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領域中,雲服務都將迅速普及,這將是毫無疑問的。 關於雲服務取得進展情況有趣的一點就是選擇遷移到雲服務上中小型企業的數量。 傳統上,由於規模經濟對於降低一種新技術的初始成本可以提供很大的説明,所以,IT創新技術總是先在大型公司中獲得推廣。 而對於中小型公司來說,通常情況下,由於首先需要證明技術的可行性以及成為主流的可能性,所以,應用的時間會推後。 不過這種情況沒有出現在雲服務上。 實際上,目前增長最快的部分就來自中小型企業。
原因實際上也很簡單,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雲服務在規模經濟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優勢。 對於一家擁有15名員工的小公司來說,選擇部署Exchange、SharePoint和Office Communicator以及內部線上會議等系統,耗費在硬體、軟體、備份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成本將會是相當高的。 以三年為期來看,整體成本至少會達到1萬美元,我不認為是一個過於誇張的數位。 即使從較低的方面來看,這其中也應該包括花費在硬體設備上的5千美元,軟體方面付出的2千美元,備份方面支出的1千美元,以及服務方面需要的2千美元。 折合到月份,就是大約每月275美元。
而同樣15名使用者,如果選擇使用微軟業務績效連線標準套件的話,每名使用者每月只要支付10美元。 這就是每月150美元的整體成本。 當然,市面上還存在著其它供應商提供的更便宜選擇,但是對於沒有沉澱成本的新安裝來說,這樣的比較是非常直觀的。
對於希望專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減少IT預算方面支出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對於成本的節省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對於傳統IT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這一模式轉換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正確的標準答案是,「這要視實際情況而定」。 在很大程度上,它取決於IT專業技術人員所在公司的類型。
在所有類型公司中,都會發生的變化
雲所提供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針對的不僅僅是公司,IT專業技術人員也被包括在內。 由於需要連接到雲上以獲得服務的設備和場合越來越多,IT專業技術人員會發現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偏重于遠端工作領域和可以隨時隨地提供連接的「辦公環境」了。
由於少量巨型供應商佔據了服務領域的主要市場,雲服務會展現出同質化的趨勢;對於IT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這就意味著流動性的增加,公司在遷移時間耗費的準備時間也將降低。
儘管這種靈活性可以帶來一定的好處,舉例來說,在交通和住宿方面的成本會降低,但也意味著不能跟蹤或者補助導致實際工作時間會變得更長。
在説明員工實現工作和其它活動的合理平衡後,公司會發現流動率開始下降。 而對於非雲環境來說,員工流動性增加,是應該引起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關注的。
在中小型企業中會發生的變化
中小型企業可能會發現,它們不再需要那麼多(或者任何)全職的IT專業人員了。 IT可能會成為具備功能和技術職能傾向的兼職職位。
中小型管理服務供應商
這時,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中小型外包和託管服務供應商。 與雲服務想比較,它們提供的附加價值被侵蝕。 通過提供基於雲的解決方案,大型公司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中小型商業使用者;而中小型IT部門將失去客戶、利潤和傳統服務的機會。
不過,對於那些具備足夠靈活性的服務供應商來說,這也是一次機會,可以將自身轉變為雲方面的合作夥伴。 我的意思是,在説明中小型企業充分利用來自雲服務的優勢以及從遷移服務和雲服務零售方面獲得利潤。 這項工作的難度並不大,因此,銷售利潤也會比較低。 為了保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足夠的數量是關鍵。 這就意味著,中小型管理服務供應商需要增加客戶的基礎以保證可持續性。
因此,對於中小型外包企業中的IT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這意味著什麼?我的預計是需要親自動手的技術工作將大大減少,而為更多客戶進行奴隸式管理服務的機會將變得很多。 由於在網路架構和管理方面的要求,連接到雲上將增加維護本地連接方面的重要性。
大型企業
大型企業中將會出現IT技術團隊分流的情況。 他們將會被分拆成為專門負責建設和運行內部私有雲以及管理企業雲服務使用(包括私有和公共等類型)的兩個部分。
私有雲團隊將在內部私有雲提供技術(舉例來說,虛擬化、構造計算、網格計算等)進行深入研究,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在工作職責方面,雲服務管理團隊將會有更大的變化。 他們在業務方面的關注度將大大降低。 在技術深度方面的研究也將減少,重點會放在技術的廣度方面。
此外,一套全新的技能標準也是必須的。 該技能體系中包含了以下內容:
工作量分析與管理——瞭解哪些工作流程可以被遷移到雲服務中以及哪些服務適於哪個工作流程。
採購及供應商管理——為了在保證業務效率不下降的同時實現成本節約最大化,對各種不同的雲服務供應商進行有效管理將成為極為重要的任務。 它將會是軟體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等供應商的混合體。
商業分析——什麼工作流程受時間影響最大?軟體是否可以作為服務滿足業務的需要?相比將應用伺服器遷移到彈性計算雲之類的基礎設施供應商上,利用Azure平臺對應用進行重新設計是不是更好的選擇?
風險管理——對於公司來說,識別、評估並對雲計算相關的風險進行排名是確認是否存在機會的第一步。 只有通過最小化、監視和控制確認和可能風險帶來的影響,才能保證在發展時不會出現問題。 這也是對與雲計算相關的機會進行最大化處理的關鍵所在。
資訊技術治理——只有在對IT技術是如何滿足公司需求,在公司內部監視和控制當前與未來的使用進行深入研究後,才能將成功的工作流程遷移到雲中。
合規性——雲服務超越了傳統合規性要求(舉例來說,2002年公眾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支付卡產業資料安全標準、健康保險可攜性和責任法案法案等),確認與監管標準將會如何影響某些工作流程的管理和如何將它們遷移到雲中。 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向不熟悉雲的審計人員證明,貴公司已採取必要步驟,以保障資訊資產在遷移到雲中時可以應對嶄新的挑戰。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