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國有線(固網)使用者中寬頻普及率已經高達98.3%,但是全國平均互聯網平均連線速度僅為100.9KB/s,遠低於全球平均連線速度(230.4KB/s)。
中國IDC圈7月14日報導:中國互聯網接入成本之高,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坊間有一說我國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1384.html">寬頻接入成本是韓國的7000倍,這個有點誇張,我們還是引用一個官方說法:「如果考慮到收入差距的話 ,2008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是我國的6.9倍,這意味著我國的寬頻資費水準相當於韓國的124倍。 」——來自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研究部的一份報告。 當前我國內地居民接入互聯網的價格大概是100元/月,享受的頻寬平均不及1M,而香港的價格是199港幣/月,享受的頻寬是1個G。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前述的都是特指「居民互聯網接入」,在實際操作中,比如上海,企業接入的價格,是居民接入的10倍。
當然,中國當前已經有很多企業接入了互聯網,對它們而言,這一塊已經是「沉沒成本」,放著也就是放著,為何不利用在雲計算上呢? 但我國頻寬不僅是成本高,而且還很慢。 CNNIC年頭的報告指出,雖然我國有線(固網)使用者中寬頻普及率已經高達98.3%,但是全國平均互聯網平均連線速度僅為100.9KB/s,遠低於全球平均連線速度(230.4KB/s)。 可以這麼說,我們所謂的寬頻,那是一點都不寬的,純屬窄帶。
希圖短期內改變這種既窄又貴的狀況,是不切實際的。 基本上,我國的民用互聯網接入(即企業與居民)是一個由國企壟斷的市場:大致上無非就是中電信一脈和廣電一脈,且電信及網通在大部分地區持壓倒性優勢地位。 我對一般性質的壟斷都覺得要它改很難,更何況是國企的壟斷。 雲計算這三個字叫了不是一年兩年,但至今鮮有看到什麼具體商用成果,這裡頭的原因很複雜,但網路支援薄弱,應該是重要的一環。
一個本來拿來指望幫自己省錢且同時還能提高效率的應用,結果又貴又慢,想必很多不像國企那般不差錢的民營公司,是要好好觀望一下的。 雲計算所描繪的美好圖景:以後貴企業的IT投入就不會是象今天這樣按最高需求配置投入,而是改為隨需隨用隨結算啦,落實到現實中,便顯得如此的尷尬和苦澀。
故而,美國的亞馬遜雲計算,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 亞馬遜幾乎在有取代傳統的IDC之勢,以至於連twitter這種熱門應用,起步時都是利用它的服務。 而在中國呢? 重要的並非是IDC,而是它背後的電信,哪裡會輕易放棄既得的豐厚利潤。 任何一個搞過資料通訊業務的人都應該領教過,中國運營商之強勢。
中國雲計算真正落地,亟待運營商解決互聯網高昂的接入問題,這一問題一旦解決,中國資訊化建設將突破性飛速前進,利國利民,何樂不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