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商業計算模式,雲計算將計算任務分佈在大量電腦構成的資源池上,使使用者能夠按需獲得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資訊服務。 由於雲計算計算資源集中起來,具有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高效、低成本和動態擴展等優勢,雲計算在短短的兩三年裡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雲計算服務的核心理念是將大量用網路連接的計算資源通過統一管理和利用,從而形成計算資源池以向使用者提供各種服務與支援。 這使得資源能夠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電腦和存儲系統。 雲計算能夠通過快速提供物理以及虛擬伺服器來支援網格應用的運行。 網格程式能夠將一個大的任務分解成很多小的任務並行地運行在不同的集群以及伺服器上。 雲計算簡化了IT架構的實施,給人們提供了一種理想的方式,即IT應用可以像水電煤氣等公用設施一樣,即時定制,隨時取用,按需付費。
圖書館作為傳播文化和社會教育機構,它的特殊性質就決定了它必須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公眾。 圖書館通過系統的搜集、整理、存儲、加工各種資訊資源,其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使用者去發現、利用它們。 多年來,圖書館的資訊服務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地方文化和經濟建設中做出巨大的貢獻。 為了更好的適應大資訊大資料社會,傳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工作需要整合優勢,提升管理與服務的水準,從基礎設施層面解決許多長期困擾圖書館網路資訊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雲計算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與研究已陸續展開,圖書館的雲時代即將到來。 通過雲計算來增益圖書館網路資訊管理與服務的水準,重塑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降低管理與服務的成本,推動圖書館自身變革是雲計算環境下圖書館發展的未來趨勢。
大家可以先瞭解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Inc.,連線電腦圖書館中心)的「Web級合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 2009年4月23日,OCLC高調宣佈即將推出基於WorldCat書目資料的「Web級協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這被公認為是一項雲計算服務。 由於OCLC在圖書館界的深遠影響,此舉預示著雲計算在圖書館領域廣泛應用的開始。
美國國會圖書館與DuraSpace公司的DuraCloud專案,為有效解決全國性公共數位遺產有效訪問與保存的服務問題, 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數位資訊基礎設施與保存專案(NationalDigit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andPreservationProgram, NDIIPP)與DuraSpace于2009年7月共同宣佈啟動一項為時一年左右的試點專案,NDIIPP專案的合作夥伴—— 紐約公共圖書館和生物多樣性歷史文獻圖書館(BiodiversityHeritageLibrary)也參與了該專案的試驗。 該試點專案的主要目的是檢測雲技術在維持數位內容永久訪問上的性能。 雲計算通過網路利用遠端電腦為使用者提供當地語系化服務,以雲服務為支撐,提供存儲與訪問服務,包括可在多家雲存儲服務提供者之間實現交互操作的內容複寫與內容監控服務。 這是圖書館對雲計算進一步應用的重要見證。 可以預料,這一試驗將對雲計算在圖書館的應用產生巨大的影響。
同時,中國雲計算的發展也非常迅猛。 2008年5月10日,無錫市政府與IBM合作建立了無錫軟體園雲計算中心,拉開了雲計算在中國的應用。 6月24日,IBM成立了第二家中國的雲計算中心——IBM大中華區雲計算中心。 2008年7月瑞星推出了「雲安全」計畫。 2008年11月25日,中國電子學會專門成立了雲計算專家委員會。 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國內首個電子商務雲計算中心。 中國移動研究院雲計算的探索起步較早,已經完成了雲計算中心試驗。 中國目前在CALIS、國家圖書館、省市圖書館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聯合編目系統。 如果圖書館建立雲計算應用,這是第一個可以討論與實現的。 目前有學者、掌握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結合雲計算、SaaS、Web2.0、SOA等技術,提出圖書館雲戰略:如設計和開發cStor數位圖書館雲服務平臺,構建多級圖書館雲服務中心,為使用者提供各種類型的數位圖書館服務, 同時為圖書館提供當地語系化的數位圖書館雲計算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