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創投異軍崛起品牌及影響仍處於創業期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投異軍
在2009年的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中,表現尤為突出的是一家來自四川的農機連鎖企業吉峰農機。 這家被外界冠以「小蘇甯」之稱的公司上市後受到市場追捧,從17.75元的發行價飆升至最高96.50元,讓眾多參與其中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而收穫最大的是一家創投機構——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九鼎投資),這是一家成立僅兩年的股權投資機構。 作為新生代創投之一,九鼎投資開始嶄露頭角。 伴隨著創投融資熱潮的出現,大批新生創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他們中間已不乏佼佼者,憑藉著靈活和創新的體制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不過,新生代創投仍面臨著如何在短期內樹立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的挑戰。 新生代異軍突起 2009年5月,九鼎投資以4000萬元入股吉峰農機,獲得了其股份共624萬股。 僅僅過了半年多時間,九鼎投資的這筆投資就獲得了巨大的增值,以吉峰農機目前48元的股價計算,其持有的該部分市值已經達到了3億元,浮盈超過了6倍。 吉峰農機讓當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九鼎投資贏得了「火眼金睛」的稱謂,九鼎投資頓時聲名鵲起。 這是年輕的九鼎投資首次隆重亮相。 2009年底,九鼎投資首次登上了清科集團推出私募股權按投資機構排行榜,入選2009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30強,實際排第9名,甚至超過了大名鼎鼎的老牌機構弘毅投資。 九鼎投資原名北京惠達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系2007年成立。 除了吉峰農機外,其旗下基金投資的金亞科技也于去年10月底在創業板上市,成為創業板的最大贏家之一。 短短兩年內,九鼎投資已經有兩個專案實現了上市。 公司資料顯示,目前,公司另外已經投資了12個專案。 據記者瞭解,最近剛剛投的威絲曼有望在今年上半年上報上市材料,而年內可能還會有其他專案上市。 「他們出手很快,有時候他們能夠在入股價格方面做很大讓步。 」鼎暉投資一位人士坦言,類似九鼎投資的新生代能夠迅速崛起,與其民營資本性質、運營機制的靈活性有很大關系,是他們在目前激烈的環境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 2007年,九鼎投資總裁黃曉捷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締造了自己的投資團隊,募集了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並完成了對多家優質企業的投資,其中包括金杯電工、佰利聯化學、領亞電子等,並將其中的數家企業推向了IPO的快車道, 效率之高令業界感歎。 去年年中,基於對醫藥行業的青睞,九鼎投資醞釀成立一個新的投資平臺。 「海虹控股總經理禹勃等之前和我們有過合作,現在醫藥行業有很大的前景,我們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九鼎投資執行總裁趙忠義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稱。 沒過多久,九鼎投資與禹勃團隊正式攜手合作,為此,九鼎投資與禹勃團隊搭建了一個新的投資平臺九鼎醫藥產業基金,並迅速募集了5億元資金。 這種靈活的合作模式在業內並不常見。 創立于2005年的北極光,旗下共管理2支美元基金和2支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近5億美元。 與其他創投分散投資各行業不同,北極光創投顯得極為偏愛IT行業,這與其創始人之一鄧峰的過往經歷和管理團隊不無關系。 作為NetScreen公司——一家市值15億美元上市公司的創始人,鄧峰的名字早就享譽華爾街。 其投資團隊中大多以往從事高科技行業,有很強的技術背景。 [page] 鄧峰稱:「高科技領域很多東西是串在一起的,這使得我們的團隊對IT領域的判斷有著優勢。 」同時他認為,雖然許多創投成立時間不長,但創始人往往已在專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顯得「少年老成」。 伴隨著開心網「火」起來,潛伏其中的北極光創投也風光了一把,該公司目前已投資了包括開心網、紅孩子、珠海矩力、百合網、德比軟體等在內的三十幾家公司,現在已有三家成功退出,發展速度備受矚目。 富匯投資也是另一家正在崛起的股權投資機構。 2008年,富匯投資由海灣控股副董事長曾軍聯同三位企業家于2008年發起設立。 海灣集團因提供火災報警系統供應商後在香港成功上市而聲名鵲起。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富匯投資已經投資了至少6家企業,華旗資訊(愛國者品牌擁有者)也是其投資案例之一。 本報記者瞭解到,該公司目前已經開始籌備設立第二支基金。 「和中國第一代股權投資機構不同的是,這些新生代的機構創立者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由有實業背景的企業家轉型而來,另外則是有著深厚背景和各種資源優勢的實力人士,這些人進入目標明確,不僅更加務實, 也深知如何在現有體制下如何靈活進行投資,能夠很好地整合各種資源。 」達晨創投一位投資經理認為,人才、資金和資源的集聚效應因股權投資領域的風已經在這個行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 挑戰 「我們能夠有今天的業績,也與我們現在正處於創業階段有關,和其他老牌機構相比,我們更有創造力和進取心。 」九鼎投資高層一位人士曾對記者表示。 對於創投界的新生代,作為資深人士深創投總裁李萬壽流露對這種「精神面貌」的讚賞。 他認為,國內目前的創投界由新老力量共同推進,新的創投機構有著更多嘗試新經營模式的機會,而更多擁有外國投行經驗的本土人士和各行業精英的加入,都能推動創投往階段性明顯分工發展。 李萬壽表示,如果能出現一批以某行業專業市場著稱的投資公司出現,也將有可能改變現階段創投機構多行業佈局的情況,更利於有潛力企業被發現與新興行業的扶持。 但不可忽略的是,擺在這些新生代面前的未來之路也並非大道平川,最大的挑戰無疑是如何在短期內樹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與行業裡眾多超過十餘年投資經驗的知名機構相比,新生代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積澱。 「有很多優秀的公司在尋找投資方時也希望能夠與擁有行業影響力的投資機構進行對接,一流對一流,門當戶對。 這對於新生代機構來說,就有比較大的難度了,畢竟很多人都不知道你,更別說相信你了。 」上述達晨創投人士稱。 山東某豆業公司負責人也認為,該公司之前也一直在尋找投資機構,找上門來的不止十家,但是基本上都是他並不瞭解的,以至於他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他倒更希望能找到一兩家更有名氣的投資機構談一談。 這些似乎都意味著,以「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登場的諸多新生代們同樣還須面臨荊棘滿地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