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近日,關於雲計算的爭論再度升溫,致使關於雲計算的定義也是五花八門,把人們搞得好似雲中漫步。
Google的觀點是,雲計算將使終端性能極度被削弱,而且微軟的商業模式將遭遇嚴峻的挑戰。
英特爾認為,雲計算時代,很多應用模式都將向數位化管理方向遷移,但並不認為雲計算會導致終端的性能被削弱,相反隨著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拓展,終端性能的不斷增強,終端的重要性非但不會削弱,相反會更加突出。
微軟的觀點則提出了「雲-端計算」的概念,即「雲」和終端都會具備很強的計算能力。
從這裡人們很容易看到的是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和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利益之爭。 那麼究竟誰的觀點更接近于客觀呢?
依照本人的理解,所謂的雲無非就是目前IDC(資料中心)的翻版,只不過它的規模比目前的資料中心要大得多。 那麼這個資料中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伺服器、存儲等設備及相應的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或Linux)和應用軟體(例如Google Apps等)。 從這裡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雲的中心也包含著端(即硬體、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接下來的是,隨著使用者對於雲的需求越來越高,那麼需要的雲中的端也要不斷地升級,也就是硬體要創新、升級和性能更加強勁, 而軟體也需要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的更迭。 說到這裡,英特爾和微軟的所謂的端是不會被削弱或取代,恰恰相反的是,如果雲越來越大的話,雲中端的規模也會相應地擴充,可以說是呈線性的關係,那麼從這個角度看,即使Google如何強調雲的重要性,都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端的升級, 在這裡,本人認為,在雲計算的時代,作為雲計算的提供者(例如Google),如果離開端的話,這片雲真的就是虛無縹緲,是空中樓閣。
如果說Google是雲計算的提供者,尚且不能離開端的話,那麼作為雲計算消費者的使用者就更離不開端了。 這些端就是我們使用的PC、MID(移動互聯網接入設備)、智慧手機及運行在裡面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 隨著雲計算應用的不斷增加和功能的增強,要求使用者端的設備和軟體也會相應地提高,具體到終端的微軟就是不斷推出新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而英特爾則是通過處理器平臺的創新來保證終端設備能夠滿足雲提供者(例如Google)提供的應用。 其實從Google推出Google Apps來看,Google的實際行動並未像它對外界宣傳的那樣,認為端不重要,相反證明Google不但要控制雲,還要控制端的某個部分(例如應用軟體).當然, 作為在端上很強的微軟也希望進入到雲的領域,所以微軟近幾年,在資料中心的建設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並已經開始向企業客戶提供選擇:讓微軟在資料中心中為它們運行電子郵件、協作和銷售應用軟體, 並將這些應用軟體作為一種按月訂購的服務通過Web提供給客戶。 此外,微軟計畫還向客戶提供兩種方案,即傳統的許可模式和訂購服務模式,讓客戶自己選擇。 與之相比,包括Salesforce.com和Google在內的競爭對手只向客戶提供訂購服務模式。
在雲計算的時代,如果非要比較雲和端的關係的話,則是雲中有端,但端中未必有雲。 言外之意,就是離開了基於通過互聯網提供的雲(包括端的應用,例如Google的Google Apps),端仍可以應用(例如基於本機的微軟Office的應用),從這點上看,端更加重要。 不過雲和端的統一才是完整的雲計算,這也不難解釋為何Google要進入到傳統的微軟擅長的軟體領域(也就是端),而微軟則攻進Google占優的資料中心(也就是雲),二者是相互滲透和競爭。 談及競爭的話,從進入的難度看,作為雲計算的雲,更多的是資料中心的建設,鑒於目前硬體的標準化,相信微軟在這方面很容易追趕上Google,相比之下,Google要想在傳統的軟體上(例如與微軟Office競爭的Google Apps)與微軟競爭的話,難度要大得多。 據相關統計,Google推出的Google Apps由於功能的單一和使用的習慣,並未受到企業級使用者的歡迎,使用者更願意在本機(端)運行功能強大的Office,不過微軟為了順應部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和阻擋Google的進攻, 也是提供了線上訂購服務模式,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基於上述的分析,本人認為,雲計算的時代,微軟的雲-端的概念更加切合雲計算應用的實質。 相比Google過分強調雲的重要性,而削弱甚至端無用的說法是不客觀的,至少是忽視了雲的應用。 可如果只有雲沒有基於端的應用的話,那只是浮雲而已。 而延伸到受商業利益驅使的雲-端統一的競爭,Google的難度比微軟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