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的利益「羅生門」:投資者建議三年別碰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投資者
羅生門
建議
創業板
《投資者報》研究員 李劍 「三年別碰創業板」。 這是三年前《投資者報》採訪一位千萬級投資者給出的建議,當時他的主要理由是大股東限售三年,在此之前的創業板風險很難完全釋放。 2012年10月31日,創業板將迎來開板三周年! 現在看來,他的話可真是金玉良言。 創業板在開板的三年裡,它經歷了太多的冰與火,狂熱與指責。 在這樣一個爭議不斷的市場上,不僅讓大部分個人原始股東一夜暴富,而且養肥了以證券公司為首的不少仲介機構和「火眼金睛」的創投公司,但在財富的另一端,還套牢了眾多狂熱的二級市場的投資者。 冰與火 2009年10月30日,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創業板正式開幕,當時僅有28檔股票同時登陸創業板。 為了抑制首日新股的炒作,管理層特意採用了「密集發行、打包上市」的方式發行。 儘管當時中國股市處於階段性的高點,但是市場對於新股渴望依舊,使得這28檔股票的首日漲幅還是非常驚人,平均漲幅達到了106%,漲幅最高的金亞科技甚至高達210%,平均換手率為88.88%。 狂熱的創業板市場並沒有持續,第二個交易日起,很多股票就開始隨著熊道連續下跌。 直到目前(截至2012年10月16日,下同),仍有23只上市首日風光無限股票沒有回到首日的收盤價,下跌最嚴重是樂普醫療,區間跌幅高達70%。 國內股市歷來有「炒新」的習慣,創業板公司股本偏小以及被冠以高科技高成長股的概念,成為炒作新上市的創業板公司的最好理由,上市首日非理性暴漲常有發生。 這應該是創業板給投資者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創業板在三年時間裡迅猛生長。 公司數從推出時的28家擴容到現在的355家,平均每三天就一家公司創業板上市。 創業板總市值也從最初1600億元,上升到如今的8500億元,增長了5倍。 投資者除了經歷創業板首日暴漲、長期套牢的教訓外,還經歷了創業板公司的道德風險以及高科技上市公司業績不穩定的經營風險。 創業板從推出至今,有很多公司因為各種原因未獲通過,如本已過會並成功網上發行的蘇州恒久,因被指財務及專利造假,IPO戛然而止,今年的創業板申請公司新大地也是因虛增利潤、隱瞞關聯交易被終止發行。 不僅如此,即便是很多創業板公司在成功上市後,同樣會因為各種問題遭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如巴安水務、華昌達、萬福生科以及朗科科技等多家公司被查。 創業板公司上市後的業績變臉,更是遭到投資者普遍指責。 今年上半年,所有創業板公司的平均淨利潤增長率僅有2.91%,不僅低於此前兩年,而且低於創業板和主機板7.18%,其中,變臉最厲害的國聯水產,淨利潤下降幅度超過500%。 二級市場上,投資的收益更是讓投資者難以接受,與上市首日平均成交價相比,355檔股票中有296只收益為負,近100檔股票價格腰斬,這些股票的解套時間恐怕會十分漫長。 利益「羅生門」 風險的另一面是收益,只不過創業板上的收益與普通投資者鮮有關聯。 因為創業板的大量利益都集中在原始股東、發行仲介機構以及創投公司,儘管他們口頭上或許不會承認這一點。 創業板開板以來,首發共募集資金2300億元,首發超募資金為1300億元。 355檔股票的平均首發市盈率為55倍,新研股份的首發市盈率高達150倍,湯臣倍健的首發價格高達每股110元。 相比較高額募資與超募資金,創業板公司三年的累計分紅派現金額為152億元,僅占總體融資規模的7%。 除了公司募集到大量資金外,創業板三年內大量的原始股東搖身變成了億萬富翁。 據統計,這些股東的持股總市值達到3800億元,有700多位持股市值過億,有50位持股市值超過10億。 湯臣倍健的董事長梁允超身價達到75億元(富豪榜單詳見本報18~19版)。 另外,通過套現成為富豪的創業板高管也不少,三年時間創業板公司高管共減持1557次,總計套現62億元。 其中智飛生物的副董事長吳冠江套現金額最多,達4.56億元。 借助創業板獲益的,還有一個群體是上市仲介機構。 這些仲介機構共從355家創業板公司獲得發行費用總額161億元,券商占了大頭,獲得承銷與保薦130億元,約占發行費總額的80%。 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瓜分不少無風險利潤(仲介榜單詳見本報20~21版)。 參與創業板的PE/VC(股權投資/風險投資)也賺得巨額利益,統計資料顯示,共有900多家機構分享了創業投資的盛宴,目前他們持股市值高達2500億元,占創業板總市值的30%,遠高於IPO(首次發行)股份的總市值(詳見22版 )。 涅槃重生? 對於二級市場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創業板肯定不是收穫的舞臺。 截至目前,創業板指數設立(2010年6月4日)以來整體跌幅為31%。 跌幅遠高於同期上證跌幅(17%)。 如果考慮創業板指數設立前,或許這個差距更大。 面對這樣的創業板市場,投資者應該更理性看待和應對。 過去的虧損已經成為了事實,接下來需要關心的是未來。 也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創業板還會受到限售股解禁潮的衝擊,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仍然還是投資的根本——企業業績與股票估值。 創業板中有公司業績不好(甚至造假)、股票估值過高,他們的股價逃不脫下跌的魔咒那是活該;可有的公司業績好,股票估值合理,並且誠信經營,他們的股價上漲也在情理之中。 三年過去,中國的創業板經歷了從極度狂熱到萬夫所指,從最初創業夢想到所謂的創富溫床,它同時也承載了太多的毀譽。 回過頭來看,創業板的光環早已褪去,在其中很多公司和股票將迎來全流通時代的時候,對於各利益攸關方來說,只有懂得有節制地獲取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如果創業板的參與各方能夠回歸冷靜和理性,如果創業板市場上能夠多一些上述的好公司和股票,那麼,它在三年之後迎來涅槃重生的機會同樣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