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摩爾定律:非凡的技術創新碩果蘊含著非常的生態苦果。 低碳革命:IT工業扛起「綠色大纛」吹響「集結號」。 「雲計算」凝聚千軍萬馬通過互聯網服務千家萬戶。 電子商務「黃金時代」已然成為節能減排「助推器」。 熊焰教授新作——《低碳之路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是一部面向大眾的科普讀物。 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語言流暢,資料詳實,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通過真實鮮活的故事和淺顯易懂的敘述,把讀者帶進氣候變化和能源革命的前沿地帶,為你展開低碳世界的全景式圖畫」。 作者冠有諸如「董事長」、「秘書長」、「會長」、「理事」等多個頭銜,可是我們最看重「教授」這一稱呼,因為他更客觀、更理性、更可信、孜孜不倦地告訴你一個道理:「綠色低碳之路不僅僅是需要鄭重承擔的一份責任, 同時孕育著一種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新的生活時尚,‘地球人’面臨著沉重的反思和無法躲避的抉擇」。 緣于我在北京中關村的多年「打工生活」,骨子裡對IT業有一種特殊的情愫,讀《低碳之路之綠色IT篇》也就格外用心——「心之官則思」,在讀書中思索,不僅啟智,而且產生一種快感。 加之書的裝幀極佳,紙張巨好,天頭又甚寬,我邊學習、邊思考、邊畫道、邊摘記,整理出一篇筆記,權作讀書劄記,茲錄于後,可資借鑒。
摩爾定律:非凡的技術創新碩果蘊含著非常的生態苦果
1965年4月19日,著名電子學專家摩爾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集成電子是電子學的未來之所在。 集成的優勢帶來電子學的繁榮,令這門科學滲透到很多新領域。 積體電路帶來很多奇跡,諸如家用電腦等新產品。 」這位年輕的研發主管大膽預言——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半;每一美元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這就是後來被業界專家稱之為的「摩爾定律」。 1999年,羅斯先生又提出一個「新的摩爾定律」,即「光纖定律」:「互聯網寬頻將每9個月增加一倍,而成本將降低一半」。 這兩則定律的思想精髓在於——「這是一種人類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矽谷」。
時下的大千世界,電腦已然「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須臾不可離開的生產和生活的工具。 根據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的統計資料,中國「線民」規模已達到近4億人之眾,堪為世界之最。 今天地球人群的生活,從企業運營、創新發明、金融投資、新聞媒體、醫療救治、學校教育、娛樂活動、購物交往、資訊傳遞,到黨政管理和軍隊作戰等,任何一項複雜的社會活動,倘若沒有電腦系統支援,已經完全不可想像。 業界專家提出警示:「如果電腦系統出現崩潰,坐在螢幕前的你我他和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機器一樣都會感到空前的無助甚至絕望,仿佛世界重新回到了石器時代。 」我想,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生活的真實寫照。
物極必反是世間萬物發展的辯證法。 毋庸諱言,「IT工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的災難」。 我們的地球家園,面臨著嚴重的污染。 氣候專家研究的結果是:一台個人電腦的生產過程需耗費1.8噸的化學原料、礦物燃料和水,這對環境的衝擊與生產一輛汽車不相上下。 生產不容易,降解更困難。 一台由1000多種材料組成的電腦設備,很多物質含有劇毒,散落在空間,嚴重污染環境,極大地影響人類生活。 醫學專家的研究資料更是驚人:每個電腦螢幕的顯像管內都含有8磅的鉛,線路板中同樣含有這種物質,鉛會破壞人體的神經和血液迴圈;廢棄電腦中的鉻化物和水銀、砷等數不盡的重金屬,都可以是「殺人于無形」的劊子手。 專家還比喻說,「電腦就是一堆包裝封存在一個塑膠盒子裡並能夠快速運算的有毒物質,即使被扔在開闊地或掩埋、焚化,也無法抑制污染地球人類的家園」。 令人可氣的是「富國」竟然以鄰為壑將這樣的有毒垃圾運送到「窮國」,美其名曰「國際貿易」。
從「碳排放」的視角來看,IT工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和空中交通的排放量一樣多,從發展看正在飛速超過航空業的排放量。 據專家測算,電腦的碳排放25%來自生產製造過程,而有75%的碳排放來自使用過程。 每台電腦使用一年可以排放0.1噸的二氧化碳。 「如果美國大學生能夠開啟電腦的節電功能,每年可以節電23億度,減少180萬噸碳排放量,相當於減少了35萬輛汽車。 由此推及,中國的4億線民若都能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該是何等的「功德無量」啊!
低碳革命:IT工業扛起「綠色大纛」吹響「集結號」
IT業的精英們應該坦然面對社會責任:既然是自己製造了麻煩的問題,當然也就責無旁貸吞服這個苦果,解鈴還需系鈴人,用人腦的智慧和電腦的功能把問題變成機遇。 令人欣慰的是精英們的良知已經變成行動,不僅在道義上揚起「綠色大纛」,而且在行動上也吹響了「集結號」,成為「低碳革命」的急先鋒。 製造企業擘畫出前進的「路線圖」。
在「硬體製造」、「產品包裝」、「產品回收」和「企業運營」四個方面大做文章,以降低消耗和減少排放。 然而,業界一致認為,「真正的治本之道當從設計和製造的源頭抓起,以此實現節能降耗才可事半功倍。 」蘋果在「減少有毒材料使用方面」,惠普定位「環保設計理念」設計更小、更薄、更輕的產品,戴爾在控制「過度包裝」以及回收方面,諸家紛爭,都取得了低碳減排的效果。 特別是惠普在鐳射列印產品中開發「零秒預熱」和「雙面列印」技術,博得使用者的好評如潮。
「巨無霸」超級電腦首當其衝。 超級電腦是存儲中心的頂樑柱,軀體碩肥,占地很大,耗電驚人。 據2006年的資料顯示,德國境內的電腦中心耗電需求,需建一個核發電站才能滿足;美國的資料中心共消耗610億千瓦時的電量,占當年全國耗電的1.5%,電費高達45億美元,預計2011年倍增才能滿足需求。 專家指出,目前全球3500萬台伺服器年消耗電費為290億美元,占每年購買伺服器費用的一半多。 能源消耗成本已經占到了IT行業運營成本的30-50%之多。 鑒於此,IBM首先提出「全面解決方案」,這就是著名的「綠色創新方案」,在熱交換器上創新推出「冷卻門」和「空閒待機狀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降耗」方法和搜索技術同等重要。 世界上最大的資料中心谷歌當仁不讓。 業界有專家估算:一個簡單的谷歌搜索所消耗的電能,足夠一個11瓦的節能燈亮到一個小時。 一位物理學家的精心計算:用谷歌進行兩次搜索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和燒開一壺水的排放量相當。 環境專家認為:一次谷歌搜索的碳排放量約在1-10克之間?? 儘管谷歌的一位高級副總裁予以駁斥,僅承認「一次谷歌搜索大約只會產生0.2克的二氧化碳,可是谷歌近年來對計算中心耗能問題卻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視。 谷歌新建立的一座號稱世界最大、性能最好的資料中心,滿載時的耗電幾乎與一個小城市的家庭用電量一樣,為此則選址在美國俄勒岡州北部哥倫比亞河岸邊,就是考慮新址有充足的電力供應,電價便宜;有足夠的河水可讓「發燒」的電腦們冷靜下來。
矽谷變成「太陽谷」不是傳說。 IT工業巨大的耗能水準,迫使矽谷諸多的公司紛紛轉向能源的生產源頭,研發太陽能轉化為太陽能發電的新能源技術。 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多晶矽和電腦晶片的基礎材料都是「矽谷」之矽。 谷歌的聲勢最大,早在2007年即高調宣佈自己的「追日之旅」,其遠景目標是利用可再生資源生產1兆瓦級的電力,足夠滿足整個三藩市市場的電力需求。 谷歌人描繪出自己的技術願景圖——「定日鏡技術+燃氣輪機技術+太陽能電站安裝工藝」。 其綠色能源總管威爾說,「谷歌一直在為定日鏡尋找獨特的材料,使之能夠更好地追蹤太陽軌跡,對太陽光進行反射,並將太陽光定焦在想要加熱的物體上。 」據悉這種技術已經過沙漠地區測試於今年初投入內部使用。 谷歌CEO施密特莊嚴宣佈,「谷歌的能源計畫是谷歌能為全球做的好事,更有益於谷歌的業務。 」谷歌的奮鬥目標是2030年完全不使用煤炭能源。
「雲計算」凝聚千軍萬馬通過互聯網服務千家萬戶
電腦專家麥克尼利提出「網路就是電腦」的理念是20年後才被IT界承認的,這當是目前業界炙手可熱的「雲計算」之鼻祖。 儘管對「雲計算」的解讀處於「百家爭鳴」的時代,可對其核心內涵卻有驚人一致的認同——「在技術上,雲計算其實就是基於電腦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平臺能力、軟體能力的運營服務,只不過它們都放到了互聯網上,由各自為戰、獨領風騷, 轉變為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凝聚千軍萬馬,更好地為千家萬戶服務,各取所需,按需付酬而已。 」專家做了形象的描述——「今天,在寬頻網快速大規模普及後,電腦能力和存儲能力就像當年的電力一樣變成一種由‘ 雲’提供的公共資源,企業將不再需要自己的資料中心,個人也無需擁有自己的桌面軟體,人們可以把目前主要存儲在個人電腦及其它終端設備上的儲存內容和計算能力都放進‘ 雲端’,需要時隨用隨取,唾手可得,就像今天我們使用自來水和電力一樣,打開水龍頭和開關就行了。 」
「雲計算」的節能減排功效令人驚奇。 業界專家評估說,「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隨著閒置的計算能力的集中和優化使用,硬體購置成本將直線下降,無論在‘雲端’還是在‘終端’都是如此。 」著名IT業專家李開複教授稱,「雲計算可將硬體成本降低40倍。 如果不採用雲計算,谷歌每年購買設備的資金將高達640億美元,採用雲計算僅需16億美元。 」他認為未來將有99%的網路應用需要雲計算。 熊焰教授在介紹「雲計算」的發展狀況後,無限感慨地暢言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個人電腦的流行,終結了IBM一度被視為恐龍的大型機的獨霸天下,把世界帶進了生機勃勃的資訊時代;而現在,雲計算又開始將我們重新帶回大型機時代,不過將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回歸。 IBM的創立者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台電腦就足夠了;微軟創立者蓋茨先生在一次演講中稱,個人電腦記憶體只需640K足矣! 使用者不用再不斷升級自己的電腦硬體設定了,節省的將是海量的電腦硬體和計算能力,通過雲計算的集中管控,根據整個集群的資源使用方式,啟用或休眠其中部分機器來滿足需求,還有什麼比這樣做更能節能減排呢! 」
電子商務「黃金時代」已然成為節能減排的「助推器」
電子商務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是隨著網路技術迅速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商業模式。 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數位化、全球化等特徵,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廣闊市場。 如今電子商務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間,不可想像倘若支撐電子商務的設備發生故障,比如互聯網停頓、資料中心休克、機房停電、電腦中毒?? 將會出現怎樣的混亂和無奈。
網路購物帶來商業的巨大變革,不僅方便迅捷,更被稱為「綠色購物」。 當今,中國電子商務的領軍企業阿裡巴巴集團,不僅造就了馬雲這樣的「知識英雄」,更是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網上購物「一網打盡」已成為現實。 據悉,僅2009年上半年,主要針對個人使用者的「淘寶網」註冊使用者高達1.5億之多,交易額已達800多億人民幣,比中國最大零售商交易額還高。 關鍵是網路購物的模式替代了各自開車去賣場帶來的碳排放,至於省去了建設「大賣場」實現「去物質化」帶來的成本節省和排放削減,就更可觀了。 業界專家估計,「遠端上班、視訊會議和網路購物等‘去物質化’替代方式,每年可實現減排量5億噸。 」
1971年美國人湯姆林森發明電子郵件。 1987年9月,錢天白教授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其中寫道——「越過長城,通向世界」,揭開了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如今4億之眾的中國線民,誰沒有「電子信箱」,又有誰不發「電子郵件」呢! 「鴻雁傳書」只能成為美麗動人的歷史故事。
電子政務改變中國政府的結構和運行方式。 實施網上資訊發佈、網上辦公,特別是各部門資源分享,將是一場前無古人的革命。 對提高行政效率和決策水準,改善服務品質和擴大服務內容,尤其是增加辦事執法的透明度和加強群眾監督,建立政府和人民群眾直接溝通的管道,將出現「資訊化」促進「革命化」的高潮。 對解決被老百姓視為「病入膏肓」的「三公」現象也將是「妙手回春」的良策。 由此推之,這豈不是巨大的減排舉措!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