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化是軟體發展的一個方向,然而對於軟體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挑戰,以往他們可以輕鬆穩定地獲得軟體授權使用的收入,而「雲端化」後他們卻只能收到每個月微薄的軟體認購費。 那麼究竟雲端化是否是軟體企業的全部呢? 《福布斯》雜誌近日撰文進行了分析,以下是文章節選:
上個月,索格塔克技術公司(Saugatuck Technologies)在紐約市舉辦了一次「雲技術商業峰會」。 會上,一位發言者評論說,如今矽谷所研發出的新的解決方案中,無一是企業用戶端應用軟體,而全部是基於雲計算的軟體。 那麼,真的需要全盤「雲端化」嗎?
究竟該把所有軟體都置於雲端,還是安裝在客戶的公司? 這對軟體供應商來說是個巨大的難題。
對於他們來說,「雲端化」就意味著巨大的風險,比如,以往他們可以輕鬆穩定地獲得軟體授權使用的收入,而「雲端化」後他們卻只能收到每個月微薄的軟體認購費。
另外,軟體供應商也要順應升級為資料中心經營商,這可是完全不同的一門生意,比起以往的僅為自己的員工提供服務來說,新業務的要求更高、對時效也更為敏感。
每家軟體供應商真的都對資料中心業務趨之若鶩嗎?
而且,採用雲平臺之後,使用者也更容易「移情別戀」于其他軟體供應商,他們至少可以逐漸地與別人開展合作。 事實上,許多雲應用供應商似乎還是相當看重其在用戶端應用軟體方面佔有的一席之地。
IT Channel Insight網站做過一次定性調查,訪問了16家IT行業中最大的軟體供應商代表。 10個人中有8人認為「用戶端軟體供應商不應將戰略重心所有來電至雲計算平臺」。 調查報告的作者理查?馬斯科特?阿澤帕迪(Richard Muscat Azzopardi)認為,這反映了「這些靠銷售用戶端軟體起家的公司只是將雲平臺視為其主業的補充而非完全的替代物」。
這個調查結果還揭示出,全球大多數企業,特別是那些中大型企業仍然依賴其公司內部的機器來運行其核心應用軟體與系統。
這些信奉「一切皆可雲端化」的軟體供應商能做到如此坦白,倒也是非常有意思。
的確,無論雲計算在未來所占的份額有多大,無論雲計算有望——或已經——為企業節省了多少成本,光是將企業核心應用程式與系統從現有伺服器上卸載的花費就頗為不菲。
此外,將用戶端系統軟體轉移至雲端也涉及到各種成本。
美國資訊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SACA)最近發佈的一項雲計算成本分析報告就列舉了其中的幾項,包括重寫應用程式以令其能在虛擬環境中操作的成本、資料重組以適應軟體服務商固定格式的成本、 設置聯合身份及訪問管理的費用以及雲系統操作所帶來的安裝實施成本。
另外,額外的寬頻也是一筆支出;而且為了能與雲服務平臺配套,基礎設備部件也需要升級改造,這樣又增加了硬體設備的開銷。
更別說為了能夠順利度過初裝期和學習新系統操作所需的顧問費了。 為了能儘早跟上新系統的步伐,還得花錢培訓公司內部IT人員和商業使用者,對這些系統所做的符合性測試也不是免費的。 最後不得不提的還有,因更新設備導致經營業務中斷所造成的不菲代價。
因此,儘管雲服務的業務會不斷擴大而用戶端軟體業務也會持續萎縮,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用戶端軟體將不會那麼快地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供應商們急於實施「雲端化」,但正如任何一種新系統變革一樣,這一趨勢非延續多年甚至是數十年而無法得以完成。
有傳言說,90年代的老古董DEC VAX系統直到如今還在運行一些關鍵的核心應用程式。
但是由於大的趨勢方向已定,「雲端化」如今也成了人們可以接受的選擇。
最近,雲產業的領導人物阿澤帕迪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他的企業客戶對待雲服務的態度已然改變,他們現在對於雲服務的信心在幾年前還是不可想像的。 比起IT部門來說,商業使用者更能適應雲服務。 正如戴爾公司分管雲服務基礎設備的副總裁
納姆迪(Orakwue Nnamdi)說的:「技術供應商對於企業和終端使用者——而非專業IT機構和公司內的首席資訊官——的銷量在逐步提高。 員工們如今無需大量資本投入或是公司許可就可以直接購買(雲)技術。 」
Asigra公司執行副總裁依蘭?法拉讓(Eran Farajun)注意到,雲計算與移動資訊化正出現融合趨勢。
「只要有網路,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地獲得雲服務。 IT消費化(BYOD)就是一個絕佳的例證,雲計算模糊了個人技術消費與商業技術消費之間的界限。 如果資訊都被儲存在雲端且能隨時隨地獲取的話,那麼硬體設備反而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
因此,對於本文標題中所提出的「如果你是軟體公司的經營者,是否會全盤雲端化」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對於某些急於在市場中立足的初創公司來說或許需要這樣。
但我還是要說,除非你的業務就是在應用商店中賣應用程式,否則運營一家軟體公司如今就意味著要做一個資料中心供應商。 而對於老牌的軟體供應商來說,這種轉型或許來得並不那麼容易。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