是在一個月以後,我在我所居住的社區做了一個社區代購服務網站 - 「生活時間」,當時僅自己一個人,我沒有註冊公司,網站主要服務于社區內的所有居民,我當時與附近大大小小的超市談合作, 讓使用者在我的網站上提交他們需要購買商品的訂單,然後我進行統一採購並送貨到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這樣就服務了很多上班忙碌的和腿腳不便的人,我還添置了一台400電話來供一些不上網的人使用, 做這個網站的起因是因為有那麼幾天我不想出門但是我還想去外面買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我發現我沒有辦法兼顧這兩點,超市也不提供送貨。 所以我就想出了這麼個點子。

我在社區裡發了一周的傳單,反響很不錯,發展速度出乎我的意料,逐漸開始有很多人使用這項服務,我也因此吸引到了一位投資人,他提供資金支援,我建立了一個20人的採購和送貨隊伍,我當時經驗還是不夠,雖然懂互聯網, 但是畢竟也是第一次做。 後來我有點想把它做大了,但當時我不知道怎麼才能做大,因為一開始我就沒想過這個網站做大以後是什麼樣子。 一直很糾結,投資人也不是很在行,當時的狀態很奇怪,心情很不穩定,有時激動有時發愁,有時又陷入思考當中,屢次想提筆做一個計畫書,但是什麼都寫不出來。 一個月以後,思想壓力太大,我讓投資人找了一位頂替我的人來負責以後的事情。 網站賣掉了,我用這些錢報了人民大學在職研進修班,我總結了我的狀態之後發現我可能是缺少商業運營的知識,所以才會沒頭緒!我就報了人大的在職研班,開始學習。

『這次學到了不少經驗,而且比較後悔當初把這個網站賣掉。 這次創業的缺點也比較明顯,沒有合理的商業計畫,這也怪我當初並沒有想把它做到多大,我只是想服務一下社區居民而已,管理經驗不足,導致心態不能合理的調節,這也都是我總結下來的缺點。 』

第三個專案是09年夏天,當時美國金融危機剛剛過去,中國也受到一些影響,一次和朋友聊起來這個話題,然後我們就在想什麼行業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小的,想了整整一周,想到了教育培訓。 當時想做一家專注于軟實力培訓的機構,我諮詢了我的老師和同學,他們都覺得比較有意思,我幾乎走訪了北京全部的民辦學校和一半左右的大學。 發現軟實力的確是目前學生們最缺少的一項技能。 我註冊了一家公司,「美景教育」 我做了詳細的專案計劃書和投資計畫書。 我和我的一個朋友參與管理,講師由我之前的同事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的朋友以及人大的幾位同學來擔任。 初期我聯繫了3家民辦學校,在每個週末給學生講課,我們用16型人格測試考察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情況,然後按照企業標準篩選出一部分學生進行免費培訓。 培訓內容有面試、職場溝通、office軟體、自我激勵等課程。 反響很強烈,1個月左右我們吸收了大約2000個會員。 在每一個合作學校開展了很多的拓展活動,我們把學生會變成了一個類似商業體系的學生機構,學生們也因此賺到了很多錢學習到了很多商業經驗。 後來我找到了一位投資者,因為當時我沒有足夠的資本來擴大我的公司規模和講師團隊,我急需一位投資人幫忙,我將所有希望都寄託于我的投資人,因為年底的時候我發現北京已經出現了另外一家同樣業務的機構,發展速度非常驚人。

可能是運氣不好,還是老天沒有眷顧我,連投資協定律師都已經幫忙擬好了,投資人突然告訴我他把大部分資金投資到了期貨上,理由就是一個朋友推薦他並告訴他穩賺不賠!專案因此泡湯了。 資金鏈斷裂!

這次本應是一次成功的創業,但是因為當時個人資本力量不夠,兩次遇到的投資人都是非專業人士,實在是覺得很倒楣。 現在「星職場」已經的很大了,而我的公司卻因為資金問題,死的很慘!教訓是明顯的。 經驗也是刻骨的!

目前我與朋友又開始了新專案合作,創業越來越有意思,它不斷的在用事實告訴你問題的根源在哪裡,然後吸引你去繼續做新的事情,你會習慣性的去避免之前遇到的所有問題,你還會像孩子等著看動畫片一樣的等待新問題的到來, 然後從赤膊上陣到全身鎧甲,解決一個新問題就多了一片新鎧甲,最後的你必然會是—— 刀槍不入,戰無不勝!

@大熊

我不管別人的創業經驗是什麼,我只分享一下我自己創業,做過兩家公司的經驗:

1、創業的方向很重要,也許做有些方向,你只要做了,就一定會賺錢,而且很輕鬆,比如說03~05年的SP,我做過;

2、創業最重要的是團隊,而不是資金,我曾經花錢招募過我的團隊,他們都很盡職盡責,但我依舊在08年累得心臟都出了問題,只是因為他們雖然敬業,但依舊不是創業者,創業者僅自己一個人。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你是否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創業團隊,那些認同方向,認同你,認同公司價值觀的人,一起來創業,這是我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東西——團隊,不是說,你公司的人都是你的團隊,其實,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創業團隊的;

3、不要因為創業而創業,我對那些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就因為唱了個「在路上」而整天熱淚盈眶的創業者表示無語,他們糟蹋了創業這個詞彙;

4、創業,失敗的可能性是遠大於成功的,希望大家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這不是戲言。

@洪波

90年代中期,我就開始創業。

很幸運的是,我現在還活著,我是真朴教育的創始人,真朴教育旗下的聶衛平圍棋教室現在是中國兒童圍棋培訓行業的第一品牌。

如何看待創業?先寫下這樣一句話吧: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

創業,對我而言,是看清自己,看清這個世界很好的一個工具。

我先談談能活到今天的一個重要原因:敬畏。

我是浙江人,第一桶金是99年從電視購物行業賺到的。 那個時候的電視購物行業剛剛萌芽,臺灣的同行帶著我們完全不懂的產品和美輪美奐的錄影帶來到了大陸...... 我只記得,很多產品,都賣瘋了。

那個年代,一個市級電視臺垃圾時間每天一個小時只需要2萬元(月費用),再在那個地級市布點,招聘營業員,一個月的營業額能做到50萬以上。 而且很多款產品我都是給全國發貨。 呵呵,坑了不少人。

有這個覺悟,也是一年後的事情了。 慢慢瞭解到行業的細節,產品的無效,廣告的言過其實。

我那時候年輕,但我真的很喜歡那個時候的自己。 我停了這個日進鬥金的生意,開始尋找別的專案。 沒有什麼原因,或者說,我的底限,我不願意突破。

眾所周知,電視購物這個行業一直到2010年,都是暴利行業。 但是我確實從來沒有任何的難受和後悔,哪怕是我在2005年投資餐飲行業失敗,到上海賣房子還債的時候,我都不覺得有什麼可惜的。

今天信筆寫來,真是非常慶倖當年的決定。

從2000年停掉電視購物專案後,很多年都一直沒有賺到過那一年的錢,而且05年前陸陸續續還虧損了不少。 但是我卻一直記得05年的夏天,在一個浙中小城散步,忽然腦子裡浮現出來的一個問題:如果現在你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你有什麼遺憾嗎?

1分鐘後,我笑了,真的沒有。 忽然覺得腳步好輕鬆。

帶著這份感受,06年我來了北京,開始了新的旅程。

ps:有先生曾問我:智慧從哪裡來?我沉思了很久,看著先生。 先生說了一個字:苦。

@潘欣

03-06年我也曾經有過一段不算成功的創業,雖然不是互聯網創業,只是一家公關公司的創業,但我也還算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1、興趣。 興趣一定要成為創業源頭,並能讓其一直持續下去。 我因興趣而創業,又因興趣而結束這段創業。 開端是0,但有興趣了,付出很大,見效也快;當我失去興趣的時候,一切都失去的很快。

2、堅持。 如果我為了錢不為了興趣,我當時可以再多堅持幾個月,事實上當時我也有客戶,公司生存無憂。 如果堅持幾個月,WEB2.0熱潮就迸發了,我多弄幾個客戶不在話下,只不過我選擇不繼續了,後來把這些找上門的客戶都推薦給其他公司了。 從經營企業的角度看,創業一定要堅持,未來的曙光可能隨時爆發。 尤其是,你明知道你所經營的方向一定會賺錢的時候,就一定不能放棄。

3、退路。 不要給自己留退路。 當我當時不想繼續公關公司的時候,我就開始尋思自己的退路了。 但是回過頭來總結,會發現,當你開始找退路的時候,你的公司就加速了衰落,因為你的心已經不在這裡。

4、現金流。 這個無需多說。 我當時的公關公司年營業額也有幾百萬,但一樣因為回款會存在很大的現金流緊張的危機。 更何況如今的互聯網公司創業基本只出不進。 嚴格的成本意識和現金流管理是創業者所必須具備的技能。

5、價值觀。 我對公關公司失去興趣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不願意給客戶回扣,但是行業氛圍如此,如果我不同流合污,我雖可以生存,但是因為很多單子因為回扣問題而失去感覺很鬱悶,因為我和那個產業格格不入。 當然,這個是一個負面的例子。 正面角度看,應該是先理順自己的價值觀是否符合你所選擇的行業氛圍是否匹配,否則你會很累。 不要奢望著靠自己改變世界,改變行業,你只是你。

6、資源。 這個不用多說了吧,人財物,總得具備點兒什麼,不要相信什麼白手起家的神話故事,並把自己幻想成紮克伯格或李嘉誠......

@申華章

沒有什麼真正的成功經驗,多次創業,有一次徹底失敗,其它主要的兩次都沒有能做大。 現在投身移動互聯網大潮,仍然在路上。

1. 知道什麼時候放棄。 做過一個技術很眩但沒有市場的東西,後來果斷轉向,才生存了下來。

2. 每過一段時間退一步看看大局,做事要執著,但也不能不考慮戰略。 沒有戰略的成功叫運氣,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不能只等著命運眷顧了。

3. 注重時間效率,做不大的事情不值得你堅守,那叫生意,不是企業。

4. 真心愛你的員工,永遠替他們著想。 我很高興我在幫很多以前的員工和朋友們成功。

5. 合夥人超級重要,如果你想創業但不知道做什麼,就學著做一個合格的搭檔吧。 相信我,這樣的人不多,如果你是,早晚有人會找你做搭檔的。

6. 無私地幫別人吧,並在創業過程中享受快樂。

7. 別忘了你的家,和你的健康。

@夏鉲

提供一個Zentertain的案例,Tapic遊戲,供抛磚引玉。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雖然Tapic不能說是嚴格意義的失敗,但畢竟其成績遠低於預期,可以作為案例提供一些思考。

創立Zentertain並加入iPhone App Store市場開發後,第一個產品是Tapic,一款類似Tap Tap Revenge的音樂拍擊遊戲。 此遊戲于2009年年底開始開發,定位是「加強版TTR」,不用依賴遊戲中的音樂,而可以用自己的音樂進行遊戲。

09 年底Tapulous的Tap Tap Revenge在App Store如日中天,免費版收費版等多個版本銷售非常火爆,於是當時我對Tapic極度樂觀,畢竟是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覺得踩在巨人肩膀成績應該不會差, 在排行榜沖到前幾名大有希望。 可等到歷時半年至2010年7月底發佈之後Tapic的成績遠低於預期,最高只在美國進入了收費400名。

總結經驗:

1、天時很重要。 從2009年底到2010年底以來,市場急速變化,各類遊戲大量湧現,Tap Tap類音樂遊戲已遠沒有之前流行。

2、不可低估品牌的作用。 TTR作為最早的iPhone遊戲之一,有大量的使用者群體,而Tapic是後來之輩,缺乏此使用者基礎。

3、要充分預估風險。 除了音樂類遊戲的受歡迎度變化,Tapic開發過程中,曾遭遇從iOS3切換至iOS4的轉變,遊戲方式大為更改。 更別提被App審核團隊數次reject。

4、明星效應不可忽視。 因為TTR裡都是名人的歌曲,TTR製作公司Tapulous可以借此進行行銷,而Tapic則不能。

5、行銷很重要。 Tapic雖然玩家回饋不錯,但依然缺乏有效的獲取大量玩家的管道。 行銷很重要,且隨著App Store生態的成熟越來越重要。

6、細節細節細節。 事後回顧Tapic的開發,覺得遊戲細節實在欠琢磨。

7、東邊不亮西邊亮。 日本收費榜Tapic曾進入前20,也算是補償。

8、如果再來一次,我會做的再快一點,功能簡單一點,重點突出一點,不貪大求全。

@劉寅

在大學期間曾經組建過一個團隊進行了一次創業,典型的學生熱情,做事大膽。 在獲得融資後,反而加速了專案失敗。 回頭看來整個過程有很多幼稚可笑的橋段和想法,也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

專案是做社區電子商務,我們是專注于校園市場,賣學生需要的商品和服務。

在武漢本地做出了一些效益之後,專案被杭州的一個老闆看中,有意向投資。 我們當時急缺的就是錢,沖著投資就冒失的把市場逐漸投向杭州。

由於缺少和融資商談判的經驗,燒錢的規劃上也缺少經驗,在合作初期,團隊就一直處於被動,話語權逐漸被老闆掌握,在老闆急功近利的強勢壓力下,業務的推動越來越吃力,堅持了大半年,杭州的市場沒有按預期的計畫吃透,錢卻燒了不少, 後來財務也出現了問題,團隊開始解散。 專案失敗了以後還打了官司,這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回顧整個過程,有以下幾個感想。

團隊+激情>資金。 這個公式在校園裡最能夠得到體現,也很容易成立。 卻在社會中的創業團隊裡面,這是相當寶貴的財富,也是很難追求到的。

不要冒失的放棄一個市場和投向新市場。 即使新舊市場的基本屬性可能相同,但是其中的一點差異化就足夠讓一個準備不充分的團隊完全崩潰。

不要讓投資商/老闆完全掌握專案決策權。 即使在現在,投資商對專案的過度干涉而玩死專案的例子屢見不鮮。 初始的談判尤為重要,來錢不難,給錢的人要足夠靠譜才是必要的。

公關。 回想為什麼打不開杭州市場以及為什麼武漢的市場卻比較容易,發現權力機構的支援十分重要。 在武漢有學校的官方支援和電子商務協會的支援,雖然都是非常表面的,但是也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團隊當時沒有正確的認識和珍惜這一點。 同時我也在想,如果和這些權力機構更深層次的進行合作,而不是僅僅向他們索取支援,可能專案發展會更好。

很多人都說學生創業都是小打小鬧,經驗不足失敗率高。 如果非要從當下學生的創業大環境來看,做這個結論也未嘗不可。 因為組建團隊,甚至成立公司,各種政策優惠,加上大學生的熱血、激情、創新、只為夢想不在乎薪資等特點,發展一個創業專案成本並不高,賺到錢的也不少,只是把專案做大的屈指可數。 其中有一部分是根本不想做大,對專案的生命週期心裡有底。 另有一部分是團隊成員品質良莠不齊,對專案掌控缺少經驗,市場觀念淡薄所導致。 不過現在牛逼和成熟的校園創業者越來越多了。

再說說校園市場和電子商務。 我認為這是實現社區化電子商務(此社區化指的是線下社區)最好的試驗田,沒有之一。 這個社區內使用者需求一致,搭建物流成本低廉,人人都有電腦,線上時間長。 打通商家和消費者的介質和模式很多,但是電子商務這塊是個空白,目前最好的辦法也只有學生團隊在內部實現(校園較封閉,外部商業專案根本無法植入)。 所以對那個失敗的校園創業,到現在還是充滿希望,同時也倍感遺憾。

@風影

創業一年,做個總結:

去年的3月份,我離開了之前創辦有半年的公司。 或許很多人以為,有過創業經驗的人再次創業會容易得多,我當時也這麼認為。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一個品牌的打造是需要時間和過程。

關於錢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下定決心創業,至少要準備半年的運營資金。 這麼做的好處有兩點:

1、公司的前幾個月,需要花時間去做宣傳,甚至招人等,運氣好的話可能一兩個月有業務上門,運氣不好的話半年才有業務很難說。

2、充足的資金能讓你安心做事,不至於月底到了擔心付房租,發工資,這樣相對就不會很被動。

如果錢不是很夠,多辦幾張信用卡吧,實在沒辦法還能用上。

關於現金流

這個概念可以這樣理解:早點從客戶那邊拿錢,晚點給供應商付錢,那麼你就獲得很強的現金流。 我們再舉個例子:假設你現在做一批廣告設計,前期客戶預付50% 一萬塊錢,如果你有好的供應商,可以把你印刷費用延遲3個月後付款,那麼在3個月中你用這筆資金能做很多事,付工資,交房租,甚至做宣傳獲得新客戶。

我們之前有過專案,前期只拿10%預付款,當時我覺得反正遲早要付的嘛,就把餘款推到了年底。 結果是專案進行過程中,雙方各種問題就出現了,對方一句「不合作」,簽署的合約等於一張廢紙。

所以,前期能從客戶那邊多拿點錢就多拿點,說不好白忙一段時間,對方公司就倒閉了。

關於節約成本

一開始創業如果是兩三個人,沒有必要租個幾十平方的辦公室,能省則省,20平方差不多了,空間擠擠還是有的,佈置溫馨點,交通方便點,附近有便宜的午餐就足夠了。

這裡,你會有個疑問:」公司環境不好不是很難招人嗎?「 記住,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人,他不適合和你一塊創業,真正認同你和你公司的,是不會在意這些的。

前大半年,三四個人,租了個80多平方的,很多空間白白浪費掉,每月房租就3千。 所以,節約成本也是獲得現金流的一種方式。

關於招人

知乎上有個《創業公司應該如何招人》,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裡面有些關於招人管道和方法的,我就不講了,基本都試過。

我的建議是:甯缺勿濫。 創業者學會看人很重要,不合適的人一定要狠心pass掉。 之前有次好不容易招了個程式師,每天似乎在糊弄任務,寫幾行代碼就給我看說完成到哪裡哪裡了,來了一個多月,啥都沒弄出來。 拿了幾千塊工資瀟瀟灑灑地走了。 只怪當時心太軟了,想給他機會,最終倒楣的還是自己。

記住:沒有人是不可以替代的。 公司缺人不一定死掉,大不了少賺點,但是濫用人一定會死掉。

招什麼樣的人,我是這麼做的,這些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公司的情況來:

1、應屆畢業生最好慎重考慮,創業公司培養人的成本很大。 有段時間,公司人多了反而我覺得很累,後來才發現白天的時候我基本要陪著設計師做設計給她指導。 但是想招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一是人家要求肯定高,而是我們不一定管得住他們。 我目前的做法是,有半年到一年工作經驗的,至少能找到還沒有被社會同化的,薪資各方面相對也容易談。

2、試用人階段一般公司都是三個月,目前我們的做法是:一試用期兩周,錄用發正式工資,不錄用沒工資;二是試用三個月工資低點,正式後工資高點。 這僅供參考,不過我還是建議試用三個月,兩周時間很難判斷一個人合不合適。

3、想要帶領一幫優秀的人,得先把自己變得優秀起來。 畢竟人都是現實的,憑什麼跟你混,那麼你錢多,那麼能從你哪裡學到東西。

關於管理

剛開始創業,很多事情需要創始人親歷親為,湊錢、招人、搞宣傳、做行政、跑客戶、甚至掃地、擦桌子,漸漸的人多了起來,任務也分攤出去了。 OK,可以放鬆了?NO!之前有一次出去談業務,回來發覺沒什麼進展,人畢竟都有惰性,所以,做為公司的老總,要的是結果。 立目標,求結果,把過程交給信賴的人。 還有,細節問題不能放過。

創業是一次心靈歷練的過程。 每天醒來面對的不是忽然成功了,而是無數個的困難和失敗,保持激情和專注。 還有,需要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最後推薦兩本書:

《創業者聖經》,很實用;

《浪潮之巔》,風趣講述大公司興衰。

@匿名使用者

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吧,典型的early stage startup,所以故事的營養可能少了些,教訓多過經驗。

故事從去年開始,本來在美國讀phd,去年激動的和2個朋友輟學回來創業,覺得發現了the next big thing, 夢想著用技術改變互聯網(不許笑!!!)。 這一年下來,見了不少人,聽了不少故事,專案卻做的很彆扭,方向幾經轉變,founder們在vision和股權上也產生過爭議,最後的專案更像是一個compromise。 雖然另外兩個partner還在繼續嘗試,我選擇了退出。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創業目前只能算是我個人的‘失敗’。 現在回頭來看,對於第一次創業的團隊,尤其是技術型的團隊,以下幾個方面是要在創業以前好好考慮的:

  團隊:先說創始人。 很多人都說同學合作創業比較靠譜,道理上很簡單 - 彼此間更信任,更團結,尤其是如果大家都是技術型的。 其實我們也是這樣,加上‘美國!名校!博士!輟學!’ 之類的標籤,挺能唬人的。 但事實證明我們幾個配合的並不是十分理想。 現在想想,我們背景相同,但性格不同,在對待事情上,我們的思維無法jump out of the box,所以只能大家在盒子裡面掐架,爭論都是那種沒有對錯,但誰又都說服不了誰的問題。 這也是同學創業的另外一個問題,沒有authority,即使人為的定一個CXO,founder之間遇到問題,不是title能解決的了的。 所以,也許專業不同的人在一起創業,摩擦會小一些。 再說員工。 一個公司的第一批員工一定要各個優秀,這個是理想情況。 殘酷的現實是,優秀的人都不願意去startup打工,一個企業也不可能擁有10個優秀的founder,能招到可以幹活的人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這一點和美國的差別的確很大(因為美國好的學校實在太多了,不論你是在東部的Ivy League還是西部的UC系,都有大量的優秀學生願意到startup裡面去嘗試一下)。 所以,對於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團隊,員工的 personality和技術一樣的重要。 員工一定要對互聯網有基本的sense,要有一個相對open的personality,這個對於早期團隊很重要,試想,團隊早期本來就即工作辛苦又條件艱苦,再整一群昏昏沉沉的人在一起,這活兒根本沒法幹。 我們就經歷過這種痛苦的時候,開始的想法是能幹活就行,後來實在受不了了,開始從大學招實習生,團隊的氛圍馬上就好了一些。

技術,產品和資源:我們因為自己技術的背景,一直把重點放在技術上面,希望做出一些有‘門檻’的事情。 雖然嘴上和心裡都知道產品的重要性,但產品一直是我們的軟肋。 沒有好的產品,自然也無法推廣。 互聯網創業要麼靠技術(像google),要麼靠產品(像。。。。 省去100萬字),要麼靠資源(像電商)。 在美國,因為並購市場的活躍,大部分的技術公司都有不錯的出路,再加上有高素質的創業者,投資人願意嘗試很tech的方向,很多startup也能做出讓大公司impressive的東西,最近的klout和hunch 就是例子。 但是在國內,即使創始人背景比較強,也很難做出很優秀的技術,即使做出了很優秀的技術,大公司也不太願意去花錢,因此也就沒有投資人願意去投。 所以,國內創業還是產品為王,資源為王,而且往往二者相互結合,現在流行的這些應用沒有哪一個不是這樣的。

方向:變方向是創業團隊最常見的事情了,我們也聽過太多的關於pivot的故事,因此每次都有一卡車的理由給自己,給想繼續堅持的人。 我們從最開始到現在,大概pivot了3,4 次,中間甚至還有來回pivot的情況,雖然每一次的轉變是給自己的另一次機會,但每轉變一次,團隊就散一點兒,錢就少一點兒,機會就錯過一點兒。 往往是回頭來看,如果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成功的例子,甚至有的還特別的成功。 但堅持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商業決定,試想專案進展的不順利,投資人不買帳,這個時候你要堅持,而你的partner希望pivot,並且拿著一份新的專案計劃指著你的鼻子說除非你能解決現在的問題,否則你這就是拿團隊的前途開玩笑, 在這個時候,任何決定都和商業無關。 現在我還是不知道,下一次我該怎麼辦,也許我等下應該在知乎上問一下這個問題 :-)

我一定會再次創業,希望下一次,團隊的skill set能完整一些,然後大家一起快點兒走,走的堅定一些。

@匿名使用者

2005年在一家發品轉銷商處做銷售工作,老闆想做髮廊管理軟體的代理,我學了一段時間,由於老闆的想法是髮廊買發品送管理軟體,而我覺得單獨銷售此軟體更合適,因此跟那家軟體公司打了招呼後,自己出來單幹,自己做這個軟體的代理, 算是開始創業了吧。

幹了3個月吧,賣出了3套,自己銷售兼安裝實施培訓,再後來不幹了,重新回到上家公司開始打工。

此次創業失敗的總結:

1)以往都是給公司做事,任何資源都可以利用,出差補貼吃飯都不心疼,而自己出去創業,買瓶礦泉水都得仔細考慮考慮,前後落差太大,心態有些受不了。

2)對創業估計的過於樂觀,遇到困頓後,總是想逃避,自己忍受不了創業的那種孤單感。

3)以往對於打工時,感覺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很抱怨,自己做事後,有些理解了原先的老闆。

此次創業的收穫:

1)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珍惜手頭的工作,對工作上耐挫能力有提升。

2)做事情的時候,以老闆的心態面對,雖然是打工,但把公司當作我的合作夥伴,心態趨於成熟。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