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完全是從一隻小小蝴蝶扇動翅膀開始的。 2011年12月15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這個大型會展場地迎來了第四屆CIO年會的參會人員。 200多位知名CIO、行業資訊化專家和全球知名雲計算廠商共聚于此。 觀點交鋒、各抒己見,首席資訊官們用來自一線的聲音,為歲末年終的IT資訊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在寒冷的冬日,呼喚點燃起中國資訊產業的發展方向。
高新民、陳正清、陳寶國、吳正宏、薛峰、謝恩偉、王勝航、裴兆旭、顏陽...... 這些在IT及CIO圈子裡響噹噹的「大卡」們(大卡司簡稱,原指頂級藝術製作班底),紛紛聚集比特網CIO俱樂部的這次年會。 眾星坐而論道,只為共話雲計算時代的行業資訊化發展大計,而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舉創新大旗、力挺雲戰略。 從火爆的現場及後排站立的聽眾,就可以看出「雲計算」這一詞彙正在被多少人關注,正在成為今年最火熱的詞彙話題之一。 那麼,專家及領先廠商到底有哪些領先觀點呢?
高新民,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他解釋了對於CIO這一普通名詞的理解。 「CIO本身是一個制度,這個制度是以CIO這樣一個崗位為核心的資訊化治理制度,這麼理解CIO就比較準確。 」高新民談到,「對於CIO這樣一個崗位來講,它本身應該有四個作用:資訊化先進理念傳播者、資訊化戰略制定者、資訊化重大工程實施者、資訊化內外資源協調者。 」但在他的演講中,高新民重點指出,CIO制度在國內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或者說推行的不是很理想。 在實施雲計算等新興技術上,CIO要首當其衝,處理好最核心的問題——內外資源整合,有效協調、利用好雲這項技術,這是CIO需要考慮到的。
陳正清,中國電腦使用者協會名譽理事長,年過七旬的陳老談起IT創新依舊滔滔不絕。 關於雲計算,陳正清笑談目前我們CIO群體已經從「雲山霧繞」中走出來,現在主要解決的是如何應用的問題。 如何「騰雲駕霧」,陳老用一個恰當的成語點明瞭雲技術不僅是創新,更要為我們的基礎建設和科技發展服務。 而用陳正清接受比特網記者專訪時的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孫中山先生名言),現在就是我們要順應雲計算大潮的時候。
裴兆旭,正德人壽保險公司副總裁兼CIO,曾榮獲過中美優秀CIO稱號,在美國及中國臺灣地區有超過20年的資訊化建設經驗。 在談到保險業的雲計算發展時,他說:「雲服務的價值是在公有雲的設施基礎上,建設和提供虛擬的私有雲服務,但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實際落地的方案。 」而作為一名金融保險領域的著名CIO,裴兆旭表示有責任找到更具效益的、保障業務連續性的技術方案,雲技術就在重點考慮範圍之內。 同時,關於金融行業的雲計算發展,他用「一頭熱」來形容的。 面對火熱的雲計算產品宣傳,使用者是「霧裡看花」,好像挺美,但是卻「不放心」,金融行業CIO都在「持幣觀望」,並沒有太多實際投入。 所以,裴兆旭建議雲計算廠商,只是帖上「雲」標籤還不夠,如果想讓使用者使用並買單,還需要更加廉價、安全,能夠保證業務的連續性。
而作為全球雲計算的領先廠商之一,來自微軟大中華區的首席雲計算戰略官謝恩偉,為資訊化的從業者們帶來了一些領先觀點。 謝恩偉表示,微軟已經從傳統的軟體公司,轉換為一個用戶端加雲服務的公司。 同時,微軟在雲計算產品方面特別重視客戶體驗,主要通過雲服務去管理使用者企業業務,在最近兩年當中也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商務使用者的雲服務,其中包括office365、Windows System等。 通過與政府、文娛企業、教育單位的試點合作,微軟的雲服務已經走到了一個層次,在筆者看來,Microsoft不光是在談雲概念,更多的是在談雲落地,更多是在談具體的應用服務。 從另外的角度來講,微軟的雲計算產品豐富了企業CIO們的選擇,有一個很好的技術與服務提供者,相信眾資訊官兒們也不再「雲裡霧裡一摸黑」。
據相關研究機構研究顯示,2010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5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3%。 未來五年,雲計算仍將是整個ICT市場中最熱門的概念之一。 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0%以上,高速的增長也必將是雲計算發揮先進技術突出作用的最直接表現。 截止今年,已經有67.5%的使用者認可雲服務模式,並開始採用雲計算服務或實現內部雲共用。 所以,CIO群體在未來面臨的雲計算將不再是虛無縹緲,成熟的雲平臺運營模式、全面的應用終端支援、完整的產業鏈,這些都將成為雲計算發展的中堅力量。 或許,若干年後回想起這屆熱鬧的CIO年會,人們還能記起幾位業界專家推動雲計算技術風暴的有力聲音與創新議題。
又或許雲計算將是未來中國資訊化「超英趕美」、壯大崛起的又一利器,而這一點評也著實微妙。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