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創業新貴:我們犯過的錯誤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新貴
2014年4月20日,由IDG資本與創業邦攜手舉辦的IDG校園創業大賽啟動發佈會暨全國第一站宣講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本次校園創業大賽面對所有在校本科及研究生,旨在挖掘校園內的天才開發者和技術極客。 在對話創業新貴環節中,SegmentFault創始人高陽、一起唱創始人尹桑、銳博匯通創始人孫宇晨、奇妙遊戲CEO徐樂、大象安全套創始人劉克楠齊聚一堂,聊聊年輕人創業中的那些事兒。 以下為現場實錄,未經本人審閱:高陽:我以前沒有做過主持,也沒有想好問什麼問題,都是年輕人,年齡差不多,大家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吧。 徐樂:我叫徐樂,是2000年的清華校友,其實我創業時候並沒有拿到IDG的投資,而是複學時候拿到IDG的投資的。 我是80後,已經是三十歲以上的同學了。 劉克楠:我是90後,看不來不像,但其實真是。 我們做大象安全套,現場有用過我們產品的嗎? 不多啊...... 這說明我們的市場空間還很大。 孫宇晨:我們做的其實跟互聯網一樣等級的協定,上面有很多新的創意公司。 尹桑:大家好,我是尹桑,92年的,我們做的是唱吧,可以一起看球做遊戲,年輕人的線下娛樂等等。 高陽:第一個問題是: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們出來創業了? 為什麼在這個領域創業? 尹桑:我是2012年讀本科的時候創業的。 我高中是去美國讀的,在美國創立過一家公司,是一家做配送的公司。 後來和幾個同學回國創業,我覺得需要創新一些東西,我自己以前是做技術的,但我自己很喜歡美食、娛樂和運動,我們覺得做這個事情更加有價值。 高陽:你在做所有跟KTV相關的事情,我們年輕人去裡面娛樂比較多,但是KTV是怎麼運作的卻不知道。 你用了多長時間深入瞭解它? 你只回國做了兩年時間,是怎麼深入瞭解的? 尹桑:一開始我也是參加了一個比賽,根據一個案子做市場調查。 我是南京外國語學校畢業的,溝通了以後才對這個行業有一些瞭解,以及一些比賽等。 孫宇晨: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想創業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有一番作為,很簡單。 在服務業和傳統行業,遊戲規則都已經寫定了,別人是你的老闆,你是員工。 所以如果你想自己當老闆,打破這個格局,或者自己主導一些東西,就必須去一些行業格局還沒有建立的領域,而互聯網創業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 徐樂:我的創業非常簡單,一進大學還是每個月向家裡要生活費,然後開始做家教,後來開始研究技術,很簡單,目的就是不向家裡要錢。 之前我是做海外市場,我現在剛剛回國做品牌。 我創業已經14年了,我的感觸是,其實大部分的創業者聰明才智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選對方向,大家一定要選對方向,只要堅持專注一定會成功。 劉克楠:我和我的大學同學一起創業,我是90後,我們其實不是想創業,就是想做一個產品讓身邊的人都能用。 我們做的很簡單,就是傳統的消費品,我們用互聯網的方法做消費品,要做很多很多東西。 剛才調查了一下,很多人還沒有在用大象,我希望大家瞭解一下我們的產品。 我們可以先幫你們找到女朋友,然後再來體驗我們的產品。 高陽:接下來問幾個問題。 其實大家很好奇,經常有人問,像雕爺,創業到一定階段就灑脫了,心靈也解脫了,但是我感覺創業剛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很苦逼的階段,有些人可能把工作和生活分的比較開,創業過程中你們的生活和工作是怎麼分的? 我自己沒有分的那麼清,我的創業就是一種生活狀態。 除了這個問題,我們看正在創業的人每天都在幹什麼? 像我自己,現在可能50%左右的時間都放到公司產品方向上,20%放到團隊建設上面,30%才是處理我自己的事情,白天起的比較晚,刷一下新聞看看大家都在幹什麼,晚上基本上是學習狀態。 我是這樣的,所以想看看其他各位你的工作和生活是怎麼分的。 我感覺我自己是亞健康狀態。 劉克楠:毫無疑問,我大部分時間是用公司的產品。 這是開個玩笑,我50%的時間是做產品、和使用者交流,其實是和使用者交朋友,剩下的50%是找創業夥伴。 這部分工作一路下來都非常好,包括原來小米的同事。 徐樂:我工作的狀態就是每天對著電腦,我的生活就是創業。 孫宇晨:我個人感覺是,一睜眼就開始處理公司的事兒,我是一個工作狂,我感覺我這種人比較適合創業,也願意做各種事情,我感覺這種生活狀態本身也比較適合創業,很多適應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的人,不適合這種工作狀態。 尹桑:我找人,然後和人聊。 我經常去健身房打打球,鍛煉身體。 我覺得一個CEO的身體肯定會影響公司的發展。 現場提問問:我特別欽佩各位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創業精神。 剛剛尹桑說一開始做過一個市場調查,但發現市場調查沒有用,請問你做的是什麼市場調查? 我是做使用者研究的,我認為市場調查一定有用的。 尹桑:我是在國外做的電視電話市場調查。 我們的調查只是為一個創業方向努力,重要的是要去感覺,創業要在過程當中摸索。 問:但是在做出產品以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倒回去還是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對嗎? 尹桑:這個是有道理的。 剛才我說的,主要指的是創業初期。 問:我想問一下劉克楠,你在形容你們公司產品的時候,說你們在模仿之前呆過的公司的產品思路或者模式,你在小米公司的經歷對你的創業有什麼影響? 如果給年輕人一個選擇,是自己創業還是去大的公司? 另外,大象安全套是否是你的第一個創業想法,或者在決定做這個產品之前,是否有做其他產品的打算,在安全套方面有什麼目標? 劉克楠: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我們希望把大象做成長久的品牌,我們一開始也是看了《定位》這本書,然後做的定位。 我們就想做一個年輕人用的產品。 我在大四的時候,在互聯網公司實習,後來去了小米,我當時得到一個比較好的鍛煉機會,首先是人脈積累,我覺得在中國人脈還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有多大能力,人脈還是很重要的,後來才能得到很多説明。 我在小米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就是能接觸到VC,哪一個VC來我都知道,所以融資這塊後來都比較順利。 這一點是在大公司獲得的比較好的經驗。 高陽:我也想聽聽其他幾位的看法,年輕人大學畢業,是選擇去自己創業還是直接去大公司學習? 徐樂:我們大學畢業時,有留學的,有找工作的,有讀研的,我覺得無論是創業還是找工作,答案都是一樣的,我覺得都挺好,有時候青春很難找回來的,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美好時光,享受自己的人生。 畢業以後不管是找工作還是創業,都是跟在校不一樣,所以珍惜自己的大學生活。 孫宇晨:我們是屬於剛從校園出來,還沒有賺錢,還在賺錢欲望最旺盛的階段,沒法和徐樂這樣的高富帥比。 我認為,創業得看自己是不是創業型人格,得看自己適合不適合創業本身。 其實我也在大公司實習過,很痛苦,你會有抑制不住的衝動想創業,因為你有很多想法,這種衝動讓你不得不創業。 所以加入一個創業型公司,或者自己有一個想法,就不要被外在的假像所迷惑。 我自己是北大畢業的,北大和清華的同學頭上一直有魔咒,有光環,認為不要在不斷的平凡中淪為平庸,所以基本上北大、清華和美國高校的學生一開始訓練的時候都以進頂尖企業為榮,他們思考的是能不能維持這個光環,給社會和家長一個交代。 但是事實上,你不用給任何人交代。 我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融資,投資人什麼都不多問。 他們問:你在大公司工作過? 我們實事求是的講都沒有做過,但是很多公司其實都不會在乎這個。 高陽:這個問題上大家應該能看出來,實際上有很多不同的回答。 我感覺很多問題是由大環境造成的,包括你創業的大環境,至少我自己五、六年折騰過來,總結出來幾件事。 一個就是,我有些時候不知道我能幹什麼,但有些時候,堅定一個事情之後要堅持下去。 還有就是要認識到,在國內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不管是我們90後還是其他的前輩們,就是中國的社會不太相容失敗,但其實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